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细菌”二次重袭,囿于惯性思维的驱动,投资者再度对生物科技板块高度关注。
1月8日以来,莱茵生物(002166)、海王生物(000078)、华兰生物(002007)、天坛生物(600161)等生物科技板块股票整体大涨。截至本月15日,生物科技板块累计上涨17.19%,而莱茵生物短短7天暴涨80%。但好景不长,16日,莱茵生物因“基本面”缺失领跌生物科技板块,仅上午莱茵生物跌幅就超过5%。
多位医药板块业内人士对记者直言,莱茵生物的被过度热炒,是游资庄家借助生物板块利好因素,利用散户惯性思维而精心布的一个局。在泡沫被戳破的同时,生物板块遭遇估值悬崖,短期走势令人担忧。
再炒作流感概念 在政策利好的基础上,生物科技板块领头羊股票莱茵生物被投资者借助流感概念爆炒,带动整个板块,自1月8日开始,生物科技板块多股涨停,而莱茵生物竟走出7日6个涨停板的奇迹。
1月8日,国务院曾下发《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到2020年,把生物产业发展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等目标;至此,生物科技产业被誉为近10年发展的朝阳产业。
在当日政策的驱动下,生物疫苗股承接强势,14点41分,莱茵生物、普洛股份、海王生物股票涨停,天坛生物、上海莱士涨近9%。
巧合的是,1月12日,纽约因流感事件进入紧急状态。据法新社1月13日报道,美国全境,尤其东部正爆发大规模流感疫情。
多数投资者认为出手的机会来了。一位姓李的投资者对记者说,按照大家的投资思路来看,流感再度来袭,再加上近日天气反常,生物疫苗必将销量大增,当时很看好有生产流感疫苗资质的公司和生产流感诊断试剂的公司。
本报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4年前莱茵生物因莽草酸产品销售量大增而股价走俏。据悉,该产品是生产“达菲”的原料,而这个“达菲”正是治疗甲流的特效药物。
在流感疫情的进一步催化下,生物科技板块大涨,莱茵生物股价从11元起,最高涨到19.7元,涨幅超过80%。
然而,1月15日,莱茵生物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产品(莽草酸)我们现在没有生产,我们现在的产品基本和流感没什么关系。”
对此,万物医药发展经理徐超群告诉记者,此轮生物科技板块过分火热,不排除背后热钱庄家在推动操作。与以往不同的是,热钱庄家看准了投机投资者的思维软肋,热钱庄家借机推高趁机出手。
随后的1月16日,前期遭遇游资热炒的生物疫苗概念股早盘集体下跌。
生物科技或将进入短暂寒冬 虽莱茵生物此前曾7天暴涨,但多位业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莱茵生物近年业绩并不乐观,而《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对其的影响在短时间内也不会明显,投资者应看准基本面再出手。
据记者了解,莱茵生物目前主要产品是罗汉果、甜叶菊、荔枝等提取物,是天然无糖甜味剂,跟一般意义上的药物关系不大,主要用于食品、饮料、化妆品等,甜味剂产品大部分出口到国外。
受经济危机和人民币升值影响,莱茵生物出口毛利率被严重蚕食。
公司业绩也令人担忧。2012年,莱茵生物的业绩亏损幅度也在增大。此前,公司预计2012年1-12月净利润亏损0-500万元。而1月10日公司再度修正,将亏损额度提高至6250万元-6750万元,其原因是全资子公司承接的BT项目因天气原因工期延后,导致业绩受到影响。
“确实没有基本面支撑。”莱茵生物董秘罗华阳曾坦言,“从2009年至今,公司已经好几年没生产过莽草酸,而近期也没有相关的生产计划。”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资深人士对记者分析说,虽然国家近期出台了《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国家政策规划令投资者血脉贲张,长远来看该政策对生物科技产业是有利因素,但目前看来对莱茵生物影响较小。
随着流感概念被揭穿,生物科技板块应声下跌。万联证券分析师李守峰对记者表示,生物科技板块或将步入短暂的寒冬。
继在16日生物科技板块下跌的基础上,17日,二级市场下行趋势更为明显。莱茵生物开盘18.34元,最低价格16.68元,当日跌幅高达8.5%。
而整个生物科技板块也不断下行。17日,海王生物、亚宝药业、ST四环接近跌停,单日生物科技主力资金净流出20895万元。
“科技生物板块经过游资的爆炒后,近期或将被多数投资者遗弃,走势不容乐观,生物科技板块或将进入短暂的低谷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生物科技板块技术壁垒较高,投资周期较长,风险性高。”生物科技资深人士刁宁对记者解释说,医药生物板块不同于其他板块,由于技术壁垒较高,高科技人才难引进,一些生物医药公司是靠国外引进专利。周期性较长也是令投资者却步的主要因素之一,十年的投入,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重庆啤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华.夏.时.报 .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