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FII热衷银行地产等蓝筹;险资青睐银行股;社保增仓消费类个股
漫画:王建明
目前年报披露已逐渐进入高峰期。随着年报的密集出炉,QFII、保险、社保这三大主力机构去年四季度的投资路径也随之曝光,引起投资者的关注。数据显示三大机构各有所好,业内人士昨天对记者指出,机构的选股思路可以借鉴,但不应盲目跟从,未来机构选股的差异化风格将愈加明显。
QFII七成持股上涨 截至3月16日,两市A股已有375家公司披露了年报。基金四季报1月已披露完毕,而QFII、保险、社保三大机构去年四季度的动向大多从上市公司年报觅得踪迹。
本轮反弹以来,QFII抄底的声音不绝于耳,其持股动向备受关注。Wind显示,截至3月16日,20只个股的年报出现了QFII的身影。按持股市值计算,QFII重仓前五名个股分别为南京银行、万科A、上海机场、川投能源、世茂股份。
南京银行的年报虽然未披露,但是由于近期巴黎银行的大举增持而显露了其行踪。南京银行2月20日公告称,巴黎银行以QFII身份去年10月10日至年底大举增持逾6000万股,而公司自去年10月10日至今涨幅超过两成,区间最大涨幅高达50%。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QFII对万科A的加仓幅度最大,其QFII持股数量从去年三季度末的7986.8万股上升到年底的1.68亿股,一个季度上升幅度超过100%。瑞士银行买入万科A8552.65万股,摩根士丹利增持255.17万股至8241.95万股。受地产调控影响,今年万科A冲高回落,年内微涨3.56%。上海机场的QFII持股数量也上升了91%,公司获得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和瑞士银行的青睐,2家QFII合计增持1587.54万股。
根据行情数据统计,QFII持有的20只个股中有七成个股年内均取得正收益,其中涨幅前三名分别是四川美丰、天坛生物和宏大爆破,涨幅分别为34.3%、32.4%和27.8%。
“QFII重仓股均为蓝筹股,显示了其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风格。在对个股的选择上,一方面看业绩的稳定性,如银行和地产股;另一方面看估值水平和业绩成长性。”昂诺投资胡红伟昨天对记者表示。
险资重仓银行股 保险资金手握重金,其在国内机构的影响力仅次于公募基金。截至3月16日,Wind显示,险资现身59家公司去年底十大流通股股东。按持股市值计算,险资重仓前五名个股分别是工商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万科A、精达股份,显然险资对银行股还是非常青睐,五大重仓股除了精达股份下跌外,其余均上涨。
工商银行的年报虽然未公布,但是1月初其可转债的变动却暴露了其去年底的机构变动。工行十大股东中有7家均为险资,分别是中国人寿2个产品、生命人寿、安邦保险、太平洋人寿、平安人寿2个产品,合计持股数为51.5亿股,市值高达215.3亿元。
从行业分布上看,保险资金去年四季度对化工等行业进行了减持,但增加了对生物医药等行业的配置。如三友化工、华鲁恒升等被减持,而中国人寿新进了太安堂,泰康人寿增持了天坛生物。
根据行情数据统计,险资持有的59只个股超过六成在今年跑赢了上证指数,其中10只个股涨幅超过20%。
对于险资的持股,中国人寿一位研究员昨天向记者表示,险资投资时限相对较长,不会太在意一时的涨跌,所选股票大多具有较好的业绩支撑和成长性,在投资目标上,险资重视保障绝对收益的基本水平,在资产配置上重视大类资产相对价值优势的发掘,如银行股属于压箱底的股票。
社保增仓消费类个股 社保作为国家队,其一举一动向来为人们所看重。截至3月16日,Wind显示,社保现身68家公司年报。按持股市值计算,社保重仓前五名个股分别是华侨城A、国投电力、重庆百货、平安银行、北新建材。
值得一提的是,社保基金去年四季度新进的瑞普生物、四维图新和长海股份等三股,名列三大机构新进个股所占流通比例前五名。社保104组合去年四季度买入瑞普生物278.88万股,社保110和社保604两大组合合计买入四维图新1059.35万股,社保105组合则买入长海股份135.2万股。
数据显示,消费类个股成为社保增仓的重点对象。朗姿股份、张家界、小天鹅A、克明面业、友阿股份暂居社保基金增持榜前五名位置,去年四季度分别获其增仓3.06%、2.71%、1.27%、1.25%、1.10%。友阿股份吸引了两个社保组合的目光,社保601组合已连续6个季度驻守其中,持股552.59万股,居第九大流通股东。社保114组合则以612.79万股跃升为第五大流通股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在白酒股上社保组合出现明显分歧。社保117组合对受塑化剂影响的酒鬼酒大幅减仓了413.23万股,而社保115组合却在去年四季度末持有200.97万股,跃居第九大流通股股东,该股今年下跌幅度约17%。
东吴证券分析师刘增军昨天对记者指出,社保基金以投资风格稳健著称,其所选个股大多为行业龙头和稳健增长的公司,对消费类个股的增持尽管总量不大,但也可看出其对消费行业发展前景的看好。
三大机构新进14股 机构新进个股相较增持股可能更为吸引投资者的目光。据Wind统计,截至3月16日,去年四季度上述三大机构新进的个股有14只。从行业分布看,医药有3家,化工和电子各2家。按所占流通市值比例来计算,排列前五名分别是太安堂、瑞普生物、四维图新、长海股份、珠江钢琴,这些机构持有其流通股比例分别是4.46%、3.86%、2.76%、2.66%和1.85%。
记者昨天查询行情数据时发现,机构新进的14只个股年内上涨的近六成,其中涨幅最大的是翰宇药业,年内涨幅高达61%,社保105组合无疑是最大的赢家之一,其四季度新进买入137.65万股。
上海一家阳光私募投资总监赵先生昨天对记者表示,“从机构新进的个股来看,大多数为新兴产业和大消费类个股,我国已进入经济转型期,传统的强周期行业难有持续增长,而新兴产业和消费股尽管目前看来整体估值不低,但是其中部分个股的高成长性足以在未来几年里将高估值消化,相信这是未来的投资方向,投资者可以借鉴大机构的投资思路,但不可盲目跟随其持股。”
“QFII、险资、社保等机构总体上来说是以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为主。”东吴证券副所长寇建勋昨天表示,“机构的投资路径常被有些投资者借鉴和参考,但是投资者切不可照搬其操作策略,事实上有些被机构减持个股今年涨幅却不错,而有些被机构大举增持的公司已经被炒高,存在风险;此外,目前已是3月中旬,机构现在的持股与去年底恐怕有出入,投资者还是要结合公司的估值、成长性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