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一周关键词
理论上被称为直接融资市场的股市,近期因周小川在两会答记者问上对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还是流入股市问题的辩驳,而引来了热议。笔者觉得讶异的是,原本以为并不矛盾的两个因素,在A股市场竟然一直被“人为”地矛盾着。难怪一直以来A股具有“牛短熊长”的特点,因为一涨上去,就有人担心各种资金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进入虚拟的股市。
想起历史上曾将吃息一族当“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又想起有次问到一位朋友有无买股票时他那种急于撇清的惶恐神情:“我是好人我从不炒股绝不炒股。”时至今日将股市视若洪水猛兽者或许还真不在少数。股市的本色是什么?十几年前似乎有过热烈讨论,简单地说股市就是个投融资市场,资金需求方和资金闲置(供应)方在这里寻求配置。如果能恰到好处,双赢格局的出现是毫无疑问的。
只是,作为二级市场,A股在短短的历史上常常暴涨暴跌,投机性特强,“全民炒股”是股市沸腾阶段的经常写照,商业银行出现脱媒现象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也是常有的事实。有人由此而担忧结构性政策的钱注入以后,资金并未进入实体经济,而因股市行情好流入股市,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这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然而这不免又固执一端。就上述原理而言,流入股市的钱,不正好让作为资金需求方的上市公司,可以更低的成本获得直接融资的支持吗?而上市公司算不算是实体经济呢?
十多年来,大家听得最多的话,相信就有一句是“大力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作为投资者有时不免因这句话产生不好的联想,因为A股市场建立以来,股市被当作阶段性的实用工具过度使用着,而中小投资者话语权的长期缺失又让股市博弈难以正常进行,股市应有的一些功能也就逐步退化,最后只剩下一个“融资功能”。大力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不就是要股市融资机器加速运转(债券至今规模尚小)的意思吗?
其实,股市的本色就在那里,关键看我们愿不愿意想尽办法去恢复。失去本色的股市,注定了“赌场”功能的强大,从而常陷恶性循环的境地。就像直接融资比例虽经多年的“大力提高”,却依然时高时低,须“看天吃饭”:行情好的年份,这个比例就暴升;行情低迷的年份,这个比例就猛降。没有一种可持续性的预期。也许,让A股形成一种长牛行情,这种状况才会有改变。然而,长牛需要各方维护股市本色,这有可能吗?
林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