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低迷、IPO收紧、政策频出,诸多因素交织下的鲁股2012财年,表现较往年有着些许不同。
经济导报记者统计发现,去年151家上市鲁股,共创造净利润385.05亿元,较2011年同期的473.20亿元下滑18.63%。板块方面,化工、机械制造行业成为业绩下滑的重灾区。青岛碱业
(600229
基金吧,行情,资讯,重仓股)、胜利股份 (000407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两化工企业业绩下滑幅度居鲁股首位。
“业绩下滑、业绩增速放缓,与去年宏观经济低迷有很大关系。”开源证券高级策略分析师杨海对导报记者表示。
此外,由于IPO政策从去年下半年起骤然收紧,鲁股扩容的脚步也随之趋缓,新增上市公司数量由高峰时(2011年)的19家降至6家。
虽然上市公司2012年整体经营情况低于市场预期,但还是出现了一些令人欣慰的变化。高送转及现金分红的力度令人欣喜,尤洛卡
(300099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以“10转10派现5元”的大红包位列“分红榜”首位。此外,营业收入“百亿俱乐部”成员达20家,涉农股金正大
(002470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鲁西化工 (000830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等4家公司跻身其中。
化工板块领跌
在2011年的鲁股盘点中,本报曾以《业绩增速放缓》为题进行报道。一年之后,业绩增速放缓依然是鲁股难以绕开的主题。
至28日,A股2012年年报已悉数出齐。数据显示,去年下半年上市公司盈利状况继续延续上半年的下滑态势,鲁股去年的整体业绩依旧不容乐观。
在151家上市鲁企中,81家企业业绩出现下滑,占比53.64%。这一数值,相较2011年的46%大幅提升近8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鲁股业绩本就明显下滑。
个股方面,重组后交出首份半年报成绩单的山东钢铁
,以38.36亿元的巨额亏损,无悬念地成为鲁股“亏损王”。山东海化
、亚星化学两化工企业,则分别以5.20亿元、4.77亿元的亏损额,紧随其后。
另外两家化工企业青岛碱业 (600229
基金吧,行情,资讯,重仓股)、胜利股份 (000407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也不容乐观,不仅企业业绩下滑幅度居鲁股前两位,亏损额也仅次于金晶科技
(600586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位列鲁股的五、六位。
“化工行业低迷,映衬出去年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理想。”杨海说。
其中,作为山东省纯碱行业的两大龙头,山东海化和青岛碱业双双巨亏,颇具代表性。
山东海化年报显示,公司的化工产品在2012年的销售量及生产量都下降了近三成,但库存量增加16%,存货跌价准备也从年初的1381万元增长3倍至5631万元。
对于巨亏原因,山东海化董秘办工作人员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2年全球经济衰退,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国际市场需求不断萎缩,由于国内继续执行一系列调控政策,公司下游行业需求不旺,加之行业内产能过剩,竞争加剧,致使公司产品市场疲软,销量、销价与去年同期相比有大幅度降低,经营业绩受到了较大影响。”
权重股盈利能力下降
与往年一样,国资背景的企业依然是“山东板块”的盈利中坚。
导报记者注意到,在鲁股盈利前10名的企业中,8家为国有控股公司。其中,兖州煤业
、山东黄金 (600547
基金吧,行情,资讯,重仓股)为资源型企业,华电国际属于公共服务型单位,潍柴动力 (000338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属机械制造业,青岛啤酒 (600600
基金吧,行情,资讯,重仓股)属消费品制造业,山东高速 (600350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属物流业;两家为集体企业控股公司,即青岛海尔和海信电器 (600060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
个股方面,兖州煤业依然凭借55.16亿元净利润,摘下鲁股“盈利王”。另外两家具有国资背景的青岛海尔和潍柴动力,则分别以32.69亿元、29.91亿元位列前两位。
但在盈利十强中,与兖州煤业类似,潍柴动力、青岛啤酒、张裕A、海信电器等4家企业,利润均出现负增长。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与部分权重股表现欠佳不同,鲁股ST板块整体表现抢眼。在去年8家ST股中,只有*ST金泰继续亏损,其余7家全部扭亏。且在扭亏的7家公司中,有4家向交易所提出了摘帽或恢复上市申请。
涉农股两极分化
在2012年年报中,益生股份
(002458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民和股份 (002234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金正大、史丹利 (002588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为代表的农业板块强势突起,成为鲁股板块最大亮点。
但这一局面,却未能延续。
作为畜禽养殖业龙头,同样来自烟台的民和股份和益生股份风光不再。年报显示,民和股份去年亏损0.82亿元,业绩下滑144.02%;益生股份去年虽然盈利0.11亿元,但业绩同比大幅下滑近100%。
0.73%,这是民和股份2012年的销售毛利率水平,这也意味着企业卖得越多就赔得越多。
“2012年肉鸡养殖行业景气度下滑,禽肉价格一路走低,但是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不断攀升,加之‘速生鸡’事件的影响,导致公司出现亏损。”民和股份工作人员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祸不单行的是,“速生鸡”事件尚未消散,H7N9禽流感再度来袭,令二者今年业绩堪忧。今年一季报显示,两公司一季度均出现了亏损。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金正大和史丹利两家以肥料生产为主的企业,其去年业绩继续高歌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