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期待已久的沪港通终于开闸,相比于南下资金的谨小慎微,港资北上显得活跃异常。然而,A股市场股价结构是否会随之调整,目前来看还不能马上得出确切的结论。
众所周知,A股的股价结构与成熟市场相比差异明显,大蓝筹股股价往往偏低,小股票反而普遍偏贵。许多观点认为,这是A股市场投机过度的表现,是市场的扭曲。
但仔细考究,这其中也有一定的逻辑合理性,如发行制度设计上的控制供给,退出渠道和机制上的种种阻碍,以及宏观层面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崛起等等。大蓝筹股低迷许久,一方面是大家对宏观经济发展前景信心不足,认定了这些传统的国民经济主力军成长性欠佳;另一方面也有产权制度下公司治理结构上的缺陷,例如内部人控制、不关注分红而损害小股东利益等。沪股通引入的北上资金,能否彻底改变这样的局面,还需要打个问号。B股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前车之鉴,已经说明外资在影响公司治理方面成效并不显着。而在基本面上,更需要经济大环境改善相配合,目前来看也并不乐观。
反观小股票,估值偏高是其被诟病的核心,但其成长性和活跃度已经被历史证明。在A股市场,小股票成长为大股票的路径,一是通过自身的成长性扩张,二是通过收购兼并和资产重组。
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小股票获得高成长的概率相比以往只会更大。通俗来讲,决定中国经济未来活力的,不会是工商银行和中国石油,而是以百度、阿里、腾讯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
而只要注册制一天不落实,新公司排队上市的局面不会被打破,上市公司的壳价值就不会消失。场外那些发展较快的企业,自然还会有选择借壳上市的需求。等到20亿市值以下的小股票被"消灭"之后,未来30、40亿的小公司都有可能成为借壳目标。
港股中一些小股票的估值比A股更低,在同等质地下他们应该比A股的小股票更具有吸引力。但由于香港实行注册制上市,这些股票难免良莠不齐,投资者往往容易踩雷。相比较而言,A股市场由于监管部门的严格审批和各级政府的"呵护",反而显得更安全。笔者以为,要冲击A股市场小股票的估值体系,深港通比沪港通的影响可能更为直接。如果深港通能够实现,内地中小企业在港上市和内地投资者购买香港小市值个股的渠道被彻底打通,自然会有大量资金南下以追捧其中的明星个股。
总体上看,虽然沪港通打开了需求端,为A股市场引入了活水,但它对供给端并没有大的影响。因此,如果沪港通真能够带来股价结构调整的话,也许更有可能的方式是带动蓝筹股价格的上涨,而非降低小股票的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