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 本刊记者 王申璐 | 文
实施大类比例监管,不再针对具体的投资品种设置投资比例限制,是保监会为保险资金投资松绑的又一重要举动。
9月30日,保监会向各保险公司和保险资管公司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通知》)。接近保监会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通知》正式出台的时间尚不明确,还需要整理各方意见并修改,但离正式推出已经不远。
10月15日,征求意见结束。“业内都是支持和赞成的,大类比例监管符合市场化改革的大趋势。现在的反馈意见都希望保监会进一步明确范围以及对政策延续性提出看法,包括如何应对等问题,”一位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的负责人表示,“取消具体投资标的比例限制,只满足大类比例,保险公司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曾多次表示,目前保险资金运用“能放开的都已放开了”。除了不能投资中小企业私募债、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PPN),保险资金可投资的范围几无限制,可投资的资产比例也被业内人士认为较宽松。
“放开前端、管住后端,这反映了保监会的监管态度已经发生转变,现在都转向到风险管理了。”保监会资金运用监管部的一位人士表示。
随着保险行业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提升保险业风险防范意识和水平更显重要。10月15至16日,保监会在北京香山召开保险机构投资风险责任人培训会议,有170余名保险机构风险责任人和有关管理人员参加。
“培训会主题有二:一是强调落实保险公司的风险责任人制度,二是对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等投资品种的风险变化及应对措施进行专业培训和学习。”一位与会的保险公司人士说。
放开前端
“实施大类比例监管,对保险公司来说确实可操作空间更大了,比如持有股票或股权投资的仓位,现在理论上都可以达到30%。”另一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人士认为。
按照此前的规定,保险公司投资证券基金及股票的比例合计不超过上季末总资产的25%。据保监会的统计,保险公司对这一类资产的投资实际比例连10%都不到,这和当前的市场行情也有一定的关系。
《通知》显示,保险投资资产将划分为流动性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和其它金融资产五大类资产,其中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其他金融资产、境外投资的账面余额,分别不高于保险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30%、30%、20%、15%,而流动性资产无总量控制。
“以前投无担保债还是有仓位限制,大类比例监管实施之后,理论上给更高比例的无担保债投资打开空间了。”上述保险资管公司人士说。
但为了满足保监会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的要求,一般保险公司并不会贸然大幅提高对无担保债或其他单项投资的比例,“因为保监会对无担保债的资产认可比例比较低,对资本的约束比较强,理论上可以多投了,但不一定真的会多投。”另一位保险资管公司的负责人表示。
也有保险业投资人士认为,把股票、股票型基金等上市权益类资产及股权投资基金等未上市权益资产放进“权益类资产”进行大类比例监管,实际上上市权益类资产或未上市权益资产可投资的比例被变相小幅降低了,“因为有些保险公司以前这几类资产加在一起的投资比例肯定已经超过30%了。”
从其他单项投资项目的比例上限来看变动不大,“比如其他金融资产类里的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比例上限还是20%,不动产类资产的比例上限也还是30%。”上述人士说。
业内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征求意见期间保险公司希望《通知》就一些问题更加明确,比如一些限制投资的领域该如何归置在大类资产中,一些新出现的投资品种比如国债期货能否投资等。
在2013年7月保监会举办的保险业深化改革研讨班上,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就曾提及,计划放开延续多年单项投资资产的“比例监管”,实施大类比例监管。这和国际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政策方向一致,比如美国、德国、韩国等均采用对大类资产及单个高风险资产制定监管比例,比例监管仅作为偿付能力监管等“后端监管”的辅助手段。
“完全取消比例监管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多位保险资管公司人士这样认为,目前英国、日本等国就没有比例监管的限制。
项俊波此前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说:“下一步,按照完全的市场化改革,所有比例都要取消,但是目前步子不会迈得那么大。”
“实际上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现在放得很开了,和其他地区尤其是东亚发展中国家相比,我们的比例监管也算是比较宽松的。”多位业内人士说。
虽说表面上看来还有一些行业限制,比如债权投资计划目前限定只能投资基础设施领域,但实际上行业限制对保险资金运用几乎没有约束力了,此前对投资品种的放开更为重要。“现在通过各种资产证券化的产品,通过信托计划、资产管理等产品实际上可以投资各行各业了。”保险资管公司人士表示。
项俊波说,保监会正在研究,凡国家不禁止的行业,保险机构均可进行投资,支持保险资金投资于新兴战略性产业,服务于国家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
保监会资金运用监管部的一位人士表示:“这块政策目前还在不断完善当中,比如拓宽债权投资计划行业范围,不再限定基础设施领域,取消非重大股权投资的行业限制等。”
目前看来,保险资金运用受限制的地方在于还不能投资中小企业私募债和PPN,保监会也曾多次表示正在研究放开这两项品种的投资。
“中小企业私募债规模比较小,对保险资金运用的整体影响不大,可能对个别保险公司的投连产品有些影响。随着近两年PPN的快速发展,PPN的发行主体信用相对私募债发行人更好,发行规模也更大,因此更吸引保险资金投资。”上述保险资管公司人士指出。
接近保监会的人士认为,暂未放开对中小企业私募债和PPN的投资,并不一定认为其风险高、不能投资,只是监管层有自己的节奏,“如果每出一个新的投资品种,保监会就发一个文说保险公司是不是可以去投资,就太乱了。”
“对于一些高风险资产的放开,也需要考虑时机是否成熟,比如保险公司现在还不能投资创业板股票,因为市盈率太高了,保监会害怕保险公司进去之后吃亏。”接近保监会的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