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及2季度经济数据于上周陆续发布,受此影响,上周A股市场波动较大。周一物价数据率先公布,
CPI与PPI均超预期下滑,通缩阴影再现,受此影响,再叠加中国铁物周末公布的IPO消息,以及上周五
美国非农就业数据超预期回落,周一A股市场单边下挫,
上证指数暴跌2.37%,不过,市场于周三再度迅速止跌回升,事后来看,促发反弹的直接因素来自温总在7月10日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当前重要的是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而随后公布的6月信贷数据再度放量,进一步推动了周四市场的反弹延续。
经济与政策的博弈主导了近期A股市场的走势。经济持续下滑,上市公司业绩难堪,成为压制A股的最大因素,与此同时,政策转向宽松,刺激政策陆续出台,又成为支撑A股的重要因素。而市场方向如何,向上还是向下,则取决于两者孰占上风。5月以来的市场持续下挫,无疑是经济下行占据了上风,其中海外市场,欧债危机的阶段性冲击又成为了市场单边下跌的重要推手。进入7月,我们在策略上持续看多,基本的逻辑在于经济的阶段性企稳,与政策释放的累计效应发酵。
2季度的GDP数据7.6%,基本符合预期,而6月出口、投资又有所好转,预示我们前期的判断,即2季度经济见底,3季度经济回升正在得到验证,政策层面,通胀超预期回落,进一步放大了政策的可腾挪空间,而央行前期的超预期降息,再次说明了当前政策刺激的导向已经十分显著。
“经济企稳,政策宽松”,成为下一阶段A股市场的基本环境,而历史来看,这一环境无疑是有利于A股上行的,基于此,我们重申我们的策略观点,“当前点位,风险已然不大,虽然短线仍有不确定性,但中线看市场具备震荡上行的基础与条件。”从市场风格上看,本周最大
亮点莫过于周三、周四周期股的崛起,周三水泥、铁路基建板块领涨,周四则又看到熟悉的“煤飞色舞”,周期股的崛起,基本在我们的预期之内,因为其背后恰恰反映的正是“经济预期企稳,政策转向刺激”的基本逻辑。
从风险收益比的角度,我们认为,反弹一旦确立,首推的就是强周期性品种,因为其直接受益于未来国内基本面的改善,倘若海外市场风险偏好如期上升,美元阶段性走弱,则周期股的反弹更为确立,力度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