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期权竞速再添新变。
接近证监会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在近日举行的证监会主席办公会议上,个股期权的推出日期再度推迟,并且无明确上市时间表,这一情况缘起另一交易所“搅局”。踌躇满志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交所)或只能以风险更低的ETF期权示人。
截至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稿,个股期权的相关准备工作仍在按照既定计划推进,没有受这一事件的影响。
个股期权推迟
“5月14日,证监会已经责成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组织相关会员对个股期权重新进行"研究",形成一份报告提交监管部门参考,内容包括策略部分、市场使用部分、未来展望部分等。”接近证监会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提交时间是6月底,也就是说,在这个时间点前后将不会推出个股期权。”
“这让我们想到2006年之后一直"雷声大雨点小"的沪深300股指期货,一"研究"就是两三年,基本上"研究"就意味着无限期推迟,最乐观也要一两个月。”该人士表示,“不过这样一来,我们准备的时间就更充分了,软件商也可以进一步完善系统。”
回顾上一次交易所对衍生品市场的争夺战,还是近10年之前,焦点是股指期货花落谁家,“三国演义”的主角是上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下称深交所)及上海期货交易所(下称上期所)。
上交所从1993年开始研究股指期货,并曾于1999年推出了股指期货研究报告,但由于当时的条件不充分,其推动股指期货的努力不得不停滞下来。
2003年,上期所承担了证监会委托的股指期货运作总体方案的设计任务,但就在稳步推进之时,2004年底上交所又重新成立了股指期货项目小组,并很快推出“统一指数”(即沪深300指数)。同时,深交所也在衔枚疾进,于2003年开始研究股指期货,并于2005年也做好了相关研发准备。
“三个和尚挑水吃”的结果,反而是“三个和尚没水吃”:股指期货并没有在2005年顺利推出,接下来是长达五年的延迟。
最终,由上期所、上交所、深交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共同发起设立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下称中金所)承担了推出股指期货的使命。
2006年成立的中金所迅速在两年内展开了仿真交易测试、期货公司指标考核及投资者教育工作,因此2007年底股指期货上市的消息甚嚣尘上,但结果依然难产,直到2010年4月沪深300股指期货才姗姗来迟。
ETF期权替补出场?
“毕竟中国资本市场并不是完全市场化的,假如按照成熟市场经验,产品可以在多家交易所上线,谁的交易量大活跃度高能够得到市场认可,谁就在竞争中存活下来。”沪上某私募基金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但中国市场不一样,产品推出需要监管层进行协调、分配,最后竞争是发生在监管层面,而不是市场层面,也就剥夺了市场"试错"的权利。”
据悉,关于个股期权上市的讨论,终结于另一交易所的“搅局”。
“这家交易所最近突然宣布也在进行个股期权研究,其实无论是技术准备还是期权标的都远不如上交所。”前述消息人士表示,“但是否有充分准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拖慢竞争对手的步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个股期权推出时间表已经被打乱,而准备条件同样成熟的上证50ETF、上证180ETF期权将替补出场。
“当前大盘在2000点左右进退维谷,监管层可能也颇为犹豫。”该私募基金经理表示,“金融衍生品作为风险管理工具近年来饱受非议,特别是沪深300股指期货,反对者偏要把它和上市后的大跌联系在一起,推出个股期权可能有类似顾虑。”
分食期权蛋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联系多家券商负责期权准备人员,了解到上交所个股期权测试工作仍在紧张进行,并于5月22日突击演练了保证金压力测试,并没有受这一事件的影响。同时,另一家交易所的个股期权模拟测试工作并没有展开,券商人士表示没有接到相关任务。
同样在准备金融期权的中金所,则稳坐钓鱼台,不紧不慢地储备了多种新产品。
近日,中金所董事长张慎峰在“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目前中金所所准备的中证500、上证50、沪深300股指期权,10年期、3年期国债期货和短期利率期货等新品,上市条件都基本成熟,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批准。
“其实从各家交易所的准备情况看,中金所最成熟。第二指数、第三指数的推出,业界已经呼吁很久,可谓众望所归,再推相应的指数期权也不在话下。”前述私募人士表示,“特别是中金所的期权产品采用欧式现金交割,不会有面临个股期权现券难以取得时的"轧空"问题。”
商品期权方面,郑商所的白糖期权已在4月初完成交易所端生产系统功能,目前郑商所运行的生产系统具有完备的期权业务功能,包括交易、结算、行权、做市商等核心模块及监察、信息发布、业务报表等外围模块。相关准备工作将于5月底结束,并将于5、6月份对会员进行现场检查。
大商所豆粕期权、上期所黄金期权、铜期权等产品,仍在市场培训、系统测试等筹备工作之中,上市计划都为“年内推出”。(编辑 郑世凤 卜坚 巫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