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本月中旬,滬指上演了“八連陰”的“悲情戲”。隨著指數的屢創新低,市場內“陰雲壓頂”,低價股的陣營悄然擴大。截至上周末,在滬深兩市中,一隻隻“白菜股”應運而生,而“一元股”也隨之增加至9隻。面對這些“便宜的誘惑”,不少投資者試圖“撿漏”。但業內人士認為,“白菜股”的集中出現表明市場弱勢猶在,因此,建議投資者慎撿“便宜”。
“便宜股”頓生
當“一元股”集中出現的時候,往往預示著A股底部的來臨。從歷年行情來看,隨著這種趨勢的不斷蔓延,投資者抄底的熱情也會集中爆發。
近段時間,滬深兩市多空雙方爭奪“白熱化”,股指一次次地被“拽”了下來,於是,低價股的陣營持續擴大。記者了解得知,截至上周,兩市2469隻A股的平均股價為11.30元,而低價股的“面孔”不少。其中,“一元股”有9隻﹔2元至5元的有393隻,佔比15.92%﹔5元至10元的有1064隻,佔比為43.09%。
以上証指數前兩次低點,即1664點和998點為例,當時的“一元股”多達幾十隻﹔而從目前點位來看,兩市中低價股的佔比還不算多,可是,如果A股市場弱勢依舊不改,那麼,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股票淪為“白菜股”。
“白菜股”被誤讀
“這麼多股票估值這麼低,三五元錢就可以買一股,即便虧也虧不到哪裡去。”昨日,在海通証券新建路營業部裡,一位股民對記者這樣說。他認為,在市場疲弱時,低價股的增多意味著投資機會的增多。
面對眼下日漸增多的“白菜股”“超跌股”“腰斬股”,是出手抄底還是靜觀其變?海通証券相關分析人士對記者說,如果單純從股價看,這些股票確實便宜,但有句老話叫“便宜沒好貨”,用在此時應該比較合適。
“便宜人人都想撿,但冒然撿來的東西未必有價值。”該分析人士對記者說,當股市低價股不斷增加時,的確蘊含著不少抄底機會,此時,可能會有一部分投資者試圖“撿漏”,將目光投向低價股。可是,價格便宜的“白菜股”往往可能是“爛白菜”,投資價值甚微,股民的投資風險則相應增大。因此,對於那些風險承受力較低的股民來說,這樣的“便宜”還是“慎撿”。
本報記者 李曉琳
相關鏈接
白菜價,是指一件物品現在的價格相對本身價值或者曾經的價格而言十分便宜、實惠。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北方人的口語中,后來在商業領域被廣泛應用於打折、甩賣等活動中,近年則被“引進”到股市,價格低於3元以及跌破每股淨資產股票被稱為“白菜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