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漫画王建明
深圳商报记者陈燕青
年初正是机构忙于四处调研的季节。互动平台显示,春节后至今的半个月时间里,已有数十家机构马不停蹄涌进医药、环保、软件、新能源汽车、LED等上市公司进行调研。从调研的行业看,几乎全部为近期市场的热点行业。昨天,海润达总经理仇天镝等受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从机构调研的行业和公司来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其投资方向,但目前一些调研存在内幕信息、一边倒唱多等问题,须引起业内和监管层的注意。
机构调研热门行业
马年伊始,生物医药行业继续得到机构的青睐。记者统计显示,2月8日至19日,千红制药[5.03% 资金 研报]、沃森生物[2.05% 资金 研报]、云南白药[0.21% 资金 研报]、香雪制药[-0.89% 资金 研报]、翰宇药业[0.00% 资金 研报]、恒康医疗、九安医疗[10.00% 资金 研报]、达安基因[0.12% 资金 研报]、科华生物[1.44% 资金 研报]、亚太药业[-1.63% 资金 研报]10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披露了机构调研情况。机构在调研过程中对独家产品、新产品的浓厚兴趣。
最近两个月表现风光无限的LED板块同样被众多机构调研。年后至今半个月,已经有10多家机构迫不及待调研了联建光电[5.69% 资金 研报]、国星光电[-2.21% 资金 研报]、乾照光电[1.12% 资金 研报]等LED的公司。2月12日和14日两天,国星光电先后迎来银河投资、上海榜样投资、睿信投资三家机构。公司在调研期间透露了今年对封装产能的扩产计划,并表示将逐步推进企业在LED 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整合,建立完善LED全产业链,实现垂直一体化。
此外,近期受新能源汽车补贴、特斯拉高调入华等因素刺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股价纷纷走强。比亚迪[-2.69% 资金 研报]分别在2月12、13、14、17日接受了近十家机构的调研。此外,江苏国泰[1.93% 资金 研报]、新宙邦[-0.88% 资金 研报]、南都电源[-3.23% 资金 研报]、通达动力[2.23% 资金 研报]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节后也都迎来机构调研。上述公司在调研前后股价表现都相当不错,以比亚迪为例,春节以来至今一路走强,涨幅约25%。
如果有投资者关注近期的调研报告,不难发现“O2O”、“可穿戴”、“智能家居”、“特斯拉”等时下热点概念已成为调研中的热点词汇。
如何看待机构调研上述行业和公司?对此,海润达资产总经理仇天镝表示,“周期行业还在去产能阶段,没有成长性,相对无人问津。机构近期调研的行业,基本都是新兴行业,但它只是反映投资意向,不代表一定会马上买入。医药行业属于防御性品种,面对目前宏观经济不佳,机构采取防御性策略逐渐布局医药股。另外,LED行业出现拐点,景气度逐渐提升,机构相对比较看好。”
值得一提的是,保监会1月7日放开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板限制后,保险公司开始调研创业板。据统计,从今年1月7日至2月18日,共有14家保险公司调研了17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在被调研公司中,博晖创新[4.34% 资金 研报]、电科院[-1.92% 资金 研报]、东方国信[4.58% 资金 研报]、华宇软件和宋城股份分别被两家险资调研。
记者注意到,险资对创业板公司的行业兴趣十分广泛,从软件到化工,从机械仪器到电子设备等。不过,从调研的公司来看基本都和新兴产业有关。例如环保概念的三聚环保和硅宝科技、机器人概念的汇川技术、计算机安全领域的北信源等。
对此,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表示,“机构调研这些热门行业的公司,一方面是因为可能更关注新兴产业的公司,另一方面传统的周期行业大多都是老公司,基金比较了解,不用专门去调研。”
看研报买股票为何会被套
实地调研是机构研究员的主要工作,具体内容主要是通过和公司高管交流,了解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同时通过对公司车间、关联客户的走访进一步加深对公司的认识。
机构调研的流程一般如何?北京一家券商研究员向记者介绍道,“调研的过程一般是首先挖掘出自己行业中看好的品种,如果是联合调研还要联系其他机构,如果是单独调研只要联系公司确定调研时间,然后在调研前准备好相关问题,接着就是到目的地调研了。”
对于一些公司被调研前后大涨,一位TMT行业研究员则向记者透露,“一些研究员在调研前其实已经有了大致的看法,会先向买方机构如基金先说明推荐的几点理由。如果机构认可其推荐逻辑,不排除会买点底仓,这时股价会有所表现,如果机构参加联合调研,调研的结果也令其感到满意,就会大量买入。此外一些上市公司知道有机构来联合调研,多少也会泄露一点消息给身边的人。这也是调研前后部分公司股价出现明显上涨的主要原因。”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表示,机构联合调研的公司大多是小盘股,只要部分机构买入,股价短期就会出现大涨,但是如果公司基本面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随后回落的风险也较大,其中蕴藏的风险不容忽视。
最近几年,各家券商研报铺天盖地,但投资者不难发现,一些公司研报出现在公众媒体或网站时,股价的涨幅已经不小,而中小投资者在看到报告心动后买入,有时却发现被高位套牢。
对此,上述TMT行业研究员表示,“一般投资者在看到研报的时候,通常都是券商研究员调研回来一周之后,因为写一个深度报告通常需要两三天时间,然后要研究所所长签字、风控审核之后才能正式发布,这时部分被机构看好的公司股价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涨幅。”
海润达资产总经理仇天镝认为,“调研报告出来后股价的见光死,不能说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有上涨的。对于券商的调研报告我们应该客观理性地来看待,报告只能说明公司一些基本面的情况,只是一种投资参考,至于是否马上买入,投资者应结合基本面、技术面等因素综合分析后来决定。”
调研存在问题多多
近期在投资圈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现在调研上市公司只剩下5个问题:你对股价满意吗?有并购标的?触网吗?有互联网思维吗?和阿里或腾讯接触过吗?你最好一点都不知道这个公司,闭着眼睛直接买了,否则,你就输在了起跑线上!”这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部分机构的调研风格。
从上述调研机构想了解的信息如并购、触网等,无疑绝大多数是非公开信息,而这无疑都是所谓的内幕消息。然而,众所周知,近年来监管层大力打击内幕交易,并处罚了涉及内幕交易的诸多上市公司、机构等相关人员。
记者昨日在采访时了解到,在监管层严厉打击的背景下,部分上市公司在应对公开调研时再也不敢像从前那样信口开河、有问必答,而是尽量回避敏感的问题。
一家西南上市公司前董秘对记者称,“以前有些研究员问的一些问题太直接,完全没法回答,有时研究员会埋怨为何答非所问,这一旦说了不该说的被查到就惨了。”
上述北京券商研究员表示,有些调研就像走过场,这跟近年来监管层加大打击内幕交易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越来越规范有关。“在提问和交谈时,有的公司董秘会拿出一只录音笔放在桌上,表明了公事公办的态度。”他在回顾此前调研一家公司的情形时表示,“回答都是财报或公告中发布的信息,这无疑让研究员的调研很难深入,不过也有些研究员和公司高管关系比较好,在中午或晚上聚餐时可以进行私聊,谈及一些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购等非公开的信息。”
上述TMT行业研究员向记者笑称,“现在圈内还流传推荐股票只要三句话:这个公司对股价有诉求,想涨;搞了个电商平台,O2O;公司可能要并购。这说明了在最近一年多互联网和并购重组个股大涨后,一些研究员急于挖掘相似的投资机会,也反映了其急功近利的心态,但这恐怕涉嫌了内幕交易。”
对于券商研报存在的问题,综合受访的多位研究员观点,除了存在一些跟随热点、随意给出盈利预测等问题外,与国际大行对某些公司给出“沽售”评级不同的是,目前国内的研报充斥了大量的看多报告,极少出现“卖出”评级的报告,这无疑容易误导投资者。
“因为一旦某位研究员写报告大肆唱空某家公司,未来很难再去该公司调研,而且其他公司对该研究员也会产生警惕,无异于被封杀。”一家南方券商自营部研究员表示,“与卖方研究员注重公司闪光点不同的是,我们调研除了挖掘公司的亮点,还会注意公司存在的风险,毕竟我们投资买入是要承担盈亏的。我们对卖方研究员的研报一般会打个折扣,如果券商研究员对某公司给出强烈推荐的评级,一般表示可以买;如果给予中性的评级,一般相当于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