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价值投资之父”、“股神”巴菲特的导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曾说过:“无法控制情绪的人不会从投资中获利”。 当前中国股市跌跌不休,无论是股民还是基民,其投资信心都日渐脆弱。
文/本刊记者 王晓兰
7月24日,在“2012年央视基金论坛”上,来自建信、嘉实等多家基金的资深投资人谈到如何理性投资,克制恐慌情绪。
建信基金(微博)投资管理部执行总监梁洪昀说,股市下跌不一定是因为市场出了问题,也有可能是对于经济周期变化的正常反应。在这个过程当中投资者应该克服自己心理的恐惧,寻找下跌后还能重新涨起来,并且能比市场平均水平涨得更多的股票。“涨和跌都是股市的一部分,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而且从历史的经验上来看,剧烈的下跌或者持续的下跌往往是大浪淘沙的过程,会给我们真正有眼光的投资者提供一个去寻找黄金的机会。回顾过去几年,比如说2005年的时候市场跌至1000点附近,2008年的时候市场跌到1664,随后市场都出现了比较好的投资机会。”
嘉实基金总裁赵学军同样认为当前投资者不仅不必恐慌,更应该理性投资。他说,虽然经济增速会下台阶,但中国的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远未结束,中国制度变革的空间还十分巨大,这都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预计经济增速会保持在8%左右。同时政策层面也将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来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变迁。因此普通投资者更应该学习机构投资者的理性,摒弃恐慌情绪,以价值投资的理念进入市场,为未来的财富保值与增值赢得主动。
建信:把握制度红利带来的投资机会
当前不少投资品种价格高企,例如艺术品市场的过热,而房地产市场作为传统的投资项目也受政策调控所限,建信基金认为,目前的A股市场相较其他投资品种堪称价值洼地,市场向上获得投资收益的机会可能大过市场向下的风险。
“首先政策方面对流动性的放松,对于A股市场的后市表现是有利的支持,有望实现市场的长期向好。从更广义的政策面来看,对国内经济转型的推动虽然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有限,但从中长期来看,实现转型后的中国经济将获得更强劲的内生动力,经济增长将不再限于‘量’的突破,而是‘质’的提升。这都会为国内资本市场带来机会。”建信基金相关人士表示。
据其介绍,今年以来截至7月20日,建信基金旗下主动偏股型基金全部取得正收益,其中数只基金例如建信核心精选、建信内生动力、建信双利策略、建信优化配置等均跑获得了超越沪深300(2404.376,-7.32,-0.30%)指数同期表现的业绩。他指出,原因在于把握了结构性的机会,从而能够取得超额收益。
对于目前低迷的市场行情,建信基金副总经理王新艳看到了基金行业的机遇:“一系列的新政策将对基金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未来将不会局限于有限的投资品种,我们将会有更多的金融衍生品,我们相信未来的日益丰富,将改变过去那种单边市场带来的行业困境。”
对于下半年的A股市场,梁洪昀认为, A股市场行情发展既面临有利的因素,也面临一定的压力。
“一方面,A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经过大幅下跌后已使风险得到相当程度的释放,随着央行二次降息,资金收益率将进一步下滑,而无风险收益率走低将有助于市场估值的抬升,流动性对股市已经不构成实质性约束。同时,通胀压力快速回落,短期内将不构成政策和市场的制约因素。
“另一方面,目前政策刺激力度仍以托底经济为主,而中国经济已进入增长率下移的轨道,政策力度不够将难以止住经济的惯性下滑,从而使上市公司业绩增速进一步下降。另外,四年间形成的巨额套牢盘、解禁限售股减持和市场融资等都将形成巨大的资金需求压力,将始终是制约市场行情发展的主要不利因素。”梁洪昀说。
就具体投资而言,梁洪昀认为:“短期内,虽然经济预期仍不稳,政策效果仍有待观察,但大跌已释放相当程度的风险,部分成长性确定的股票更具长期投资价值,我们还将积极跟踪政策效果,灵活把握政策驱动下的周期股机会。中长期看,中国经济的调整不仅是周期性调整,更有深层次的制度因素,因此中长期应关注受益于放松垄断、金融改革和完善分配制度等政策红利的机会。通过放松垄断解决国有垄断带来的价格高企、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通过金融改革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化解民间金融风险和银行风险;通过完善分配制度把国内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实现以内需替代外需。这些具体改革的实施将帮助中国经济实现‘调结构’的目标,并最终利好资本市场。”
嘉实: 股票市场吸引力改善
机会总是在无人问津时现身。在嘉实基金董事总经理、嘉实增长基金经理邵健看来,和其他投资渠道潜在回报对比,股票市场吸引力仍在改善;一级债基和集合信托计划被禁止打新也使股市相对吸引力进一步上升;QFII等机构开户数近来也明显回升。
具体看来,邵健认为,经济下行使市场估值维持低位,投资者对企业盈利的预期进行了大幅度下调,随着短周期经济触底温和回升,市场环境有望向好。不过邵健也提醒,考虑到中长期增长速度面临下降、政策力度较弱及海外风险等因素,市场回升幅度有限,正面因素仍将通过结构性机会表现出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邵健指出,三季度将保持中等或者中等略高仓位,把握结构性机会,较上季度会适度均衡配置。
在行业选择上双管齐下,嘉实主要遵循以下两条线索。
一是在弱复苏和长期增速下台阶过程中穿越周期的成长行业。首先中短期,业绩是核心关注要素:白酒、服装、医药、乳品等。其次基于增速下台阶,长期行业选择遵循两点:资源禀赋的自然延伸与政策扶持。
二是短周期触底回升下的周期类行业。邵健认为,短周期向弱复苏过度,主要周期类行业的景气逐步回升,会选择去库存情况较好、需求恢复弹性高的周期下游行业和中游行业。另外,部分周期类行业的估值已经到了较低的水平,中报业绩情况较差,未来盈利预测与估值同时上升,具备较大的弹性。将优选地产、工程机械、水泥、家电等行业。
嘉实基金总裁赵学军同样认为当前投资者不仅不必恐慌,更应该理性投资。他说,虽然经济增速会下台阶,但中国的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远未结束,中国制度变革的空间还十分巨大,这都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预计经济增速会保持在8%左右。同时政策层面也将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来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变迁。因此普通投资者更应该学习机构投资者的理性,摒弃恐慌情绪,以价值投资的理念进入市场,为未来的财富保值与增值赢得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