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牛市行情的成色正发生变化,一些市场人士称为的“结构性熊市”正在上演。
12月24日,此前疯涨的银行、保险、券商等金融板块成了杀跌主力,券商信托、保险、银行板块分别下跌6.5%、6.04%、4.05%,而相关的杠杆基金证券B、证券保险B、金融B皆收在了跌停板。在金融股跳水的带动下,沪深股指双双重挫。12月24日,上证综指下跌1.98%,深证成指下跌2.63%,两市成交额缩窄至5839.71亿元。
“市场就是这样,大家习惯了追涨杀跌,股市开始调整了,"满仓踏空"的股民也开始单边卖股票了,成交量自然会收窄。”上海一家公募基金研究部总监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国外一部分游资可能选择撤离,大头还是国内的游资,但基金、保险等主力资金应该没动。”
游资大撤离
11月20日大盘蓝筹行情启动以来,A股市场出现了罕见的去杠杆化现象,这从侧面印证了一些资金正出逃A股市场。
短期的资金出去一般都是正常现象,但问题是当前的资金流出规模显然并不低,而且没有任何公开数据能指出哪类机构在做空A股。
“总体还是以游资为主。市场总体资金并不紧张,但年底游资的拆借资金还是得归位过账。”某大型私募基金经理对记者称,“这几天是时间窗口,尤其是24、25日两天,各类机构各种钱都需要归位回仓,今年市场好,两融业务又做得大,这几天归位的资金量相比往年应该更大。”
上海宏流投资董事长王茹远称,游资第一天可能全仓券商,第二天换了券商全仓“一带一路”,第三天又换成银行,轮番借风炒作,不像小盘成长流动性差,大盘蓝筹多少资金都容纳得下,所以每天都在“折腾”。相比银行、保险、公募基金,游资毕竟不成气候。
相比游资,公募基金整体相对淡定。根据渤海证券基金仓位监测模型,纳入统计范围的532只偏股型开放式基金上周的平均仓位为87.86%,比前周的85.02%增加了0.02个百分点。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90.81%,比前周减少了0.09个百分点,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2.14%,比前周增加了0.23个百分点。
“年底没几个交易日了,公募不会为了几天来冒这个险。”上述公募研究部总监对记者称,“海外资金可能有部分撤离,游资肯定是主角。”
A股对外资吸引力剧降
从海外资金的投资角度而言,A股市场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就经济基本面而言,种种迹象显示,中国经济环境还在下降当中,PMI、发电量等诸多数据还在继续下滑,而全球市场的另一边美国却在快速增长。美国劳工部23日公布数据显示,三季度GDP实际增长5%,创下近11年来最佳表现。
在美国经济强势增长带动下,美元指数已升至90关口位置,创出8年来的新高。与美元强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短短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了约1.6%,也就是说,即便不考虑股价波动、手续费等因素,最近两个月外资在A股市场光汇率损失即有1个多点。
另一方面,A股较H股溢价率处于相对高位。“同样的公司,H股便宜很多,能在H股市场上买,为什么要在A股市场上高价买呢?”上海一家专注港股投资的私募基金人士对记者称。
Wind资讯显示,尽管经历了连续两天的大跌,87家“A+H”股中,仅有9家出现了A股较H股折价的情况,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77家A股出现溢价。尽管A股券商股24日大跌,但当日海通证券(600837,)A股收在20.10元,H股收在18.22港元(折合14.38元人民币),即海通证券A股价格较H股价格高出39.73%。而中信证券(600030,)、建设银行、光大银行(601818,)、中国人寿、中国银行、农业银行(601288,)、交通银行的A股溢价率分别也达到了28.72%、21.53%、19.28%、14.43%、7.41%、7%、6.28%。
在这样的背景下,沪股通的投资热情逐渐在下降。沪股通数据显示,12月初每日的剩余额度在100亿以下,到了12月中旬升至100亿以上,但到了下旬变成了120亿以上。23日,这一剩余额度达到了123.47元,离130亿投资额度仅有6亿元多一点的差距。
然而以QFII为主的外资总体以长线布局为主,通常而言,短期的涨跌对它们配置来说影响并不大,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出逃的或许只是一小部分国际游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