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近日骤降的杭城气温,本周股民的投资情绪也降至冰点。沪指持续颓势收九连阴,本周累计下跌5.07%,创31个月最大周跌幅,周五更是重挫2.02%,失守2100点,K线形态上已形成断崖式破位。
年末岁尾,A股为何大跌?深圳一家私募机构的经理打了个比方:临近圣诞,忙了一整年的人们正在炮制圣诞大餐。他们把平时积攒的题材聚拢在一起,可是却发现柴火不够用了。
这把不可或缺的柴火就是市场流动性。缺少了这把柴火,权重股集体熄火,题材股炒作也全线降温。这样的市场反应几乎与6月闹钱荒时如出一辙。
多因素分流股市资金
连锁反应导致惯性下跌
牛市到来前先得过冬
一些老股民应对有方
“资金面紧张”、“6月钱荒来袭”,近来类似的声音不绝于耳。12月19日,中国7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盘中一度升至9.8%。当天下午银行间市场延迟半小时闭市,1月期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突破8%,同业拆放利率全部上行,14天shibor利率大涨114个基点至6.22%。
银行间的揽储大战也如火如荼,进一步分流股市资金。部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已经飙升至7%,工、农、中、建等几家国有大行均有“非保本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在售,预期收益率均在6.00%至6.10%之间。此外,今年互联网企业也纷纷闯关金融领域,推出高收益理财产品,如20日开售的百度百发理财计划。
华安证券高级投资顾问张兆伟说,年末银行由于考核等各种因素影响,资金总体偏紧,一些银行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短期融资,由于股市整体不够景气,部分资金会选择在此节点流入银行,股价下跌,资金离场,资金面则更趋紧张。按此逻辑,循环往复。
国金证券分析师黄岑栋分析称,银行间资金紧张更多影响股市的风险偏好。当前者资金紧张时,会导致短期资金价格快速上升,从而带来两种后果。第一,影响资金的配置选择,资金大的投资者会在银行间市瞅者是交易所回购市场去参与拆借市场,那么股市可配置的资金就会减少;第二,当短期利率上升的速度超过长端利率上升的幅度后,会出现期限利差的收窄,甚至出现倒挂。
“在这个时候,市场的风险偏好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投资者更加倾向于拿着现金做短期投资,而不愿意做长线。无论是哪种后果,最后都会使得市场的风险偏好下降,对股市而言,往往就形成了利空。”黄岑栋说。
牛市到来前先得过冬
一些老股民应对有方
短期内A股很难摆脱钱荒的困扰。开户在海通证券的股民张先生说,“因为资金紧张,各家银行要想吸收更多资金,就必须付出更高的利率,这势必会削弱银行的盈利能力。银行股在A股市场所占的权重很大,股指杀跌短期内恐怕难以结束。”
抱有类似想法的还有股民罗女士。罗女士认为,股市走好需要成交量配合,最近连续地量直观反应出资金面的紧张以及市场交易清淡。2014年的股市再美好,首先得跨过这段寒冬期。
当然,并非所有的投资者都感觉沮丧,一些提前离场的股民正在笑看风云。他们正在等候一些被错杀的好公司股价跌入理想区间,何况经历6月钱荒,管理层及时应急,应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与6月钱荒行情相似,在银行股承压的同时,市场反向炒作涉及委托贷款、融资租赁、投资担保、典当业务等“钱荒”概念股。截止收盘,香溢融通收涨9.18%,棒杰股份收涨4.84%,浙江东日收涨3.61%。
大多数股民认为,年末资金面紧张状况预计将持续,再加上明年IPO重启和新三板扩容等影响,预计流动性偏紧预期也将持续影响市场,并制约改革行情的上演。
资金面压垮银行股
盘中一度触及跌停
年末资金大考,银行间市场重演6月钱荒。虽然中国央行12月19日宣布已通过SLO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然而20日银行间市场7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继续维持高位,一度上涨至9.9%,刷新了该合约自6月20日钱荒以来的新高。
受制市场资金面紧张,沪指周五放量大跌,银行、保险跌幅靠前。临近尾盘,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一度触及跌停,建设银行最终收跌6.16%,中信银行收跌逾8%,平安银行、交通银行跌幅超过4%,民生银行跌1.27%跌幅最校如此异动走势加剧市场恐慌情绪。
“沪指6月份也出现过类似走势,当初钱荒效应制约市场流动性,沪指由6月初的2300点一路下探至6月底的1849点”,国信证券杭州分公司首席投资顾问蒋登波认为,“由于年末资金面紧张,流动性受制,金融股再度成为恐慌情绪的发泄对象。”
不过,市场对于周五部分银行股异动也有另一种解释。有消息称,这是因新华富时A50指数调换成分股。新华富时最新调入上港集团、伊利股份、美的集团,调出建行和中信等。上述两只被调出的股票周五尾盘杀跌。
另一种说法是QFII挂钩指数产品系统出问题。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表示,这应该不是恶意砸盘,没有人会集中在最后几分钟砸盘,完全可以中间卖出,听说是QFII下错单,UBS的QFII挂钩指数产品系统出现问题,本来是提前下单的,结果最后一两分钟下单,误下单的可能是最大的,跟之前光大乌龙指事件有点神似。
尽管周五银行股尾盘异动可能有偶然因素,但流动性的杀伤力不容小视。以兴业银行为例,受今年6月钱荒的影响,兴业银行的股价从5月31日起下跌了近一个月,5月31日开盘12.11元,6.25日盘中下探至8.16元,近一个月内跌幅高达32.61%,钱荒效应可见一斑。类似情况也发生在民生银行,5月29日10.74元开盘,6月25日最低点7.66元,一个月内下跌28.67%。
银行诡异跳水三大传闻汇总
传闻一:权重股尾盘诡异跳水
疑似杠杆产品被强平
周五,沪深两市双双单边下挫,上证综指下跌2.02%,深证成指下跌2.22%。更为诡异的是,周五尾盘权重股惊现大面积跳水,市场纷纷猜测是“乌龙指”重出江湖。也有市场人士认为,这更有可能是某私募的带杠杆组合产品被强制平仓。
有市场人士告诉记者:“期指结算、成分股调整都解释不通大盘蓝筹股的最后一分钟砸盘,最有可能是某个带杠杆的组合产品,在跌破止损线后又没能在规定的期限内补足保证金,被强平了。”另外,有评论指出,蓝筹股尾盘被“秒杀”可能是ETF融资额达到上限了,开始大量抛货。
传闻二:银行股尾盘跳水或因QFII挂钩指数产品系统问题
12月20日,A股银行股尾盘上演“诡异三分钟”戏码,其中中信银行和建设银行收盘前3分钟大幅跳水,2股尾盘跌停,中信银行收跌8.67%,建设银行收跌6.16%。
对于周五尾盘银行股遭到诡异大单砸跌停,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向21世纪网表示:“这应该不是恶意砸盘,没有人会集中在最后几分钟砸盘,完全可以中间卖出,听说是QFII下错单,UBS的QFII挂钩指数产品系统出现问题,本来是提前下单的,结果最后一两分钟下单,误下单的可能是最大的,跟之前光大‘乌龙指’事件有点神似。”
传闻三:UBS口径一致回应下错单质疑:系统没有问题
瑞银中国董事苏丹丹向21世纪网回应,周五尾盘银行股遭到大单砸跌停,跟瑞银交易系统没有关系,瑞银的QFII挂钩指数产品系统并没有出现问题,包括RQFII,今天所有交易均属正常操作,有关交易系统运作也一切如常。
21世纪网发现,苏丹丹回应跟UBS董事总经理夏阳稍早向市池应属于一样的对外口径。
夏阳表示,UBS周五收盘前后时段出现了很多交易,指数有买有卖,出现个股上涨或是下跌属于正常情况,UBS的QFII系统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