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年底钱紧、美联储削减QE等多重因素影响,A股本周接连跌破2200点、2100点大关,报收于2084.79点,累计下挫5.07%,创下自2011年5月底以来的最大周跌幅。深成指昨日也失守8000点大关,报收于7966.72点,全周下跌5.49%,创出8月初以来新低。小盘股表现明显好于大盘股,中小板指本周跌幅3.43%,创业板指数仅下跌1.91%。
与股指下行对应的是成交量震荡回落。本周沪市累计成交仅3425亿元,为近半年来新低,较前一周萎缩近两成;深市成交4216亿元,较前一周也缩水超过600亿元。活跃资金正从市场不断流失。
业内人士表示,在年底流动性愈发紧张的背景下,A股后市不容乐观,2000点关口有待考验;短期应多看少动,中长线可布局食品饮料、医药等防御型品种以及部分成长性较高的个股。
多重因素致“钱荒”再现
截至昨日收盘,上证综指已连续9个交易日下跌,最近12个交易日以来下跌的天数也达到11天,惨烈程度直逼今年6月大跌。市场普遍认为,引发本轮连跌的主要原因是市场流动性正在不断收紧。
“(A股下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年底资金特别紧张。”开源证券高级策略分析师杨海昨日向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一直没有放松,加上新股IPO即将重启、部分资金被提前分流,以及机构年底结账等种种因素,都极大地压缩了股市的流动性;此外,沪深300ETF由于融资余额触顶,被上交所暂停交易,势必导致投资者进一步加大融券做空力度,这也对市场情绪产生较强的负面影响。
除了“内忧”,还有“外患”。本周四凌晨,美联储正式宣布启动缩减QE,将每月购债规模从850亿美元缩减至750亿美元。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认为,美国国债利率上行、人民币升值预期转向是中国国内国债利率上行的重要原因,随着美联储启动QE退出,这种趋势会进一步强化,加剧国内流动性压力。
最新数据显示,昨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各期限资金利率继续全线上行。截至下午14:40,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较上日微涨1BP至4.62%,盘中最高成交至9.90%,接近10%的上日最高水平;7天、14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则各自大涨110BP、40BP至8.14%、7.18%,盘中最高成交价分别达到10%、12%;此外,1个月、2个月、4个月期限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也纷纷突破8%。
“由于各个单位的年底考核往往要牵涉到明年的计划,所以一般来说,年底考核压力较年中更大,因此本次‘钱荒’程度有可能超过6月下旬的水平。”杨海称,基于这种预期,A股在今年接下来的几个交易日内走势不容乐观,不排除会下探至2000点。
防御型品种或成“避风港”
石化双雄威风不再,工商银行八连阴、股价跌至半年前……本月初还曾领涨大盘的权重蓝筹股,近期摇身一变,成为股指连续下挫的主力军。
数据显示,沪深300成分股中,本周实现上涨的个股仅有21只,占比不足7%;而在上证50成分股(剔除停牌的包钢股份和方正证券)中,更是多达46只个股出现下跌。
两市权重最大的金融板块,成为下跌中的领头羊。申万40只金融股(剔除多元金融类型及停牌股)几乎尽墨,只有国元证券微涨0.01%。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以及中信银行,昨日尾盘更遭遇做空资金突袭,一度被打至跌停价。
此外,有色、煤炭、房地产等强周期行业,表现也落后于大盘。江西铜业、山东黄金、万科A、保利地产、中煤能源等板块龙头,均于昨日创出自6月26日以来的最低价。
不过与此同时,一些来自传统防御型行业的个股却走势坚挺。以饮料龙头伊利股份为例,本周5个交易日中只有周四下跌,周五更是大涨6.06%,盘中一度触及涨停板。凭此表现,伊利股份也成为本周仅有的两只实现上涨的上证50成分股之一(另一只为上港集团).
统计显示,本周实现上涨的287只个股中,医药生物板块占了58只,其中贵州百灵、莱茵生物以及上海莱士分别以30%、23.18%和19.38%的涨幅位居两市涨幅前三。表现较好的行业还有农林牧渔、商业贸易、纺织服装、餐饮旅游等。从行业属性来看,上述行业均属贴近消费端的防御型板块。
“冬播秋收,是A股的股市规律之一。”杨海称,在内外双重资金紧张夹击的情况下,投资者短期应捂紧钱袋,尽量少操作,坚决规避受钱荒影响较大的大盘蓝筹周期股;中长期来看,可布局食品饮料、医药、养老、商业零售等兼顾防御的品种。
杨海同时补充道,由于市场流动性紧张格局近期还很难消除,小盘股由于流通市值不大,此时更能得到存量资金的青睐,这也是近期创业板表现较强的原因。“只要中国经济转型方向不变,那么一些优质创业板成长股当前仍可以介入。”
>>>链接
建设银行尾盘遭“秒杀”跌停
另外6只权重股也遭此命运
昨日两市一片惨绿,做空资金似乎意犹未尽,尾盘同时偷袭建设银行等7只权重股,使其瞬间被砸至跌停板。
“尾盘咋回事?乌龙指?”“想想大盘不安全,今天早上换成低估值的建行,结果……”“我今天4.18融资买的,亏死爷爷了。”昨日收盘后,建设银行的股吧炸开了锅,对建行的尾盘瞬间跌停难以置信。
分时成交数据显示,昨日全天绝大多数时间内,建设银行的股价在4.12元-4.24元之间波动。但14时59分刚过,该股忽然被一笔2万手出头的买单瞬间砸至3.80元的跌停价,此后虽然有所回升,但仍收跌6.16%,报收3.96元/股。
建行昨日的瞬间跌停,是2008年9月18日以来首次触及跌停板。而类似被一笔金额并不算特别巨大(不足800万元)的卖单“秒杀”,历史罕有。
同病相怜的还有交通银行、中信银行、中海油服、包钢稀土、长城汽车以及三一重工这6只权重蓝筹股。在同一时刻,它们均被一笔卖单砸至跌停板。记者注意到,从金额来看,单笔卖单金额普遍都在数百万元,只有包钢稀土稍高(约3700万元).
除了上述7只沪市个股以外,记者发现,格力电器、广发证券等多只深市权重蓝筹股,在最后3分钟集合竞价时大幅回落。由此可见,沪深两市权重股在尾盘遭到某股神秘做空资金一致性的砸盘。
“建行砸跌停才花了2万多手,之前挂的30万手买盘瞬间都撤了。步调如此一致,谁干的呢?”有心细的网友如是质疑。
“股市上涨是乌龙指,砸盘就是英雄。这究竟是什么游戏规则?”有股民则建议监管层彻查此事。
一位不愿具名的市场人士表示,建设银行盘中跌停,显然银行间的资金紧张已经连累至A股,部分资金产生恐慌,个股出现非理性杀跌的局面增多。但瞬间大跌也有配合期指交割的因素,管理层漠视此类操纵公然存在,再谈市场公平和保护投资者利益,只能当做一个笑话。
另据市场最新传闻,昨日新加坡新华富时中国A50指数调换成分股,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等被调出;而被调入指数的上港集团、伊利股份、美的集团等均有大幅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