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测评亟待建立

1楼
我是小散 发表于:2014/2/27 1:17:00

  吉林信托“松花江77号”系列产品兑付危机持续发酵,数十名投资者正在酝酿进一步的维权行动。

  原计划在海南待到月底的施女士突然决定飞回太原,参加2月26日在建行山西省分行的维权行为,“不去维权的话,永远都没希望拿回自己的钱。”——这似乎已成为信托投资者面对兑付事件时的普遍心理。维权,已然成为投资者给银行、信托公司和监管机构施加压力的主要手段。

  投资者恋上维权

  与施女士相比,另一位投资者王涛(化名)更为焦虑,因为他并未与信托公司直接签订合同,而是通过“凑份子”的形式参与了这款信托计划的购买。

  “我们单位有15个人共凑了300万元购买了一份信托计划,这可是我们大半生的积蓄。”王涛说。

  王涛并非孤例。证券时报记者采访发现,吉林信托“松花江77号”产品的实际出资人远超过了签订合同的投资者数量,这意味着,部分投资者便是通过“凑份子”的形式来进行产品认购。而据投资者透露,建行山西省分行理财经理当初对这一做法持默许态度。

  虽然中诚信托并未成为刚性兑付的首个打破者,但却在某种意义上给信托公司树立了一个典型。“中诚信托30亿元的问题产品都能兑付,我们这个产品为啥不能兑付?”一位“松花江77号”产品投资者反问道。

  在这种看似合理的逻辑之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到维权大潮中。而在他们看来,所谓维权,无非是给银行、信托以及监管机构施加压力,因为走法律途径他们几乎不可能有胜算。

  “我们这是正当的维权行为,绝不会破坏任何财物,也不会伤害别人。”此前,中诚信托的投资者如是表示。而继中诚事件后,山西、深圳两地也发生了类似的维权事件。

  在上海市华荣律师事务所律师许峰看来,“这可能会引发监管层的关注,倒逼信托行业打破刚性兑付这一潜规则。”

  风险评测亟待建立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事件也暴露出信托公司存在的一些共同问题,其中尤以误导销售最为典型。

  以“松花江77号”为例,据不少投资者反映,两年前建行理财经理在销售该款产品时向投资者承诺“无风险高收益”,并未对风险予以提示。

  “如果在购买的时候理财经理说产品有风险,本金可能不保,我们是绝对不会购买的。”王涛称。

  实际上,承诺产品无风险等做法在信托代销环节普遍存在。而一位信托公司财富管理中心人士告诉记者,信托公司绝对不可能向投资者承诺“保本”和“收益率”,不管是口头的,还是在合同中。但一些第三方理财机构在代销时却往往夸大产品预期收益率,罔顾风险向客户推介。

  而正是由于第三方代销存在的诸多不规范,监管机构多次要求信托公司开展直销,培养自己的客户。去年以来,多家大型信托公司相继成立了财富管理中心,但一些中小型的信托公司在渠道方面仍依赖其他金融机构或第三方理财机构。

  受访的多位业内人士称,信托公司直接销售产品将更有利于规范管理,他们同时呼吁,监管部门尽早建立信托投资者的风险评级测试,也即是说,在购买信托产品前,投资者需要进行风险测试,不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将不能购买信托产品。

  就目前而言,只要投资者符合《集合信托管理办法》中所规定的“三种类型”便可以购买信托计划,而这三种类型仅与投资者所持的资产挂钩,并未考虑其风险承受能力。

  “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测评在目前购买股票、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都是需要做的。以基金产品为例,如果投资者评测结果显示为保守型的,是不能购买高风险类型的基金产品。”某信托人士称。

  一系列兑付风险事件的发生,也让信托行业处于一种空前的焦虑状态,这种焦虑来自于对整个行业声誉风险的一种担忧。有业内人士指出,一系列兑付风波对于信托业来说更多的将是声誉风险,信托公司应及时化解危机并防止其蔓延。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3281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