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商报见习记者 孙磊
中报过后,上市公司增持意愿显著增强。据本报数据中心统计,本月有43家公司增持达到3.32亿股,市值为12.38亿元。对此现象,有分析人士认为,密集增持或将意味产业资本已经入场,抄底等待变盘时节或已为期不远。
大股东与高管密集增持
自8月以来,上市公司增持动作已开始显现,进入本月以来,有159家有增减持动作,增持3.32亿股,减持2.34亿股。商报数据中心统计显示,本月共有43家上市公司净增持,其中中国建筑增持达到22766万股,成为这段时间的“增持王”。同时中海集运、新钢股份(600782,股吧)增持自家股份超过千万股,分别为4988万股和1628万股。数据显示,上述43上市公司在本月增持金额高达12.38亿元。
从统计的股东类型来看,上市公司大股东和高管成为了增持的主角。中国建筑的大股东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投入了7.33亿元进行增持。有市场分析人士对此表示,“大股东密集增持,是向市场传递明显的信号,在估值处于较低的情况下,产业资本已经开始悄然进场。”以华英农业(002321,股吧)为例,该公司4名高管进行增持,其中增持最多的曹家富增持了189万股,以平均5.3元的增持价计算,其共投入了1109.19万元。
东北证券(000686,股吧)分析师杜长春指出,在不同的上市公司增持对象下,高管增持为主的上市公司在增持后个股涨幅整体上显著高于公司类增持。
金融电子等行业增持多
杜长春认为,从2008年以来大股东在二级市场上的操作情况看,整体上以减持为主,但在市场低位时,也出现增持额度超过减持力度的情况。例如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就出现连续三个月的净增持的情况,此外,在2009年4月、2010年5月、2012年1月时出现净增持,从当时及随后市场走势看,该月份通常处于市场相对低位,随后市场普遍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今年增持行业与金融危机时期的煤炭、钢铁等周期性行业为主有所不同,今年以来家电、金融服务、电子、医药生物等行业增持的公司数占比居前。”
海通证券(600837,股吧)策略高级分析师荀玉根在研究报告中指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大股东通常比一般投资人了解更多公司信息,因而大股东选择在市场底部附近增持公司股票的概率较大。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在目前的减持大潮中,增持的出现、放量和持续性则对市场更有意义,这表明他们或许已经认可目前的股价和指数到了底部区域,此时出手既维护了公司股价,又拿到了相对较低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