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记者观察本报记者
张炜
证监会近日在答复全国人大代表的建议中指出,建立优先股制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开展试点的基本条件已具备。证监会正抓紧起草并尽快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组织梳理和修订《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等业务规则,为推出优先股排除制度性障碍。
优先股是指相对于普通股而言,主要在公司利润分配及剩余财产分配方面享有优先权的股份。优先股可获得相对固定的股息,但对公司通常没有表决权,不具有对公司的控制能力。在7月中旬的新闻通气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一些大盘蓝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接近甚至低于每股净资产,公司希望回购股票,但又担心公司资本或者资金不足,难以操作。今后,对于这类公司,证监会支持其回购普通股的同时发行优先股。
上述情况,在上市银行中都存在。银行股目前一半以上破净,有的股价相当于每股净资产的7.5折。银行股不会像宝钢股份(600019,股吧)那样出巨资进行回购,因为其普遍存在补充资本金的迫切需求。若在回购的同时发行优先股,对银行股来说情况完全不同,也将被市场视作利好。“8·16”当日,在尚不清楚暴涨祸起“乌龙指”的时候,市场上一度把优先股当做利好传闻之一。有的媒体当即找四大银行采访,了解是否有推出优先股的利好。
优先股被投资者看成利好,主要是因为其不上市流通的特点。银行股在二级市场上长期走弱,受累于再融资抽血不断,难以走出“融资—扩张—再融资”的怪圈。例如,浦发银行(600000,股吧)1999年上市以来,在2003年、2006年、2009年、2010年先后四次再融资。其中,2009年和2010年两次再融资只相隔13个月,分别定向募集约150亿元和395亿元资金。银行股再融资尝试发行优先股,将会带来双赢,既可解决补充资本金的“燃眉之急”,又能减少给二级市场造成的抽血效应。
较之信贷资产证券化来缓解银行股再融资压力,发行优先股的作用更明显。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进一步扩大,短期来看,受到扩容规模的限制,分给每家银行的份额未必很多。而发行优先股解决再融资问题,更直接也更有力度。
当前来看,优先股试点首先可在上市银行中进行。一方面,银行股的再融资“抽血”数额大,少掉这部分压力,使整个二级市场减压不少。另一方面,优先股试点对银行股股价有正面影响,有利于其走上价值回归的道路。银行股强势反弹的话,对大盘将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缓解投资者对重回“1时代”的担忧。
尽管国内银行畸高利润率的时代已经过去,但其“高富帅”的形象短期不会改变。以银行股的盈利能力及分红能力,发行优先股的条件比较成熟。银行股主营有望较长时期平稳运行,现金流持续稳定,可避免因业绩变脸而导致优先股动了普通股的“奶酪”。
优先股可以为希望收益稳定的投资者提供投资渠道,例如,保险(放心保)资金就对优先股相当感兴趣。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2月底表示,如何把债权、股权投资有机结合起来,即优先股,是保监会应思考和探索的事情。不仅可以使保险资金获得较高的回报,同时还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去年举行的陆家嘴论坛(官方站)上表示,银监会与相关部门共同积极探索通过发行优先股、创新资本工具或开拓境外发行市场等方式,为银行多渠道筹集资本。证监会此次给人大代表的答复中指出,上市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需求十分强烈,发行普通股票和债券已经无法满足现实融资需求,发行优先股是上市商业银行现阶段补充一级资本的可选工具。可见,对上市银行尝试发行优先股,证监会与银监会有一致的认识。推动和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优先股试点应该争取尽早破题,这对中小投资者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