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央广网北京1月17日消息(记者季苏平)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天,纽威股份8250万股股票将正式登陆上交所,这也是继IPO重启后首只新股上市。在IPO重启争议不断、节奏放缓的背景下,纽威股份的首日表现将会是四平八稳,还是遭遇爆炒,还是破发,将是今天的一大看点。当然,由于新股上市首日涨幅是有限制的,最多只能是较发行价上涨44%。纽威股份最多也只能涨这么多。
其实,和原本准备同期上市的那些小伙伴们相比,纽威股份毫无疑问是幸运的,至少它有惊无险的熬到了正式上市这一天。此前,奥赛康因发行价过高,被直接定性:老股东上市套现,暂缓发行,随后,又有多家企业因各种问题被暂缓发行,并且引发了中国证监会对新股发行定价过程进行抽查。
那么抽查新股发行定价,就是为了避免奥赛康刚才我们说到的那样的闹剧重演。毕竟,重启IPO,不是为了给市场添乱的。那么,证监会的抽查,能否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呢?
1月12日,证监会突然制定并发布了《关于加强新股发行监管的措施》,提出要加强IPO过程监管。《措施》下达仅仅3天之后,证监会就已经启动了对新股发行过程的抽查。44家机构询价对象及13家主承销商被囊括其中。而以上这些动作显然都和几天的“奥赛康”事件密不可分。整个闹剧的开端恰恰是奥赛康72.99元/股的天价发行价。控股股东预备以转让老股的方式直接套现31.8亿元。
这里面有两组数据需要关注一下:其一,31.83亿元,相当于奥赛康合并报表后11.79亿总资产的近3倍。也就是说,即使企业马上倒闭,控股股东也可以赚得钵满盆满。其二,新股和老股减持的比例为1:4,而上市后控股股东依然控制70%以上,这样的发行不仅毫无必要,而且可以明确地说,这家公司就是为了套现而上市,而非是为了上市而上市。一场闹剧以暂缓发行告一段落,但IPO重启第二周即发生“事故”,让证监会根本就坐不住。开源证券高级策略分析师杨海认为问题根源在于定价不公开,不透明:
杨海:我们在引进发行人询价的时候就应该想到,现在这个询价机构也好,总承销商也好,他都是一些利益团体,利益之间你怎么能做到利益隔绝,放在阳光之下,让大家去监督,只有做到公开透明,这样才行,你现在这种情况既不公开又不透明,主承销商和询价机构还有发行人这三者之间是一个利益链条,利益链条上主体利益者,你必须把它隔离开。
正因为如此,证监会启动了对发行人的询价、路演过程进行抽查,并制订了一系列与新股定价相关的规定。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此前曾坚定表态,对各种“猫腻”绝不手软:
邓舸:发行人和主承销商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不得向投资者提供除招股意向书等公开信息以外的发行人信息;不得有操纵新股价格、暗箱操作或其他有违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行为;不得采取劝诱网下投资者抬高报价但不向其配售股票的行为。
当然市场还把矛头指向了老股转让。证监会的初衷,其实是为了“封杀”超募资金,同时解决“大小非”解禁的冲击。但是证监会对于老股和新股的发行比例并没有做出安排。于是问题暴露出来:原股东可以在上市之后“一夜暴富”并且直接套现,新股超募却依旧如鬼魅般如影随形。爱建证券投资顾问袁峻坦言,现在的新股发行就是在比谁跑的快:
袁峻:第一点上市公司股东通过这之后,他是减持掉的,第二个机构的话当天是可以减持的,所以他们赚的可能就是这样一个差。那就是如果大家都不看好的话,那就看是谁跑得快。
股民直言不讳,奥赛康的事儿让本来就低迷的市场萌生了更多疑虑。自从新年股市开张以来,大盘从2100点一路下滑,在2000点整数关口苦苦挣扎,投资者的信心在期间可见一斑:
股民:现在每次新股说要发行的时候,整个的市场,陷入一种低迷。大家都感觉到是不是来圈钱了,危机来了,资金是不是够。该不该去撞大运去中签?我觉得改变不会很大。但是如果价格合理的话,我觉得会吸引一些场外的资金或者是额外的一些资金会来投资他。真正好的公司不一定是发行价高才是好的公司,我觉得应该有更长的成长性才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公司。
IPO重启能否健康,关键还是要看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是否能落实。新股发行在完善事前审核的同时,更加突出事中加强监管、事后严格执法,不断强化发行人、大股东、中介机构在新股发行过程中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地位,确保其信息披露的合法合理、规范严谨。海通证券北京分公司业务部总经理夏立军:
夏立军:新股的发行,包括对于整个市场机构调整,是整个证券市场的大势所趋,如果把新股的上市,退市的机制能够进一步完善的话,我想整个资本市场的运作应该不简单的是一场对新股发行或者制度改革的革命,而是对于整个资本市场体系的包括整体思路的一个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