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融业盛极而衰。金融业的增加值主要通过三个指标来核算:一是代表银行业及其他金融活动的存贷款余额和营业税,二是代表证券业活动的证券交易额,三是代表保险业的保费收入。上半年金融业增长快主要是和证券业的繁荣有关,但三季度以来,股市市场交易量持续萎缩,目前已从最高时的2.3万亿骤降至6000亿。假设金融业增速回归去年水平,可能会拖累GDP(国内生产总值)0.3个百分点左右。
(2)房地产业昙花一现。看上去5月以来房地产表现抢眼,但要知道,这是四次降息+两次降准+放松限购+放松房贷等一系列猛药换来的结果,而这种人造的回暖往往是昙花一现。
首先,积压需求和透支需求集中释放是短期数据异常回升的主因,实际需求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好,7月下旬以来,我们看到30个大中城市的销售增速已经回落了20个百分点以上。
其次,根据我们调研的情况,房地产企业目前还是以去库存为主,这一轮回暖和之前最大的不同在于以一线城市、二手房为主,并没有解决投资意愿问题。
第三,政策进一步松动的空间不大,该出的政策基本都出了,唯一可调的是个人所得税,但这个也仅对北京等一线城市有效。
综合来看,在长期人口老龄化、中期高库存、短期价格回升和政策力度减弱(已经有银行开始提高首付比例)的压力之下,房地产业的夏天可能是昙花一现。
4、对汇率的影响?
降准和降息如果能把实体经济拉上去,就可以提高人民币资产的收益率,缓解贬值压力,但现在看来很难,相反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国内的无风险收益率,加大贬值压力。
短期来看,为切断资本外流与国内市场的负反馈循环,央行仍将继续干预托底,预计即期汇率底线在6.50左右,即将贬值幅度控制在5%。中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可能呈现下台阶式贬值,先平再贬,再平再贬。一方面,央行有较强的控制力维持汇率短期稳定,比如811一次性贬值后,市场虽有很强的贬值预期,但央行依然把汇率拉出了一条水平线。另一方面,这种控制力是建立在持续的数量干预之上。经常账户顺差收窄和中外利差收窄大趋势下,贬值的市场压力依然存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央行干预的成本会越来越高,不得不通过降准等方式对冲(补充基础货币和超额准备金,维持利率的稳定),这又会反过来加剧贬值压力,迫使央行再次允许中间价贬值,甚至是811式的一次性贬值。
5、下一步政策方向?
从7月17号习总书记的东北调研,到近期的“两只鸟论”,都透露出一个信号,中央要把实体经济搞上去,而且要靠真正的实体增长点,不能再过度依赖股市。下一步的重点是基建。上半年基建喊得多,做的少。7月份基建投资的增速不升反降,再加上8月阅兵停工以及天津爆炸等,未来几个月基建回升的阻力还是很大。因此中央对基建的支持力度只会增强,不会减弱。
一是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银行作用,主要是国开行和农发行的专项金融债,以及PSL的进一步扩容。
二是加快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其实政策面已经做了很多,主要是规范引导,但银行和社会资本还在观望,签约率不高,政府现在的思路是通过成立PPP产业基金来用真金白银提供引导。
三是加快推出一些示范性的重点基建项目,比如以地下管廊为代表的“地下经济”,以及京津冀、新疆西藏、东北区域振兴等区域基建项目。
6、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单从货币宽松来看,降低无风险利率,激活实体经济,改善企业盈利,对股票市场是利好,起码没有坏处。但问题是,现在主导股票市场的已经不是经济逻辑,而是动物精神。当下,在市场讲逻辑之前,你懂得。
7、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从此次定向降准的意图来看,定向降准是为了抵补外汇占款的缺口,防止因资金面紧张影响金融机构信用派生的能力,满足不了实体融资需求,而降息是为了降低实体融资成本,提高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毕竟解决汇率贬值与资本外流最终还是需要通过提高人民币资产赚钱效应来实现。如之前分析的,货币宽松后经济稳增长措施会出台。因此,在经济稳增长政策出来之前,10年期国开和10年期国债后续会有一波20-30BP下行空间,而之后还是需获利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