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上投摩根中国优势:5年赌博S股梦碎

1楼
我是小散 发表于:2013/8/25 13:30:00

  股改“钉子户”复牌双双大跌

  8月20日,中国石化(行情 股吧 买卖点)旗下的股改“钉子户”S上石化和S仪化终于复牌,两家公司自2006年以来已先后披露了两次股改方案,然而由于流通股股东否决,而使得股改进程一直搁浅到现在。今年6月20日,S上石化和S仪化公布了最终的股改方案:两公司股改对价提高到10送5,且在股改成功后拟进行10转不低于4的资本公积转增。

  然而耗时近2个月,S上石化、S仪化完成股改并复牌之际,双双遭遇大跌。20日,上海石化(行情 股吧 买卖点)(原“S上石化”)和仪征化纤(行情 股吧 买卖点)(原“S仪化”)分别暴跌43.22%和42.74%,按照10送5股的对价计算,两只个股实际大跌14.83%和14.1%。相比曾经实施股改当日股价平均大涨30%以上的盛况,此次两只S股的超预期大跌,着实伤透了一直苦苦期盼股改红利的投资者的心。而潜伏多年,重仓持有流通A股的机构投资者恐怕最为失望。

  上投中国优势清仓“挚爱”豪赌股

  这两家公司股改历程艰难,让曾经孤注一掷的东方精选慢慢退出,重仓两家公司的“带头大哥”,已在多年前变成上投摩根中国优势(以下简称“上投中国优势”).2008年四季度,上投中国优势开始进入S上石化。2010年三季度,该基金晋升为S上石化的第一大流通股股东,尤其是在2010年四季度,甚至逼近10%的最大限值,持股市值高达6.11亿元。同时,上投中国优势在2010年二季度出击S仪化。从2013年二季报可以看出,上投中国优势也一直是这两家公司最大的流通A股股东。

  龙虎榜数据显示,复牌的上海石化8月20日遭到两家机构席位抛售,金额分别为26806万元(按当天均价计算约5493万股)和2063万元,而仪征化纤(行情 专区)也被一家机构卖出14828万元(按当天均价计算约2868万股)。从两家公司的股东情况来看,拥有这么多筹码的除了实际控制人之外,就只有上投中国优势。该基金今年二季度末分别持有上海石化和仪征化纤3700万股(10送5股后为5550万股)、1959万股(10送5股后为2938万股)。对比上述成交金额,可以基本判断机构席位的甩卖为上投中国优势所为,且把原持股和新增送股全部卖出,已清仓这两只股票。

  上投中国优势如此兴师动众,5年来究竟又能获利几何?虽然两只股票今年以来跑赢沪市大盘,但这对于早在2008年就开始潜伏于此的上投中国优势来说,用“赔了夫人又折兵”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该基金在S上石化和S仪化上的操作,从多年来的“逐步”加仓到利好消息兑现后的“闪电”抛售,股改这块“大蛋糕”被做成了“鸡肋”。事与愿违,不知基金经理作何感想。

  基金经理业绩垫底尴尬走人 公司考核内控机制存疑问

  业绩如此槽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上投中国优势对S股的重仓豪赌。赌S股实际上是用时间来换取空间,虽然可能带来短期暴利,但股改在时间和方案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带来的资金闲置成本不容小觑。更重要的是,近两三年S股的机会不可同日而语,整体风险开始凸现。此前,资历较老的杨安乐并未意识到其中蕴藏的极大风险,拿着投资者的钱去做过于冒险和不确定性的投资,彻彻底底暴露出基金所谓的“价值投资者”赌性十足的一面。

  多年来,上投中国优势一直处于业绩垫底的尴尬,除了豪赌S股外,在本刊今年6月初第22期的文章《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另类投资的败局》中,也列举了导致该基金业绩一落千丈的几大原因:首先,行业配置偏激,重仓股表现长期不佳。上投中国优势对房地产(行情 专区)孤注一掷的喜爱将其“赌”性暴露无遗,手中的股票迟迟不见起色,又不进行适当的调整,偏执地选择继续持有。此外,一贯的高仓位助推该基金业绩“过山车”。而这样的日子一晃就是5年。

  今年5月27日,两家公司再次到了股改的前夜,上投中国优势增聘董红波为基金经理。6月22日,公司宣布解聘杨安乐,由董红波独自掌管。基金二季报显示,上投中国优势一季度前10大重仓股中变化了6只,仓位也环比大降约13%。让杨安乐这位执掌了该基金6年之久的老将走人,与其一直以来“拖后腿”的不佳表现有着直接关系。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上投中国优势如此明显的赌性十足问题和不佳的业绩,几年内公司一直迟迟未有任何动作,直到今年6月才做出更换基金经理的决定。不知公司内控机制和考核机制是否完善,只是上投中国优势持有人付出的代价有些大。

  “一拖多”现象昭示人才短缺困局

  新基金经理接手,是否会有助于改善上投中国优势的颓势呢?这也存在着一定的变数。近年来,上投摩根公司内部人才短缺的困局渐渐凸显:今年以来,由于新产品的集中发行以及原有基金经理的跳槽,导致基金公司出现多位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

  今年上半年,杜猛管理的上投摩根新兴动力以41.55%的收益率位居股基榜首,成为2013年半程“冠军”。此外,杜猛还“挂帅”掌管另外两只新产品:上投摩根智选30和上投摩根成长动力。业内人士称,像这样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连续接管两只新产品,在国内基金业实属罕见,对基金经理的挑战也非同一般。自今年成立日起计算,上投摩根智选30的回报率为22%,上投摩根成长动力的回报率却是3.9%。而“状元”产品上投摩根新兴动力最近一个多月的业绩却出现了“蹦极式”下跌,月度排名跌至200名开外,这可能与杜猛加入“一拖三”的队列不无关系。

  除了新产品的集中发行外,上投摩根基金经理频繁离职,其他基金经理中途接手,导致“一拖多”现象频现。董红波是因为中途接手,成为公司又一位“一拖三”的基金经理。董红波之前管理着上投摩根健康品质生活和上投摩根中小盘两只产品。业内人士称,由于基金经理精力有限,且不同基金品种风格各异,“一拖多”会使基金经理分身乏术而疲于应对,从而严重影响基金业绩。总体看,上投中国优势的前景仍需观察。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484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