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国寿养老曾宏“老鼠仓”案发后,保险资产管理可能亦面临相关监管缺位的诘问。一时间,众多保险投资者改变了以往工作期间上网聊天工具,接电话,甚至私下荐股的轻松状态;气氛变得有些紧张。
尽管一些受到震慑的公司开始加大风险内控力度,但随着监管风暴的继续,不排除有更多“硕鼠”落网。
这场监管风暴才刚刚开始。证监会下一步监管力度还将加大,并对存在管理问题的公司进行问责。而已经落网的保险资管“硕鼠”让人唏嘘不已的同时,业界亦再度聚焦“内部风控和加强职业操守教育”。
事实上,最新破获的前国寿养老权益部投资总经理曾宏案并非首例险资“老鼠仓”,其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利用管理人寿资产和人寿养老企业年金账户的122个股东账户并负责进行股票投资便利,借名开设股票账户,趋同交易累计成交金额约2.97亿元。
而之前曝出的平安资管投资经理张治民案,在五年多的时间里,利用非公开交易信息进行股票投资,涉及交易金额达4.87亿元,获利1500余万元。
不难看出两例险资“老鼠仓”有着时间长,交易金额较大、事发大公司等共性,他们也因此被外界“戏称”为暗黑资管的高富帅。这一切只是偶然现象吗?
国寿养老中枪
没有人想到居然是国寿中枪。虽然之前否认公司遭到调查,但是随着北京公安局的案情通报,今年曝出的第二例险资老鼠仓案情浮出水面。事发者是国内最大的养老险公司——国寿养老。
5月14日,北京公安在官方微博介绍,经过半年多的调查,证实2009年2月至2013年5月,犯罪嫌疑人曾宏利用担任国寿养老保险公司权益投资部门总经理的职务便利,管理人寿资产和人寿养老企业年金账户的122个股东账户并负责进行股票投资。期间,曾宏伙同其妻刘某在外开设“王某”股票账户,操控该账户先于、同步于或稍晚于其负责管理的年金账户买入或卖出股票79只,趋同交易累计成交金额约2.97亿元。
曾宏,43岁,北京人,曾先后在国寿资产以及国寿养老权益部工作。今年3月25日,北京警方将曾宏抓获。目前,曾宏因涉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犯罪已被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批准逮捕。
向国寿养老相关人士求证,截止发稿,对方尚未回复。
国寿养老内部投资人士介绍,曾宏已于去年离职,在公司时业绩不错,此次事发也让内部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而在不久前曝出的平安资产管理公司张治民案,在平安资管工作五年多的时间里利用非公开信息涉及交易金额达4.87亿元,获利1500余万元。
连续曝出的平安资管张治民案,国寿养老曾宏案因事发大公司、涉案金额巨大,不仅被外界惊叹这才是暗黑资管的高富帅,也严重暴露了保险资管的监管缺位。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直以来,证监会监管的老鼠仓主要针对基金证券行业,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主要由保监会监管,但是保监会资金监管部人手有限,难免鞭长莫及,让手握巨额资金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一度游离在监管之外。
所以相比其他行业屡屡抱怨的高压监管、黑匣子数据比对、摄像头困扰,不少保险资管投资人员在工作期间依然能够使用外网、接听电话。
此次全行业重拳出击之下,资管行业无不风声鹤唳。
除了出事公司统一口径,避而不谈“老鼠仓”。其他未出事公司也召开风控会议,进行风险培训和内部排查。
一时间,不少保险机构投资人士改变了以往工作期间上聊天工具、接听电话,甚至私下荐股的轻松状态。有些投资经理为了避嫌,上班期间已经主动关机。
一家保险资管风控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一直采取严格的风控措施,比如交易期间工作手机上交、聊天工具监控以及个人投资账户定期比对等措施,但他也坦言,公司也就只能做到这些,如果有些投资经理借用非直系亲属账户进行投资,他们也不好监控。
另一家保险资管投资人士表示,目前利用非公开信息投资不是很好认定,因为本身就是做投资的,也有自己的判断和调研,自己研究发现是一个好股票而白白放弃掉,也有点违背人性。最保险的方法就是自己不要去做股票,不过这没有强制性。
2013年6月实行的新版《基金法》取消了证券、基金行业严格禁止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业采取上报个人以及直系亲属投资账户进行风险控制,投资必须通过数据黑匣子进行数据比对,即便如此,基金证券行业也是问题频发。
一家中型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告诉记者,保监会曾在行业内征求意见,工作期间是否要把手机上缴,但是后来考虑到目前通讯发达,一个人多部手机甚至公用电话都很方便,起不到实际作用,最后没有实行手机集中管理制度。
据悉,此次国寿养老案件的查处是借助了证监会采用的大数据平台发现的,从2009年开始排查,这两起案件的查处讲给行业很大震慑。风暴之下,资产管理公司的内控措施将如何完善,考验着资管公司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