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在经历了过去两年被集体做空之后,沉寂了好长一段时间的中概股近期迎来新一轮的爆发:股价攀升、交易量回暖、业绩亮眼。今年成功IPO的两家中概股公司兰亭集势和鲈乡小贷的股价更是在上市之初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跳几级。
中概股表现亮眼
根据55只交易量最大的中概股编制的彭博中概股指数连续三个月攀升,相比6月份时的最低点已经上涨超过了18%;而根据覆盖中概股总市值2/3的30只股票编制的i美股中概30指数已经从年初的726.5点上升到1072.9点(该指数上一次问鼎1000点还是在2011年7月)。此外,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股价已比去年同期平均上涨了48%。
就行业来看,互联网公司的表现尤为突出。去年底上市的通信业务运营商欢聚时代的股价已经较上市时翻了4倍;奇虎360的股价则是从年初的33美元/股上涨至目前的83美元/股,涨幅超过150%;百度在过去6个月中也累计获得45%的增长,新浪、网易等多只个股股价上涨幅度均超过50%。
新能源板块的公司表现也十分抢眼,不仅股价连翻几番,日均超百万的交易量也比其他板块的中概股高出一个数量级。天合光能股价较半年前连跳数级,从3月份3.6美元/股左右持续攀升至近期的11.07美元/股;晶科能源4月至今涨幅超过300%;英利绿色能源、昱辉阳光也都从4月份的历史低点逐渐收复失地,上涨幅度均超过了200%,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只股票虽经历新一轮的上涨,目前的股价仍低于发行价。
此外,在刚刚过去的财报季中,中概股公司也交出了不错的期中成绩单,业绩成为股价上涨的主要支撑力。高科技板块中,展讯通信(NASDAQ:SPRD)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0.46%,欢聚时代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17.8%至666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则为3058万美元。而在主要成份股中,唯品会(NYSE:VIPS)上半年净收入同比增长159.7%,净利润达118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则为亏损420万美元。
中概股之春已到?
如此华丽的成绩单是否意味着中概股“病树前头”已经迎来“万木春”呢?
事实上,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没有解决之前,中概股部分板块的回暖也无法预示中概股整体的春天已经来临。探究一些公司股价暴涨的背后,更有投资人认为并非完全是因为公司本身获得了投资者的认可。
Beacon Asset Management LLP基金经理童学红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最近一些股票虽然炒得很凶,非常吸引眼球,但是背后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在起作用,并非完全是以市场运作的方式来操作的。”
而一些个股表现也依稀显示,今天中概股似乎仍有重复昨天故事的苗头。
近期风头正劲的鲈乡小贷就在经过初期的一轮爆炒后,几乎被市场打入了“冷宫”:股价低迷、交易量稀少。在该公司上市后的前三天内,其交易量都维持在百万股以上,平均交易量126.7万股,股价从5.99美元的发行价暴涨至17.36美元/股,涨了近2倍。但随后交易量却一路下跌且不见回转之势。至最近3个交易日,不但该公司股价回落至9.5美元/股左右,交易量也减少了一个数量级,近4个交易日(9月)的平均交易量仅为8.3万股,甚至抵不上8月16日148.7万股交易量的零头,而每小时内交易量只有几百股更是常态。
类似的尴尬在今年上市的电商网站兰亭集势身上也能体现一二。
6月7日上市后,兰亭集势股价快速上扬,3个交易日累计创下54%的涨幅;8月14日创下历史高点,报收22.21美元/股。然而就在一周后的8月20日,因二季度财报数据不及预期,兰亭集势股价被拦腰折断,暴跌近40%,之后股价一直徘徊在10美元/股左右。
目前,该公司还遭到了包括Federman &Sherwood、Robbins Arroyo在内的多家美国律师事务所的诉讼,指控兰亭集势及其部分高管在2013年6月6日至8月19日期间,未能披露有关该公司财务业绩和商业前景的信息。
“在外国基金投资者看来,中概股最大的风险之一就是不透明。中国的公司不习惯跟投资者交流,但是如果公司需要融资那就必须让市场了解,只有这样投资者才会参与进来。”童学红说,“所以从投资角度来说,虽然中概股是美股市场上不小的一个板块,但是符合机构投资要求的,只有屈指可数的那么几家。”
美国投资者或仍“敬而远之”
而对于许多经历过中概股被做空的美国投资者来说,更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记者从侧面了解到,一些曾对中概股下重仓的美国基金经理在遭遇中概股被集体做空后,纷纷表示不愿再涉猎中概股。一名基金经理曾抱怨到,这些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就好像“镜子里的烟”(smoke in the mirror),自己不会再投资任何带“中国”(China)字样的股票。
上述基金经理的话语可能略显极端,但中概股仍未受到美国主流机构投资者的广泛认可却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的交易量中仍有很多是来自国内投资者,而真正来自美国主流基金的交易量是非常少的。” 领航资本管理公司基金经理司徒捷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而就市场的整体参与度来看,中概股也仍然任重而道远。
据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169家在纳斯达克和纽交所上市的中国公司(仍在交易的)中,近3个月日均交易量在几万手的公司达94家,占比55.6%;近3个月日均交易量在百万级别的仅有23家。
“虽然大部分中概股公司本身发行的股本数量也只有两三千万,但即使对这些公司来说每天几万手的交易量也肯定是不够的,这显示市场对中概股的参与没有热情。”童学红说。
不过,有投资者认为,那些经历了2010~2012年中概股被集体做空后活下来并且交易频繁的公司的交投价值还是很大的。
“这些公司已经开始逐渐熟悉美国机构投资者对其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的要求,尤其是互联网和高科技类的公司,我个人认为还是有一定的投资价值的。” 司徒捷表示。
但尽管如此,不愉快的中概股投资经历还是让不少投资者伤透了心。
司徒捷对记者称,他本人就有很多朋友吃过中概股的亏。“从大型的共同基金到小机构再到个人投资者,被‘伤’了的人不计其数,要想恢复他们对中国公司的信心则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没有三五年是很难做到的。”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