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标普500指数成分股且市值第一的苹果(APPL,NASDAQ)拟本周一进行1:7的拆股计划,其股价将5年来首次低于100美元。
早在今年4月,苹果宣布了拆股计划,目的是降低投资者购买苹果股票的门槛。
截至上周五收盘,苹果市值为5561亿美元,相当于竞争对手三星(2104亿美元)的两倍还多。
很多投资者揣测随着投资门槛的迅速下降,苹果股价是否可能突破历史新高?
随之带来的疑问是,历史上那些大型美股在拆股后的股价表现究竟如何?
苹果股价或已反映拆股预期/
据外电报道,苹果将于6月9日实施1:7的拆股计划,由于该股上周五的收盘价为645.57美元,拆股完成后,每股股价将下跌至92.2美元,为自2009年3月以来首次低于100美元。
当然,苹果股东手中的股票数量会增加6倍,这样一来,发行股票的总数将从18亿股增加至126亿股,但市值不会受影响。
今年4月,苹果宣布了拆股计划,目的是降低投资者购买苹果股票的门槛,其同时宣布将股票回购规模从去年的600亿美元提高至900亿美元,并将季度股息调高至每股3.29美元,这些措施都被视为提振股价。
苹果拆股的理由真的只是降低门槛那么简单?资料显示,自1980年以来,标普500成分股中只有3家公司有如此大比例拆股的情况,分别是Metromedia、CapitalCities/ABC和MasterCardMA,《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拆股后苹果股价为92美元,这将使得苹果股价从标普500指数成分股的第3名,下降至第121名,排在苹果之前的包括巧克力公司好时、美国运通和霍尼韦尔等。
股价迅速降低有一个潜在的好处,即有利于苹果加入道琼斯工业指数[-0.19%],这是因为道指是价格加权指数,以股价而非市值来对股票进行排序,道指在过去并没收纳苹果,是由于后者股价太高,其股价稍微变动,都将对道指产生重大影响,而一旦苹果进入道指,将有助于吸引很多被动型基金增持苹果股票。
那么,苹果拆股后会否真的推动股价走高?AvondalePartners分析师JohnBright表示,“由于拆股是4月宣布的,可能已反映到股价中,苹果自4月23日以来累计上涨23%,跑赢同期标普500指数约19个百分点,但股价下降将吸引那些散户购买,同时也会吸引一些偏爱较低股价的公募基金。”
利于提振中短期股价/
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那些大型美股公司在拆股后股价是否有规律可循?数据显示,拆股后股价中短期往往大幅上扬。
以全球最大的运动服饰生产商耐克为例,其在过去10年有两次拆股历史,彭博汇编的资料显示,耐克于2007年2月宣布1拆2,除息日是同年4月3日;随后又于2012年11月宣布1拆2,除息日是12月26日。
事实证明,耐克在两次宣布拆股后,股价短期都有明显上扬。据统计,自2007年2月16日至12月3日,耐克累计上涨26%,同期标普500指数仅上涨1.2%;而自2012年11月15日至2013年5月14日,耐克暴涨了45%,同期标普仅涨21%。
同样的例子还发生在全球最大饮料商可口可乐身上,彭博汇编的资料显示,可口可乐曾在2012年4月25日宣布1拆2,自当年4月25日至7月30日,可口可乐股价快速上涨了8%,而同期标普500指数下跌了0.4%,显示可口可乐走势明显强于大盘。
当然,拆股的积极影响不仅限于那些美国跨国公司,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公司同样如此,比如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其在2010年4月29日宣布1拆10,除息日是5月12日,据统计,自2010年4月29日至2011年4月26日,百度股价狂飙115%,跑赢同期标普500指数超过103个百分点。
从上述三个例子就可以发现,投资者比较认可在美大型上市公司的拆股行为,因为这不仅降低了投资门槛,也增加了股票流动性和交易量,另外,拆股对股价提振不一定仅是几周到1个月的短期行为,还可能是6个月至1年的中期影响,这可能与吸引部分中长期投资基金进入有关。
解构拆股
三大理由驱动 美股玩转拆股魔方
本周一,备受海内外资本市场瞩目的苹果拆股即将开启大幕:1拆7,股价5年来将首次低于100美元。
昨日(6月8日),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苹果股价高达600多美元,高股价会导致股民交易不活跃,这样一来它就丧失了很多散户。一般而言,拆股是为了扩大中小投资者,提高股票的流动性,增强股票交易的人气。”
为了摸清企业拆股背后的驱动力,记者以几家极具代表性的大公司为例,梳理出上市公司选择拆股的三大理由。当然,也有公司面对日益攀高的股价,始终巍然不动,比如每股价格高达19万美元的伯克希尔哈撒韦(BRK.A,NYSE)。
理由一:增强流动性/
百度(BIDU,NASDAQ)是另外一家具有代表意义的公司。在执行拆股计划之前,百度股价已达近700美元,1拆10的计划令百度股价下降至数十美元,增强了股票流动性。
美国飞利凯睿证券公司分析师安德烈·格鲁科夫表示,“拆股将使股票能被更广泛的投资者所接受。如果你是一位散户,那你会突然间发现,自己能够买得起百度的股票了。”
2010年5月,百度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市场按照1:10实施了拆股计划。《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留意到,自2010年年初以来,受谷歌退出中国市场影响,百度股价从416美元左右开始持续攀升,在执行拆股计划前数周,百度发布的当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净利同比增长达165.3%,当日公司股价即突破700美元。执行拆股计划当日,百度股价涨幅达9.5%,至每股78.21美元。
理由二:加强控制权/
为加强高管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而选择拆股,这类代表公司是TMT巨头谷歌(GOOG,NASDAQ)。
2012年4月13日,谷歌宣布公司董事会已批准一项1拆2的拆股计划,当前股东每股普通股将额外获得另一股C类普通股。C类普通股享受和A类及B类普通股相同的权益,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投票权。此外,A类普通股继续在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交易,而B类普通股不上市交易,C类普通股则将以不同代码在纳斯达克上市。
谷歌这项派息计划是在拉里·佩奇 (LarryPage)重返公司担任CEO约一年后宣布的。
佩奇在 “2012年创始人信函”中表示:“在向公共持股过渡的过程中,我们建立起了一种公司结构,这种结构让外部投资者更加难以接管或影响谷歌,同时让管理团队能更加容易地遵循长期的创新之路。这种结构的主要作用很可能让我们的团队,尤其是(谷歌另一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对公司决策和命运的控制力日益增强。新投资者将可完整地分享谷歌的长期经济前景,但几乎不具备通过其投票权来影响谷歌战略性决策的能力。”
拆股前,佩奇和布林通过持有谷歌“B类”股票拥有公司56%的投票权,但随着谷歌不断向员工提供股权奖励,以及借助发行新股进行收购,佩奇和布林的投票权一直在不断被稀释。谷歌希望通过拆股计划在不影响两位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力的情况下,为员工提供更多的股权激励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通过拆股,佩奇和布林加起来的投票权占55%以上,拥有绝对控制权。未来谷歌将只发行无投票权的C类股,投票控制权可以永远不变。
为了清除拆股计划的障碍,谷歌董事会去年与公司股东就拆股诉讼案达成和解,并承诺如果拆股计划未能达到公司预期的目标,将最高向股东赔偿75亿美元。
理由三:降低换股成本/
由“股神”沃伦·巴菲特创建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是一家保险和多元化投资集团。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分为两种,一种是A类股,伯克希尔A股从未进行过拆股,目前每股股价在19万美元。在巴菲特看来,分股不会增加任何股东价值,一个100美元的大饼与两个50美元的小饼实质没有什么区别,只是账面游戏而已;另外一种是B类股,每一股A类股权益相当于30股B类股。
伯克希尔B股当前股价在128.65美元左右。为了满足想要投资于伯克希尔但买不起该公司A股的投资者的需求,伯克希尔在1996年5月8日发行了B股。
2010年1月22日,伯克希尔按1:50的比例拆分其B类股,拆分后的B类股股价变为70美元左右。记者了解到,拆分B股有很大的原因是为了达成对美国第二大铁路公司伯林顿北方铁路公司的收购交易,因为伯克希尔需要低价股来提高伯林顿股东的换股意愿,从而有利于伯克希尔的收购案。另一个原因是,通过拆股争取加入标普500指数。因伯林顿北方铁路公司被收购后将退出该指数。
拆股前,高价格和低流动性使伯克希尔股票不符合加入标准普尔500指数的规则,但在股票拆分消息公布后,标准普尔表示,伯克希尔公司B类股将能够达到指数对交易量的要求,伯克希尔将成为标准普尔100大型蓝筹股中的成分股。
事实上,不能小看拆股的作用,有业内人士就曾分析指出,全球所有指数成分股的吸纳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市场股票活跃度的考量,而进入指数也很容易吸引到大型投资者的关注,从而利于打通融资渠道。
巴菲特不拆股的缘由/
不过,就在一些上市公司积极拆股的同时,美股市场上,也有很多高价股选择按兵不同,坐看股价越来越高不可攀,伯克希尔哈撒韦就是当中最典型的公司之一。
董登新教授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以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为例,它现在的股价(指A类股)超过19万美元,巴菲特解释过不拆股的原因,他说不要短炒者,而是希望通过高股价的平台吸纳大机构和所谓的战略投资者,他认为这些人志在长远,对保持公司股价的稳定性有好处。”
据统计,伯克希尔仅在1967年向股东支付了上市后首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红利——每股10美分。在巴菲特看来,如果公司有更好的投资方向,就不应该向股东分派现金红利,这样做有利于股东价值最大化,同时可以避免投资者拿到红利时的二次征税。
虽然美国股市每笔交易不限股数,但即便购买1股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也需要将近20万美元的资金,如此一来,小散很难介入炒作。正因如此,巴菲特公司集聚了大量的大机构、大企业家和慈善基金等基石投资者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