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无论股市,还是债市,影响走势的因素虽然很多,但最关键的只有两个——资金和信心。当资金紧张、信心缺失,任何市场都涨升无术。不幸的是,如今的股市和债市正处于这种困境。手持现金的投资者现在应该稍安毋躁,抗拒超跌反弹的诱惑,耐心等待底部建仓的良机。
银行间市场“钱荒”引发的流动性危机在蔓延……
流动性告急!流动性告急!怎么办?变现!
抛股票!抛债券!抛基金!抛!抛!抛!
6月24日,一股抛售狂潮袭击了股市、债市。
股市,股灾重现!上证综指暴跌5.3%,逼近去年底艰难筑就的市场底——1949点。两市2300多只股票下跌,近200只跌停!次日,股指一度跌至1849点!
债市,恐慌性杀跌!上证企债指数创出2011年9月底以来最大单日跌幅,上证公司债指数创去年3月下旬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哀鸿遍野中,投资者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2012年底以来的一波股市反弹行情告终,2011年10月以来的一波债市大牛行情恐怕也将终结。
无论股市,还是债市,影响走势的因素虽然很多,但最关键的只有两个——资金和信心。当资金紧张、信心缺失,任何市场都涨升无术。不幸的是,如今的股市和债市正处于这种困境。
资金紧张
众所周知,本次股债“双杀”的直接原因就是,银行间市场“钱荒”导致的流动性收紧,资金面异常紧张,流通性好的股市和债市便成了各方投资者迅速变现资产、回笼资金的首选之地。
在5月下旬,市场还曾经憧憬央行能够提供流动性,就像以往一样帮助银行度过半年度资金最紧张的时刻。但是幻想破灭了,央行拒绝提供流动性。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期多次提及要“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央行也一再表示,“当前国内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水平”,还要求“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这些都向市场释放了强烈的信号,表明管理层通过收紧流动性、控制金融风险的态度,以及让金融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目的。
目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一轮银行间市场资金最紧张、最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进入7月以后,随着半年结效应的消失,市场流动性可能逐步企稳,但在货币政策“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大方向下,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流动性还是会从紧,起码比年初的时候紧张。考虑到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快速推进,流动性风险还将持续上升,未来甚至还会加强。
如果说,中国的央行在市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向金融机构中的“坏孩子”挥起了大棒,那么美联储则采取了温和的方式,向全世界发出了退出量化宽松(QE)的警报。6月20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议息会议后明确表示,很可能在今年稍晚时候削减购债规模,并与2014年年中结束QE。此前,随着美联储官员不断吹风,退市预期越来越强烈,资金已经开始大规模流出新兴市场,使得一众新兴市场国家的股债大跌,货币贬值。随着中国经济增速下滑、人民币贬值预期提高,“热钱”会从或明或暗的通道流出,对中国金融和经济造成影响甚至冲击。
由此可见,无论是境外还是境内,流动性都在趋紧,这对内地股市和债市都不是好事。
信心缺失
炒股,就是炒预期。当预期向好时,投资者信心上升,愿意将资金投入股市,自然推高股指;当预期向坏时,投资者信心下降,将资金从市场抽出,股指自然回落。债市同样如此。
目前,无论是宏观经济、实体经济,还是证券市场自身,都存在令人担心的地方。在对未来预期不佳的情况下,投资者难以树立投资信心。
首先,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2012年底、2013年初,国内外金融机构对中国2013年经济增速预期比较乐观,这是支持股市从1949点反弹的基础之一。但从经济数据看,一季度的情况低于预期,5月份经济运行仍然低迷,二季度经济继续下滑的概率很大。由此,市场对经济增速的看法越来越悲观,国内外许多机构已经下调了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花旗集团最新研究报告认为,投资效率恶化等因素是导致经济增长放慢的原因。对这样的经济增长态势,中央明显是认可的,因为新领导层明白,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迟早要来,调得越晚,调得越剧烈。但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去库存、去产能、培育新兴产业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经济势必将在底部区域运行较长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周期性行业、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的股市难有上佳表现,最多出现结构性行情。
其次,央行收紧流动性,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其扩散效应令人担心,短期可能增加经济下行风险和理财产品违约风险。有研究机构表示,本轮金融市场“钱荒”已经传导至短期票据市场,开始影响实体层面资金成本。市场还担心金融市场的危机将转化为“信贷危机”,使得个别银行、地产公司、信托公司出现破产。另外,有分析人士指出,货币政策收紧,会对已经疲弱的实体经济形成更大的压力,上市公司业绩难免受到不利影响。
第三,悬在股市头上的还有一把利剑——新股IPO。投资者不是惧怕IPO本身,而是惧怕上市公司无休无止地圈钱。证监会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不少非常正确和必要的意见,但没有解决原始股东、公司高管在解禁期满后肆意套现的根本问题。今年三季度后,解禁的“大小非”高达万亿元,这是两年前相关公司上市后的必然结果。这座“大山”谁来背?未来的“大山”又由谁来背?背不动,就只能听凭股价、股指跌跌不休!
对近日股债大跌,分析人士认为,主要原因是情绪性和恐慌性的。资本市场的特性就是经常放大很多效应,过度放大市场预期。一时的恐慌性情绪很快会平复,但对上述几方面的担心并不会很快消除,投资信心难以迅速恢复。
现金为王
对于股市,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短期来看,风险大于机遇。平安证券表示,寻找趋势企稳的信号比猜测指数向下调整的支撑更加重要。资金利率上行是市场调整主因,因此趋势企稳的关键在于把握流动性预期变化。央行从消极转向积极是前提,资金利率趋势性见顶是验证,没有这两个信号就没有趋势的企稳。
对于债市,只要央行收紧流动性的态度不改变,资金压力必然会加大债券市场的调整压力。不过,海通证券(600837,股吧)认为,随着经济增速的下滑,以及风险意识的增强,国债等高等级债券的安全性将受到青睐,未来有望在流动性恢复常态的过程中最先明显获益。
以前我们常说,市场从来不缺资金,缺少的是信心。现在,市场既缺资金,又缺信心,要走好,实在不易。只有当流动性放松、投资者预期向好、信心恢复后,市场才有可能重拾升势。
因此,手持现金的投资者现在应该稍安毋躁,抗拒超跌反弹的诱惑,耐心等待底部建仓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