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A股出现断崖式下跌,与此形成反差的是,房地产价格强势上扬。尽管有关部门的政策导向颇为明显,希望过热的楼市冷一点儿,可连番的政策出台也只是稍微减弱了购房热情而已,刚需仍然势不可挡。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股市和楼市到底有什么联系?都是钱的联系:楼市可以通过股市融资,股市可以通过楼市提振信心。股市和楼市不是兄弟,也不是仇人,是两条道上走的经济产物,也是中国的两大特色。
特色在何处?特色在一冷一热,股市和楼市长期冷热不均。
如今中国的A股市场冷得似乎得了“寒症”,股市出现的是打打杀杀,跌跌撞撞,跌破了市场,走低了人气。这是中国股市的冷。
楼市是特别热,特别火,热得发烫,可以说是烫手,楼市得的是“热症”。尽管国家一再调控,可事实上,限购政策出台让市场冷静一段后又是一番暴涨;征税政策出台后,也只是让市场稍稍冷静了一下而已。
是什么原因形成了股市和楼市的长期冷热不均?是利益不同,也是看好的主体不同。
对于A股,投资者大多是企业或是有闲资的老百姓,证券交易所里跑出跑进的都是那些大叔大妈,大爷老太太们。但A股市场距离欧美成熟资本市场的“价值投资”还很远,
创业板暴涨暴跌,黑庄家操纵拉升股票后离场,老鼠仓等事件屡见不鲜,炒作之风愈演愈烈。可以说,没有成熟的运作机制,就没有成熟的A股市场,又何论股市之牛熊?
相对中国楼市,从供求上来讲,股票是闲钱投资,因而对老百姓来讲,算是“可有可无”;楼市却是“衣食住行”之“住”,是必需品,且是刚需。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银行、房地产开发商等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利益链条,每个环节环环相扣。显而易见,前两年政府试图通过调节银行信贷来控制房产企业的流动性,据传引发了房产企业的资金链紧张,可其通过一些房地产信托融资等手段又奇迹般地生还,并迎来了房地产的又一个“春天”。
如今,时隔两年之后,“地王”、“楼王”又开始频频见诸报端。试问,如果拿地资金居高不下,房地产企业背负巨大成本,房价怎么降?如果房地产企业无法“空手套白狼”,从银行、信托融到资金,资金链条断了,又怎样继续这“击鼓传花”的游戏?显然,调控房地产必然是一场自上而下的“革命”。
正因如此,股市与楼市可谓“冰火两重天”。但是股市的冷不是中国经济的利好,楼市的热更不是经济的利好。只有股市热,投资者都有信心,市场活力才能更有效地显现,中国经济才能更好发展。另一方面如果楼市冷下来,说明市场镇静自若,也会促进市场繁荣和经济健康发展。
事实上,股市的“寒症”由来已久,而楼市的“热症”也由来已久。股市与楼市长期冷热不均,导致了要素市场的一些功能错位,只有让供求关系合理化,两个市场才能走上持续发展的轨道,才能让经济好起来,这就得好好治治股市的“寒症”,也治治楼市的“热症”,让该热的热起来,该冷的冷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