股市不振,股民被套,众多心慌意乱的小散“病急”之下难免“乱投医”,不吃绿色蔬菜、不用被套等操盘“忌讳”再度出现在小散的脱困“奇招”中,只不过在QQ股友看来,与其为了防止“炒股炒糊”战战兢兢地遵行这种唯心的迷信,还不如反省一下自己是否触犯了真正导致自己在股市中屡战屡败的四条禁忌。
禁忌一:自视过高
症状:记得2007年大牛市时,曾有媒体调查股民一个问题:“你认为自己的炒股水平是高于平均水平还是低于平均水平?”每次问这个问题,80%的受访股民都回答“我炒股的水平高于平均水平”。
把脉:过于高估自己、狂妄自大最容易让人犯的错误就是过度乐观和过度自信,同时出现“控制幻觉”和“知识幻觉”,上述两种幻觉发生在股市时,股民只看到以往一连串的投资佳绩,难免会认为自己日后也能准确预测市况,当行情处于牛市时这种危险更大。
处方:建议这种过于自信的投资者在每次投资前,要制定一个严谨的投资程序,避免高估自己的能力。
禁忌二:偏爱即得利益
症状:“朝三暮四”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对于“早上三个栗子,晚上四个栗子”的待遇,猴子表现得义愤填膺,但一听说“早上四个栗子,晚上三个栗子”,猴子们立刻心满意足。而一些股民为了一两天的短线收益,可以抛掉长期的潜在收益,美其名曰“落袋为安”。
把脉:“朝三暮四”与很多股民的投资心理一样总是偏爱最快速、最保险的获利或唾手可得的好处。因为人们往往感觉相比于将来拥有无忧无虑的退休生活,现在的牺牲似乎无法忍受,往往做出“目光短浅”的选择,这是人的本性之一。
处方:这种心态不利于炒股的安全性和收益稳定性,切记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禁忌三:从众跟风心理
症状:通常市场开始上涨时,投资者不会马上进入,这样就失去了买入的最佳时机;同样,市场开始下跌时,人们也不会马上抛售,这也失去了最佳抛售时机。很多人在一起经常会谈论同样的一些股票。再如,每当明星基金经理的投资标的被媒体曝光后,很多投资者都去跟风。
把脉:这种行为是典型的“从众跟风心理”,跟随那些所谓的“专家”。其实,投资者应该好好想想,如果“专家们”有很好的股,那是要花很多时间与精力去研究出来的,他们为什么要推荐这只股票呢?为什么要把这么好的信息让给其他人进来从中获益?
处方:投资者自律性很重要,定期查看个人金融资产可以大大降低受损时鸵鸟心态的出现。
禁忌四:股价“锚定”观念
症状:很多人常常武断地以股票的买价作为参考值,在熊市中仍然奉行“我可以静待价值回升再抛售,从而避免亏损”这一观念。比如有一只股票,当时股价上涨时很多人跟进,80元时还有人跟进,但现在跌到15元,很多投资者一直不愿止损出仓,原因是已经亏了很多,想“锚定”损失涨回到80元时再抛,把损失挽回来。
把脉:这种以股票买价作为参考值“锚定”的观念,除了令投资可能进一步亏损外,也会令其错失更好的投资机会。其实说到底,投资者是不喜欢损失的,或者说不希望看到自己损失的。
处方:一个人同时不要接收过多的信息;订立固定的长期目标,一旦确定投资的风险类别,就不要经常重新审视股份组合,这样也可以避免投资者无时无刻地盯着股价。
记者 李扬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