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继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优先股是有其用处的”,证监会本周五也表态,正积极推进优先股试点准备工作。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本市场工具,优先股在当前金改背景下的提出显得十分应景。可以说,试点优先股将是证券市场改革的重大突破,有利于化解股市弊病。尽管试点的提出让金改步伐向前又迈了一步,但是仍然还有许多细则和配套需要完善。改革在路上,对于改革释放的正能量,我们乐见其成。
多层次资本市场需要优先股
优先股最早诞生于美国,它的大量应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在优先股发展较为成熟的美国市场,其市场规模稳步增长,目前保守估计在5000亿美元左右,但与美国股市规模16万亿来看,占比仍较小。目前美国3500多只优先股中,57%左右为公开发行,私募的约43%。发行优先股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银行、金融、工商业。在传统的资本结构中,优先股信用评级介于债券和普通股之间,同样的收益率也介于债券和普通股之间。
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层次,优先股在资本市场具有独特作用。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其作为一种特殊的注资方式,成为美国政府实施金融救援计划的主要金融工具。例如,2008年10月,美国政府宣布用1250亿美元购入花旗银行、摩根大通等九家主要银行的优先股。这首先提升了市场信心,避免了危机的进一步扩散;其次是优先股作为股权融资的一种方式,提升了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缓解了金融机构的融资压力;第三,对政府而言,政府一方面能获得丰厚的优先股股息,又不干涉公司的内部经营,避免了传统国有企业存在的种种问题。
当前推行优先股,不仅有利于消除大众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悲观情绪,而且对于资金困境和面临破产倒闭的企业,无疑是形成了一种保护伞和间接扶持。此外,发行优先股既有利于股票市场的规范和稳定,也有利于增加融资渠道、缓解再融资压力,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同时优先股也是成熟完善资本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站在当前金融改革的角度来看,优先股并非一种融资工具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公司治理机制改革、IPO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及防范金融市场风险的重大制度改革,这也有益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
改善股市生态环境
《大众证券报》:在金融市场改革的大前提下,推行优先股将带来什么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教授、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吴念鲁:在资本市场上,优先股是股票的持有方式之一,对股权人具有利好的一面,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发行优先股也会带来一定的好处,所以推行优先股会使资本市场活跃一些。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从市场完善的角度来讲,给投资者和融资者更多的选择总是好的,也是一个趋势 ,只要投资者和融资者认可和愿意,都是可以的。跟普通股相比,优先股在股东的权利方面有一些约束和特殊的要求,我们有一部分投资者愿意受到权利约束,同时获得优先股相应的好处,优先股对这部分投资者是有利的。
开源证券研究所高级策略分析师/杨海:正如央行行长周小川所言:没有优先股,资本工具少了一个层次。在融资渠道丰富、上市公司重视分红回报的成熟市场中,优先股主要作为普通股的补充存在着。在目前金改大背景下,优先股有望作为金融创新、多层次股市建设中的主要一员,在未来A股市场中脱颖而出,改善股市的生态环境。
《大众证券报》:受到优先股的传言,银行板块出现近年来罕见的强劲表现。您认为,优先股的发行对银行业到底会产生什么影响?目前的市场表现,是否存在过度反应的现象?
吴念鲁:市场确实过度反应了。如果经济比较稳定,股市会慢慢起来的,如果是某一件事情刺激,那股市持续的时间不会长。
赵锡军:一个投资品种对市场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尤其说到某一类企业或公司,关键还是看它们的业绩,某些投融资渠道的开拓,对企业有特殊帮助的话,对这类企业会有利好的影响,从西方的经验看,优先股对金融类企业的融资有一定的帮助。所谓反应过度不过度,没有绝对的指标,更多看市场的成熟度,如果投资者能够客观理智的看待市场的表现,可能他的行为就相对稳定,目前看,投资者做出了超乎的反应。
杨海:优先股的引入自然会成为银行开辟新的融资渠道,从而有效降低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并减轻普通股股权融资压力。另外优先股性质决定其融资成本低于股权、高于债权,这一融资成本优势进一步增加了优先股对于银行的吸引力。对银行而言的确是种利好,但是目前银行股的表现更多地属于炒作,现在只是提出,我们还没有看到任何细节上的规定。而且需要指出的是,优先股发行能够缓解银行的融资压力,但是并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改善银行面临的困难,也就是这不会带来银行股的估值提升。
新股发行有望引入优先股
《大众证券报》:您认为在新股发行中有无可能尝试新设少量的优先股?
吴念鲁:新股发行倒可以尝试。因为很多公司是在快上市的时候,同时推行优先股,而不是已经搞了很久之后,或者一家企业刚建成股份公司的时候,可以发行。
赵锡军:从市场完善的角度来讲,给投资者和融资者更多的选择总是好的,也是一个趋势,只要投资者和融资者认可和愿意,都是可以的。
杨海:预计比较困难。我们现在发的很多都是中小盘股,而不少股东都是冲着流通去的。而理论上不会有谁自愿选择优先股,除了银行出于自身再融资的考虑,我想不会有其他公司愿意做。
《大众证券报》:如果再大胆一点考虑,有无可能将部分存量国有股转化为优先股?
吴念鲁:国有股可以做。
赵锡军:可能性要看法律法规的可能性。
杨海:这个倒是有可能。将国有股全部转化为优先股,可以降低由于减持带来的二级市场波动,不过短期还比较困难,如果真的能从增量部分转到对存量部分进行改革,那么可以说制度上一个大飞跃。
《大众证券报》:优先股制度在我国尚未有出台,您建议这一制度的出台需要考虑到哪些因素的完善?如何更有效的发挥优先股制度?
吴念鲁:关键是监管,制度上要针对性的制定出一个东西来,如果监管上空白,那优先股对股民或股东的很多利好都会打折扣。
赵锡军:目前的法律法规对优先股没有太多的规范,所以操作之前需要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和修改。制度本身只是工具,能否发挥作用,关键看市场主体是否真正需要。从西方成熟市场看,有的企业实施优先股,有些投资者愿意购买优先股,所有这种需求是存在的,目前,国内市场还没有这个品种,这种需求有多大还不能贸然下结论,但是法律法规的设计上还是要适应市场的变化,才能真正发挥优先股的优势。
杨海:首先我认为还是要在法律上予以完善。目前,我们的法律对优先股还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使得优先股这种制度缺乏了相应的保障,未来需要对优先股的方方面面进行研究,比如比例的问题、股息问题,等等很多方面都需要进行探讨。但是最重要的就是,要从法律上进行明确。如果不从法律上进行进一步的规范与完善,那么就容易形成新的利益输送点。至于如何发挥优先股制度,最重要的就是公平。无论是在首发阶段,还是在再融资阶段,其定价和设计都必须遵循公平原则。
◆背景介绍
概念
优先股是指相对于普通股而言,主要体现在利润分配及剩余财产分配方面享有优先权;同时,在投票表决权上做出让渡,一般只有知情权、建议权、质询权等,但无表决权或者受到显著限制。因此,优先股的投资风险远远小于普通股,与此相对应的股东权利也弱于普通股。
优先股是一种混合证券。一方面优先股是一种股权证书,一般没有偿还期限,代表着对公司的所有权;另一方面优先股的股息率相对公司业绩的变动而言、一般是固定的,具有固定的收益,不随公司业绩的好坏而波动。
特征
特征一:优先股通常预先定明股息收益率。由于优先股股息率事先固定,所以优先股的股息一般不会根据公司经营情况而增减,而且一般也不能参与公司的分红,但优先股可以先于普通股获得股息,对公司来说,由于股息固定,它不影响公司的利润分配。
特征二:优先股的权利范围小。优先股股东一般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股份公司的重大经营无投票权,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享有投票权。
特征三:如果公司股东大会需要讨论与优先股有关的索偿权,即优先股的索偿权先于普通股,而次于债权人。
适用公司
(1)创业公司或发生紧急情况公司
这类公司对资金需求强烈,但在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不受投资者青睐,因为风险过大,投资回报不稳定,并且在银行借贷方面成本过高。若发行优先股,投资者会因为较高的收益和较低的风险进行投资。
(2)制造业企业
中小制造企业数量巨大,这样的实业基础不宜采用较高的债务杠杆,但是又有资金需求,所以优先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算在权益里面,不属于负债,又满足融资功能。
(3)筹资需求量较大、同时盈利能力较高的公司
这类公司非常适合用这种融资工具。例如银行要不断扩容资本金,要有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投资回报率较高,而且本身现金流也没有问题,这种情况下,通过发行优先股筹资优于债券也是优于普通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