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4月26日晚间,证监会网站公布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根据修订说明,拟将股票型基金仓位下限从60%提高到80%,基金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含股票、债券)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0%。此消息一出,立刻引来网友的吐槽声。
基金“被迫加仓”
有市场人士猜测,此次新修订的《运作办法》实施后基金“被迫加仓”,将给A股市场带来不小的资金流。但更多的业内人士认为,新修订的《运作办法》的实施对基金资金入市不会有太大影响,因为老基金需召开持有人大会、修改合同才能改变关于仓位的规定。况且目前主动股基平均仓位已经在八成左右,因此,不会有太多增量资金入市。
真实情况如何?记者在某专业基金网站查询到的资料显示,截至4月23日,70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一季报披露完毕。一季报显示,在3月A股市场大幅调整中,基金经理心态平稳,整体减仓幅度有限。不过,进入4月份,基金经理明显加大了减仓的力度。如果按证监会要求的80%上限,乐观估计,给股市带来的资金量只是5951.4亿元。
“我认为还不够,最好是提高到九成仓位,以此恢复主动股基高风险属性。”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表示,“投资者应知道,主动股基就是投资品种,不是理财工具。投资者在购买时要充分了解其中的风险,在投资过程中如觉得风险高应赎回。”新加坡富敦基金总监孟宁也认为,股票基金作为资产类别本来就应该高仓位,80%算低的,国外很多要求90%以上。如果你需要基金经理做资产配置,你可以选混合基金。目前大部分股票基金仓位都高于80%,未来股票基金的发行也可能因此减少,所以根本算不上什么利好。
小基金“关停并转”
4月26日公布的征求意见稿还有一大特点,进一步加强了对小规模基金的监管,鼓励小基金“关停并转”。具体的要求是连续六十个工作日持有人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召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就基金是否继续存续进行表决。
记者查阅最新公布的基金年报,截至2012年12月31日,有多只主动管理型偏股基金资产净值规模不足6000万元,是接近5000万元清盘警戒红线风险最大的一个群体。
事实上,随着基金的不断赎回与净值的不断缩水,迷你型的基金不断涌现。据统计,目前已有15只基金逼近资产净值5000万元。然而,下跌的行情与赎回的危机还在继续,触及清盘红线的公募基金数量或将进一步扩大。不过,尽管已经有基金触及清盘红线,但自从2001年首只开放式基金诞生之日算起,至今尚未有一只公募基金因此而清盘。
没有遭遇清盘的原因,就是一些成立不久的新基金,成为濒临清盘阵营的“帮忙资金”。截至2012年12月31日,方正富邦创新动力(310328,基金吧)和东方增长中小盘规模都在5000万元左右。但翻阅年报中持有人结构发现,这两只基金的机构投资者占总份额比例却分别高达66.51%和50.26%,这不免让人联想到“帮忙资金”的可能。其中,成立于2011年底的方正富邦创新动力,去年年底份额为5204万份,而成立之初份额为13.14亿份,即该基金去年份额缩水12.62亿份,缩水率约为96%,是净赎回最严重的一只基金。
网民齐喊这是利空
消息公布后,某网吧迎来网友们一片炮轰声,喊多者极少。
网民“东南西北”称:“表面看是利好,实质是重大利空。在下跌趋势中基金连自我保护的权利都没有了,谁还会买基金?谁还不赎回基金?基民也不想当冤大头。像这样折腾下去,基金废了武功事小,更是把基民又推到另一个无底深渊哪!”这一观点得到了很多基民的支持。
还有网友表示,从中国证监会掌握的情况看,QFII并没有大规模卖空A股,那么到底是谁在不断做空期指?看来有可能是基金在做空。证监会将股票型基金仓位下限从60%提高到80%,意味着基金将没有多余的资金去做空期指。如果仓位60%,那基金只要拿出20%的资金去放空期指,期指杠杆6倍左右,相当于放空120%的总市值,即使股市下跌,基金也能通过放空期指来赚钱。
也有少数网友认为这算利好,股票型基金仓位下限提高后,基金只剩下华山一条路,那就是全力做多。不做多,所有基金都会亏损,都有可能被清盘。看来,证监会对于大盘跌跌不休也急了,开始修改规则来促使大盘上涨了。“征求意见稿”变为明文法规,机构势必大幅加仓,对股市形成直接利好。再从供需关系看,目前证监会大幅度增加了资金供给,基金最低仓位提高,必须买股。
但有网友对此表示,“基金都满仓了,哪还有资金来做多呢?到那时候不是手上拿着票等空头来砸?A股下跌很多时候是基金买得太多了,要不A股怎么会有88魔咒?其实基金不过就是钱多的傻散,而且亏的不是自己的钱!”
记者观察
如何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
在修订原则与思路上,此次修订仍将保护持有人利益放在首位。但如何才能保护持有人利益呢?随着新的《基金法》6月1日的正式实施,相信这个新的征求意见稿会给市场带来比较大的变化,但这个关乎持有人利益的问题值得格外关注。
我们都知道,在市场上所有的基金里面,股票型基金是最多的。对2005年到2012年末所有股票型基金的仓位情况统计,显示的仓位仅仅是79.6%,全行业存在高仓位的情况。但是按照原有的法律法规,这种情况其实存在一定的争议,因为原有的绝大部分股票型基金对于股票投资仓位的规定是60%到95%,也就是说它有35个百分点的灵活操作空间,而实际上绝大多数股票型基金或者说大多数股票型基金没有按照这个方式去运作。那么,我们是不是要说它违背契约呢?
无疑,将来新规定正式实施之后,将来市场上所发行的股票型基金仓位都是在80%以上,这就对基金经理提出了一个考验:因为并不是每一个基金都能做得好。如果这个产品好,我们可以长期投资;如果不好,不一定长期持有。要知道,现在的基民是很现实的投资者。
记者在有关网站查阅到,截至目前,已上市的股票型基金共有558只,另有处于认购期的有4只、处于发行后封闭的1只。而在这558只股票型基金中,已跌破1元面值的高达284只,占据半壁江山,其中有很多基金自上市以来就没有突破1元的面值,久久徘徊在几毛钱之间。
基金经理做得不好,基金的面值上不去,吃亏的只能是广大的基民,而基金经理们照样拿着高薪。据《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根据数据统计显示,可对比的410只主动管理型偏股基金去年管理费合计147.17亿元,平均每只基金的管理费为3589.60万元。有38只主动偏股基金去年管理费超过1亿元,其中就有邓立新执掌的中邮核心成长(590002,基金吧)股票,去年收取的管理费超过2亿元,在中邮系基金中居首。中邮基金旗下4只主动管理型偏股基金去年管理费合计3.28亿元,平均管理费为8209.47万元,仅次于鼎鼎大名的收益率较高的华夏基金,真的体现了以前吃大锅饭时的“做好做坏一个样”。
记者高志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