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狼的袭击
每次“狼来了”的呼声,都会让A股市场抖三抖。有意为之也好,无意动之也罢,在具有中国特色的股市里,传闻本身也成了做空市场或做多市场的一个引子。
2012年的股市,依旧充满各种传闻,同时新政不断。从传闻国际板的推出到暂停IPO,从新股发行到退市制度改革,在这个每天都有“狼来了”传言的地方,每次呼声、每项真枪实弹的改革都意味着利益的冲突、资本的再分配。但不管如何,只要是能促进市场公平竞争、资源合理有效分配的“狼”,投资者应该不会怕吧?!
这一年,证监会曾因“4天一个新政”而被评为最忙碌的部门。目前股市的改革,主要围绕两个方面进行: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以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在提高资本市场配置资源效率方面新股发行制度改革、退市制度改革、分红制度改革以及新三板扩容等,都在力图改革扭曲资源配置功能的制度机制障碍。
魔咒:国际板引发大跌
“国际板的推出”,是2011年末的股市预言之一。此传闻笼罩A股市场已久,并由此成为一个魔咒:凡某相关领域官员提到国际板,股市便大跌。
回顾一下国际板给市场带来的“创伤”:
2011年4月28日,三大证券报接连发布消息为国际板暖场。当日上证B股一度跳水逾7%,深圳B股跌幅最大近4%,沪指跌1.31%。
2011年5月23日,证监会原主席尚福林表示国际板已越来越近,市场对国际板可能造成A股“抽血效应”的担忧加剧,当日沪指大跌2.93%。
2011年7月21日,传闻国际板细则已出台。虽然证监会相关人士否认,但A股随后下跌,是日沪指跌1.01%。
2011年11月16日,又传国际板将推出。当日沪指下跌2.48%。
2011年11月30日,传闻国际板即将走内部流程,预计12月中旬到证监会内部商议,技术方案对接和上市流程已拟定。当日,B股指数收盘暴跌6.12%,沪指暴跌3.27%。
2012年6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八部委联合起草的《关于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及“适时试点境外企业到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当天,沪指大跌2.73%。
2012年9月13日,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12日表示,国际板肯定要推出,准备工作要继续。当日,两市低开低走。
上市:先新三板再转主板
今年9月27日,传闻证监会下午4点发布关于新股暂停上市的消息。后经证实,并无此类重大消息发布,是常规会议。诡异的是,股市当天后市开始飙升。
对两个月连续出现类似证监会小道消息而导致市场剧烈波动的现象,股民呼吁,管理层也应进行信息披露管理。例如,提前公布新闻发布会的日程和大概内容等,尽量不要搞“突然袭击”。有证监会人士表示,证监会每周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如有相关信息发布会第一时间在证监会官方网站公布,建议及时关注证监会网站。
该不该在积重难返的情况下暂停IPO?说法不一。股民们当然希望如此,但一些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暂停IPO是指标不治本。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消息,截至12月6日,准备在上交所上市的公司有158家,计划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的公司上周新增4家,达342家。还有320家公司准备登陆创业板。这意味着,包括初审、已过会未发以及终止发行的待上市企业合计达820家。目前为止,仅54家公司终止审查。
新股发行该如何改?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在上海调研时,信诚基金公司(微博)总经理王俊峰连续提出,在新股发行环节,探索配套发行认沽权证,鼓励拟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等方式。
国泰君安证券公司总裁陈耿提出,新股发行改革思路先上新三板,再转主板、创业板。陈耿说,对800多家IPO排队企业,可借鉴台湾地区经验,引导拟上市企业先到“新三板”或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同时在制度上安排一定的配套机制,允许经一段时间考验的优秀公司转到主板、创业板。
市场预期在改革方向明确前,管理层可能将上市公司IPO的审核时间延后,暂停新股发行将为改革赢得缓冲期。
入市:养老金和公积金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上任以来首提“养老金入市”,此举被市场寄予厚望。之后种种关于养老金入市的传闻接踵而来。
《人民日报》在今年2月6日还专门发表评论称《养老金进入股市是必然趋势》,要讨论是 “入市时机问题”以及 “需要哪些配套规则和政策”。
3月8日,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部分省市已开始试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并将适时全国推行。对于公众关注的养老金入市问题,尹蔚民表示养老金投资办法正在论证。
3月11日郭主席表示,对于正在推动的养老金入市,郭树清表示欢迎。但同时他又说,养老金入市不是仅指进入股市,不同的组合、不同的基金有不同的要求,不可能全部投资股市,还包括债券市场等。“对于推动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暂时还没有出台具体的优惠措施。 ”
有实质性进展的举措是,3月20日国务院批准,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受广东省政府委托,投资运营广东省城镇职工养老金1000亿元。财经人士谢百三(微博)认为,从郭树清主席提出养老金入市后,股市上涨两百多点,现在广东1000亿试点,作为真正养老金入市的实施必然带来利好兑现。全国1.9万亿养老金。但此次广东千亿养老金交社保基金仍有很多运营问题,所以只能算是‘中性偏多’消息。委托社保基金运作会将这样的利好转机变成一个利空行情。
今年10月,郭树清撰文称,个别省份已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签署协议,对养老金进行多元化投资运营;证监会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研究改进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和投资运营,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同此同时,今年10月证监会已经委托一些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进行住房公积金投资A股市场方案的研究工作。
做好长期资金的衔接和服务工作是证监会今年十项核心工作之一。长期以来,我国的资本市场仍是散户为主,机构投资者比例不高,这种格局给市场的改革和监管带来诸多困难。在更深的层次,发展机构投资者的关键是引入更多的长期资金。
地方社保资金和住房公积金本应是最理想的长期资金来源,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这些资金除了国债市场之外,基本上没有投资到资本市场。证监会一直希望推动这些资金入市,并常常将全国社保基金多年来对资本市场较为成功的投资作为榜样加以宣传。
截至去年年底,全国住房公积金余额已经超过2万亿元。按照国务院发布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规定,住房公积金可以通过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国债投资、银行存款三种方式实现增值收益。由于政策和实践的局限,住房公积金现有的三种增值收益实现途径存在着种种问题:个人住房贷款资金运作效率低,国债投资品种单一,银行储蓄利率过低,连保值都很困难。
现有的三种投资渠道无法满足公积金保值增值的需要,与此同时地方住房公积金历年沉淀资金不断增加,因此增加A股作为投资渠道,并合理控制风险已经十分必要。
退市:“狼”真的来了
绩差股票退市,一直是股市里的“狼来了”故事,演绎很多年。今年“狼”真的来了,绩差股退市已迫在眼前,一度ST板块大面积跌停为散户敲响了风险警钟。
修订后的2012版沪深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发布,标志着A股市场全新的退市制度开始步入实施阶段。今后市场上是否还会出现“僵尸公司”死而不僵,股市“不死鸟”是否仍然横行,监管部门的执行力将是一块 “试金石”。新的退市制度实施之后,由于设置的条款更多,上市公司踩中退市“地雷”的几率也将更高。
作为一项重大的制度性变革,退市制度的出台,是改善“劣币驱逐良币”局面迈出的重要步伐,其探索和尝试意义非同。
2009年5月8日,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征求意见稿)》出炉,当年10月30日,创业板正式开市。 2012年4月20日,已挂牌运行近三年的创业板退市制度终于正式出台,并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
继创业板、沪深主板和深市中小板退市制度先后出台后,12月 17日,沪深交易所又正式发布完善后的退市配套细则。至此,备受关注的A股退市制度体系基本构建完毕。从明年1月1日起,上证所《风险警示板暂行办法》将正式施行,沪市的“风险警示板”则于明年1月4日元旦休市后正式开始运行。退市制度的推出和完善,有助于市场三公和优胜劣汰机制的真正实现,切实改变我国证券市场退市困难的局面。长期来看,对证券市场和投资者来说,强化退市机制构成重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