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东亚银行称QDII浮亏70%因运气不好

1楼
震荡上行 发表于:2008/2/26 12:52:00

  挂钩瑞银结构性票据、于2007年9月间在全国发售的东亚银行境外代客理财产品利财通1期,至2008年2月14日已浮亏63.18%!

  东亚银行向本报记者表示,此产品为最长3年期的结构性票据,因此与其它以短线为目标的投资产品(如股票)十分不同,投资者可以到期金(221.80,-2.77,-1.23%,吧)额来厘定是否亏损。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海外投资也不是!”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2007年12月初曾向热衷到海外投资的中国投资者善意警告。

  如今,陶冬的担心在应验。本想到香港等境外市场赚钱的众多QDII,无论公募基金产品还是银行代客境外理财计划,在风高浪急的海外市场遭遇全军覆没式的重创。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2月14日,嘉实海外、上投亚太优势、华夏全球、南方全球4只基金QDII净值分别浮亏23.6%、21.9%、18.4%、16.8%。

  然而,这还不是最悲壮的。

  与上述国内基金QDII投资者相比,持有东亚银行境外代客理财产品利财通1期的投资人目前更加痛苦不堪,该产品最近市值浮亏接近70%!

  尤为不幸的是,在持有东亚银行“利财通”系列产品的国内投资者当中,许多人至今都未能搞清楚所购买的理财产品究竟为何物。前不久,一位投资者在网上发帖哀叹,“我是菜鸟,不懂就瞎投,第一次投资买银行产品就栽了,东亚银行利财通2期我赔了50%以上。”

  可以想象,在海外投资的大潮中,不少国内投资者是在对其所投产品风险一无所知的情形下,单凭收益诱人的理财宣传促销广告,就茫然买进了利财通之类具有杠杆放大效应、非保本高风险型结构性金融产品。国内QDII首轮出海即折戟沉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相当多国内投资者对境外理财风险仍处于知之不多甚至是毫无防备的无知状态。

   利财通1期账面亏损近70%

  利财通市值浮亏近7成在国内QDII理财产品中是个“奇迹”,很多人在听说这一消息时都感到十分震惊和难以理解。

  东亚银行利财通境外代客理财产品市值亏损70%这一信息,是记者在走访渣打银行深圳华强支行时,从该行的一位客户经理口中得知的。该行门前赫然挂着一个理财产品的大红横幅促销广告,上书“挂钩巴菲特,连接农产品(31.25,-1.75,-5.30%,吧)、对冲基金,无惧市场波动”。挂钩巴菲特的提法十分引人注目。当记者问及渣打银行以往代客境外理财产品的投资业绩时,客户经理告知目前为零。

  见记者对这一投资业绩表示不满,该经理强调:“现在全球股市不景气,海外投资能够在此时保本已经不错了。国内基金QDII产品亏损幅度平均20%-30%,东亚银行的一个QDII产品现在都亏了70%。不信,你可以到东亚银行那里问一下。”

  经向东亚银行深圳分行营业大厅一位客户经理核实,东亚银行确实有一只理财产品亏损严重,她告知记者这个产品为利财通投资系列1期。当时该经理既没有否认记者所说的亏损数字,也没有讲明这个产品究竟浮亏多少。后经多方努力,记者与位于上海的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总部)取得联系,该公司向记者提供了利财通1期市值的最新数据。

  东亚银行提供的数据表明,2008年2月14日,利财通产品市值为36.82(已扣除3%的相关赎回费并已减去首月已派发的固定收益2.75%)。如客户提前赎回,赎回金额以该市值计算。换言之,如果投资者赎回,100美元投资本金目前市值仅为36.82美元,浮亏63.18%。

  不过,东亚银行向本报记者表示,如果客户持有至主票据到期日,则按挂钩篮子股票日后的表现计算。此产品为最长3年期的结构性票据,因此与其它以短线为目标的投资产品(如股票)十分不同,投资者可以到期金额来厘定是否亏损,而计算投资期内发布的赎回参考价格包括了很多因素,如股票波幅、利率、时间值、篮子股票的相关系数,股息等亦影响期权价值,从而影响产品的参考价格,因此参考价格与到期的金额可以有很大差距。

  据产品宣传册介绍,利财通为东亚银行发行的非保本型结构性境外理财产品,所有资金投资于瑞银优秀香港股票挂钩可转换结构性票据(“主票据”)。主票据以美元计价,若投资产品符合到期既定“可转换”条件,主票据将于到期日自动转为同样以美元计价的瑞银单一股票挂钩结构性票据(“子票据”)。

  利财通1期由东亚银行于2007年9月10日?9月27日在全国发售,主票据与复星国际(0656.HK)、大唐发电(0991.HK)、中国人寿(2628.HK)、招商银行(3968.HK)等四只一篮子港股表现挂钩。

  当时,东亚银行促销利财通1期的口号是:捕捉中国经济起飞及北水南流的投资契机,首月保证年收益率30%固定收益,有机会缩短投资期至2个月兼更可赚取年收益率15%红利收益(注:原文如此表述)。

  此外,东亚银行又相继推出了利财通投资系列2、3、4期,投资标的依然是通过结构性票据挂钩一篮子于香港交易所上市的中资股票。其中,系列2挂钩股票标的包括建设银行、中国移动、神华能源及中国人寿;系列3则采用AH概念,挂钩江西铜业中国铝业中煤能源及中国财险;系列4挂钩神华能源、中国交通建设及交通银行3只港股。

  东亚银行承诺不论首月股票表现如何,投资者保证可获取可观的固定收益:系列2为4.444%,即年化收益率50%;系列3为7.111%,即年化收益率80%;系列4为2.6389%,即年化收益率25%。此后,票据透过“按日计息”的结构特点,只要表现最差股票的收市价等于或高于其下限,投资者便可每天累积收益(系列2为年收益率25%;系列3为年收益率40%;系列4为年收益率10%红利收益)。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利财通不仅没有等到南流的北水,实现对外宣称的可观投资红利,反而陷入了巨亏泥潭,给投资者带来近7成的浮亏。

   杠杆:巨额浮亏之源

  记者在东亚银行深圳分行现场调查时,曾向那位客户经理询问如此严重浮亏的原因,该客户经理的答复是:“完全是运气不好。如果当时香港市场不发生大幅调整,我们有可能在第二个月就提前实现投资收益目标了!”

  东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计划??利财通投资产品系列1产品宣传册曾着重介绍,根据2002年7月27日至2007年7月27日的历史数据,利用票据发行人瑞士银行“倒流测试模型”1281次计算,利财通1期在发行后第二个月投资者获取投资本金金额及红利收益的发生概率为81.27%。

  也许这就是那位客户经理大胆断言若非运气不好,利财通1期在发行后第二个月就能提前结束、实现预期投资回报的信心依据。但是,难道利财通浮亏近7成真的完全归咎于市场表现不好吗?

  香港某国际大行结构性理财产品设计专家告诉本报记者,理财产品的投资表现当然受市场波动和产品推出选时效果的影响,但是这不是决定性因素。一个理财产品的市场表现最终取决于这个产品的设计结构和风险收益的平衡取舍。

  这位专家强调,单纯从结构性理财产品设计角度看,瑞银优秀香港股票挂钩可转换票据联系的“复星国际、大唐发电、中国人寿、招商银行”4只港股属于高风险品种,加之产品推出之际恰逢香港市场高度疯狂之际,因此在后来的市场波动出现了较大亏损。

  他说,在对挂钩股票的选择上,所选择的股票之间应该相关度最低。而瑞银选择的股票都是内地股票,股价表现都受香港直通车政策变化影响。同时,这些股票在香港市场上的流动性都不是很好,存在较大风险。“另外,利财通产品设计理念上存在相悖之处,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寄望那么高的投资回报,实现难度非常大。在这一点上,有点过于迎合内地投资者急于致富心态的味道。”

  一位投资者甚为不解:“利财通1期挂钩的4只股票股价与发行后第一个交易日股价相比仅平均下跌40%左右,表现最差的复星国际跌得最深,跌幅也不过50%多。为什么一挂钩后,市值浮亏会接近70%呢?”

  中国银行私人银行总部一位研究员告诉本报记者,“银行推出的结构性理财产品通常都暗含着杠杆,产品募集资金不是按比例直接购买挂钩的股票,而是买入相关股票的金融衍生产品。至于它买入的是哪些衍生金融工具,和这些股票如何挂钩,外界根本无法推断。”

  该研究员表示,挂钩股票跌得少,票据市值浮亏得多,一定是内在的杠杆放大效应在起作用。

   不仅仅是东亚银行

  一位买入了渣打银行“金猪宝贝”境外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在网上发帖“渣打保本产品理财一年损失5%的惨痛教训”。

  该投资者痛陈,当初渣打理财小姐吹得天花乱坠,说买了稳赚。到现在又告诉说,因为美国次贷危机产品彻底死了。要么损失百分之十几,套现了结;要么等两年以后拿回本金。后来,银行的理财小姐告诉他,可以转换到另外一款类似基金的产品去,算了一大堆看不懂的收益,但是转来转去还是损失5%左右。

  购买理财产品有赔有赚本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但是投资者对所购买产品了解得模棱两可,甚至对内在风险毫无防备,那么这场游戏便成了致命的赌博。尤其对买入高风险金融衍生产品的投资者来说,更是如此。

  晨星资讯(深圳)有限公司一位研究员看过记者提供给他的利财通1期理财产品宣传册后表示,这个产品设定假设条件非常多,短时间内难以完全理解这个产品。前述香港某国际大行结构性理财产品设计专家在网页上浏览了利财通的产品推介说明后评价说:“这个说明书完全是按照香港人的语言习惯表述,内地人读起来将会非常困难。”

  不难想象,在持有利财通系列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当中,能够在签署合同文件前完全搞懂这个产品的人应该凤毛麟角。这位专家表示,利财通属于高风险品种,只适合银行的高端客户,只有高端客户才具有较高的产品认识和承受风险能力。

  令人不安的是,目前在国内销售的由海外大行设计的金融衍生理财产品不止利财通一只。在记者调查过程中还发现,无论是中资银行还是外资银行,客户经理对其促销的金融产品的认知并不比普通投资者深刻。

  可以预见,今后将有更多的设计更加复杂的金融衍生投资品会在国内市场涌现。如何在制度上给予国内投资者基本的财富安全保护,防止海外理财及投资机构凭借艰涩难懂的产品设计玄机,有意无意“血洗”普通投资者,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加速开放时代一个迫切需要破解的新命题。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781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