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择 远
不妨从一棵韭菜说起。
韭菜在收割完一茬之后,只要给予充足的养料,合适的生长环境,就可以继续茁壮地成长,迎来下一次收获。
由此,笔者想到两点:其一,在理论上,资本市场有了充足的“养料”、水分,良好的生长环境,应该可以茁壮成长,但为何在监管层推出“组合拳”之后,市场不领情,反而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其二,市场需要施什么样的“养料”,浇什么样的“水”,给予什么样的生长环境?
先说第一点。
股市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既包括经济运行,也包括资金供求、投资者心理预期、市场结构及政策环境等。
对于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监管层一直以来都是大力推进,包括着力于基础性建设,完善市场机制,强化监管执法,维护市场秩序,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等。
同时,监管层人士也明确表示,要扎扎实实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采取综合措施改善市场环境,提振市场信心,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监管层下大力气推进资本市场建设,为何市场还是“熊”字当头?回顾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表现,除了年初“红包”行情及“红五月”行情给投资者带来短暂快乐外,大多数时间里都没给出好脸色。
这恐怕还是与国内外的大环境有关。有分析认为,从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数据来看,虽然经济弱复苏的进程未改变,但复苏的道路并不平坦。而市场利率的提升,也引起市场对银行、地产等相关产业链板块的业绩担忧和风险忧虑。同时,美国经济回升,美元触底导致资金从新兴市场回流美国,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股市承压。
虽然市场不景气,但是,今年上半年仍有部分个股在各自行业身怀“绝技”。有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超过1000只个股股价出现上涨,多达34只股票逆市暴涨、股价翻倍。
整体来看,上半年大涨的股票中多数来自于中小板和创业板。34只翻倍个股中,创业板股票占了一半,达到17只,中小板股票有6只。电子、信息服务、医药生物和文化传媒四大板块成为“翻倍”的主力军。
再来说说第二点。
韭菜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浇水、施肥、管理。当然,这些水必须是无污染的,不然,就会种出“毒韭菜”。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同样需要“浇水”,要保证“水”的水质良好,不然,同样会阻碍市场的发展。
新股就是“水”的一部分。
从2012年11月中旬到现在,A股市场上没有新股发行。甚至,有人呼吁,要继续停发新股。但是,这样可行吗?
中国的证券市场诞生短短23年,就已经经历了8次IPO暂停,累计暂停时间达到4年半之久。暂停的原因大都是因为市场低迷,但暂停IPO真的能救市吗?统计显示,前7次IPO暂停期间,大盘上涨4次,下跌3次。暂停IPO并不是想象中的最好的救市牌,从本报6月19日刊发的文章分析也可以看出,暂停IPO对扭转股市长期颓势基本无效,市场的趋势最终还是由基本面来决定的。
当然,在为股市“浇水”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水的质量。具体到公司,就得保证公司的质地是良好的,就得杜绝财务造假、虚假陈述、重大遗漏等现象的存在。
这一点,监管层是在积极推进的,如年初开展的被称为“史上最严”的IPO公司财务大检查,充分显示了监管层对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视。而一大批公司的撤退,也显示出证监会此举在挤干拟上市公司的财务水分、控制拟上市企业质量方面,确实能起到一定的成效。
资本市场的环境好了,上市公司的质地好了,股市的投资价值就能真正的显现出来。相信经过各方的不断努力,假以时日,我国的资本市场会带给投资者带来源源不断的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