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5月14日,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披露某保险公司权益投资部总经理曾某借职务之便建“老鼠仓”,涉案金额2.97亿元,已被检方批捕。此前的5月9日,证监会通报平安资管原投资经理张治民“老鼠仓”案,张治民案涉及交易金额达4.87亿元,获利1500余万元。短短4天内,两起涉案总金额高达7.84亿元的内幕交易案震惊保险业。
5月15日,《华夏时报》记者从北京保险资管圈内获悉,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公布的案犯为国寿养老权益投资负责人曾宏,而国寿集团还在上周紧急澄清,称媒体报道国寿涉“老鼠仓”案与事实不符。
本报记者了解,今年4月,保监会已经连续下发《关于开展保险资金运用操作风险排查的通知》和《保险资金运用内控与合规计分监管规则(征求意见稿)》,对超过万亿权益类险资操作风险开展大规模排查,其中相关投资交易中是否存在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行为是排查重点,以查出保险资管界到底还有多少隐藏“硕鼠”。
保险界“硕鼠”更隐秘
记者发现,保险资管界“硕鼠”隐匿的时间更久!
平安北京官方微博5月13日发布的长微博称,去年8月,北京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接到证监会反映线索,称有关人员涉嫌利用未公开信息进行经济犯罪,要求依法立案查处,北京公安为此走访大量相关人员,多次赴上海、深圳等地进行取证、调研、梳理上万条嫌疑人证券、银行账户的股票交易及资金转账记录,最终确定嫌疑人曾某,其利用所掌控的未公开信息,操控“老鼠仓”非法牟利事实,今年3月25日,北京警方将曾某抓获。
经查明,曾某在2009年2月至2013年5月长达4年多的时间内,利用担任保险公司权益投资部门总经理职务的便利,管理国寿资产和国寿养老企业年金账户的122个股东账户并负责股票投资,这期间,伙同其妻在外开设“王”某股票账户,操纵该账户先于或同步、稍晚于其负责的年金账户买入或卖出股票79只,趋同交易累计成交金额达到2.97亿元。
尽管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并未透露曾某的名字和具体职位,然而本报记者发现,北京市公安局公布曾某的年龄为43岁,同时查阅国寿养老2012年年报中,国寿养老权益投资负责人中有曾宏名字,当时的年龄为41岁,有12年权益类投资经验,曾任中国人寿湖南省分公司、中国人寿集团投资部、资金运用中心、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养老金及机构业务部高级投资经理等职,上述消息已经得到北京保险资管圈内人士的证实,国寿养老则已将 “专职企业年金投研团队人员”名单中曾宏剔除。
同样,平安资管原权益投资负责人张治民任职的时间长达6年半,从2007年1月开始,张治民开始任平安资管权益投资经理,对上市公司进行调研,到2009年,张治民已经是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尽管2013年年中,张治民从平安资管离职,平安资管及证监会并未公开张治民“内幕交易”案件涉及多少账户和金额,然而查阅2012年和2013年平安重仓股票有42只,3起保险资管的“老鼠仓”案中,张治民涉案金额最高,获利金额也最多。
“保险资金投资策略,向来隐蔽,市场很难知晓险资建仓的时间和路径,这些身处保险资管核心部门的投资人员,把握第一手信息,动用数亿资金跟随险资提前买入和卖出,他们的行为和影响相当恶劣,如张治民、曾宏之类全部身家不可能有亿元之上,但是他们利用各类亲戚、朋友甚至假借别人账户,为己谋取私利的行径,对国内资本市场产生很坏的影响。”5月15日,华东地区一位保监局稽查部门负责人受访时坦言。
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张治民之流的“硕鼠”,为了能够将内幕交易做的更不易被人察觉,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也决不是一年半载能够完成的。
“如果他有1000万资金,决不可能在一天之内就全部买入,因为险资建仓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些人做老鼠仓的时间也相对要长,这样即使查起来,也很难被人发现。”5月16日,上海一位私募操盘手陈凌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