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成熟基金经理为何总留不住?

1楼
我是小散 发表于:2013/9/13 13:29:00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宏文)在公募基金业绩整体翻身的2013年中,一批有资历、有业绩的资深基金经理再度成批的离职,这股潮流让人无法忽视。

  根据此前媒体的报道,近期有包括中银基金权益部总监孙庆瑞、银华基金投资总监陆文俊、嘉实基金投资部总监刘天君等离开原来的基金公司。再往前,华夏的两位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股票投资部副总经理巩怀志、公司副总经理刘文动也已离职。

  他们无一例外的具备曾经辉煌的业绩,有些如孙庆瑞、刘天君等更是重要基金奖项的长期得主。他们均为所在投资团队的核心人物,且都担任着重要的管理职务,如刘文动、陆文俊等实际上已经是公司的高管,所在投资团队的灵魂了。但这些都无法阻挡他们的离开步伐。

  回溯一下,近年以来,基金经理的流失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而且,新近的特点是,越有年资的基金经理越容易流失。相反,年轻的基金经理整体稳定性还比较高。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我们无法一一对应的去检视成熟基金经理的流失原因。但根据所能了解的,观察到的业内情况,依然能总结出一些可能的解释。

  首先,促使资深基金经理流失的最重要原因应该是“软环境”的因素。

  对一名基金(投资)经理而言,在就业初期,投资岗位的吸引力是压倒一切的。在中期,薪酬和激励则相当重要。但当一位基金经理逐步成长为团队骨干甚至核心的时候,他(她)对于软环境、对于个人投资抱负的实现、对于公司团队的整体氛围、对于事业发展的愿景往往比单纯的财务因素要更重要。而后者,在很多公司里事实上无法得到充分的制度保障。

  一个可以佐证的论据是,几乎70%以上的总监级以上投资人员变动时点,与所在公司的总经理变动时点有重叠或接近。一个可能的推测是,当公司总经理更换后,公司原有的氛围和工作环境乃至岗位职能都可能发生变化。而这点对于投资总监级的人员而言,非常敏感,这最终推动了一些明星基金经理的流失。

  换一个正面的角度,上海有两家基金管理公司,其的投资核心团队是高度稳定的。而这两家公司的薪酬均不在业内排名前列,公司内部均有相对稳定的文化环境。内部人士均称,吸引的是“氛围”和尊重。比如,一家基金公司为明星基金经理因人设岗,享受高管待遇而不必承担繁琐的日常事务。这样的安排,显然让倾心投资市场的人才颇为受用。

  引发资深基金经理流失的第二个原因则是公司与个人预期的落差。差距太大,有时候互相看不过了。

  早期而言,公募基金行业内的薪酬比较和业绩起伏,经常引发基金经理团队的预期不稳,造成一些骨干流失。历年来,年终都是基金经理的离职高峰。

  而从近期来看,一些基金公司的业务重点转移成了更多的原因,对于基金公司而言,权益类板块近年的发展有限,处于守成阶段。与之相比行业创新和业务空间的拓展则不断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公司对权益投资板块采取了整体收缩的策略。这种明显的态势,导致一些成熟基金经理流失,不足为奇。

  其三,竞争性的从业环境。对于从事投资业务的人员来说,过去十年中,公募基金都是最佳的从业环境。无论是资源支持、整体投资能力乃至行业影响力和美誉度都是业内领先的。

  而伴随着政策法规放开、市场的变化。目前的从业环境已经与往昔大不相同。不少临近行业的平台,已经能给出更有吸引力的岗位,由此一些明星基金经理的流失不可避免。过去两年,私募、券商、包括保险机构,在近几年一直吸引着不少明星基金经理或明或暗的加盟。而一些公司甚至开出了股权激励的果实,这对于业绩有自信的成熟基金经理,有相当的吸引力。

  总体上看,成熟基金经理成批流失,反映了公募基金业整体收缩的大气象,也体现出其软环境建设的紧迫性,应该予以关注。当然,流水不腐,对于基金业而言,适度的人才流动仍是必要的、正常的。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2500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