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持有还是赎回 基民能否坚守震荡市

1楼
震荡上行 发表于:2008/3/3 13:04:00

    2月29日,周五,二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

    上海工商银行杨浦区的营业网点里照旧是人来人往,但理财客户经理的咨询专柜前却是门庭冷落。买基金的长队消失了,在这个早春温暖的午后,甚至连咨询的客户也异常稀少。打量大厅里熙熙攘攘的人群,成为两位客户经理打发时间的主要办法。

    或许很难想象,就在一年前的此时,为了购买一只新上市的股票型基金产品,凌晨5、6点便有客户在这家网点前排起了长队。当时一位等待中的市民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这一现象令他想到了当年雇民工抢房号的盛况。当问及为什么购买基金,是否担心亏钱时,一位老大娘反问记者:“亏钱?现在的行情谁会亏钱?”

    而在记者近日走访的数家券商营业部中,甚至很难找到基金的销售柜台。当问及大户室管理员,是否有大户购买基金时,“基金?”他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情。“我们这里都是做短线的,没人买基金。”他如此作答。

    市场的风云突变实在令人感慨。2006年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超过了100%,2007年的数据更为可观。基金投资一度成了“赚钱”的代名词。但今年以来,不少股票型产品已经跌去了近10%。曾经的“一基难求”,早已成了“前尘旧梦”。

    来自中国证券网的最新调查显示,在今年购买基金产品的投资者中,77.63%的人深度套牢15%以上;13.82%的基民账面损失在5%到15%之间。只有2.18%的投资人今年基本持平;3.55%的基民略有盈余。财富效应不再或许是打击投资人信心的最大理由。

    股市大震荡无疑给年轻的中国基金业带来了挑战:一方面是岌岌可危的净值表现;另一方面是流动性问题的隐忧。作为A股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人,随着此轮调整而来基金的发行潮能否顺利推进,基民面对市场震荡的心态又是如何,以及此种心态将给资金面带来多大的影响,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

    在本报展开的这一调查中,套牢清场者有之,再接再厉者有之,伺机抄底者亦有之。令人欣喜的是,尽管盈亏互现,但大多数投资人对中国基金市场表示了信心。即使是清仓离场者亦称,将会继续关注这一产品。理由有二:首先是对中国实体经济的信心;其次,在通货膨胀的隐忧下,对于投资渠道有限的多数国人来说,公募基金或许也成为必然的选择之一。

    另一方面,基金发行市场似乎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度被冷落的债券基金等保守型产品,开始受到投资人的重视。来自华夏基金的信息显示,华夏希望债券型基金的发行已近尾声,认购规模有望突破70亿元。这一债券型基金可能成为春节后发行成绩最好的开放式基金,而这也是近年来债券基金发行首次出现超越股票型基金的现象。

    如此,股票型基金独大的局面或有望在今年得以改观,这不知是否算做跌出来的欣喜。或许,风险才是最好风险教育老师。

    正如古人所言,顺风时,便御风而行;变动中,便体察变化的奥妙。关注调整市中的众生相与微妙的变化,或许将带来启发。

    大震荡考验神经

    口述人:张阿姨

    年龄:51岁

    职业:退休女工

    张阿姨至今记得2006年底一张都市报上的基金销售广告,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她都觉得自己找到了打开阿里巴巴宝藏的钥匙。

    2007年,张阿姨陆续投资了20万在基金市场,获利近30%,这一数据令她满意。眼看着基金越涨越好,她把预备买房的钱也买成了基金产品。

    但大震荡忽然来临了。“那段时间真是寝食难安。涨了我很紧张,怕会跌下来,跌了就更害怕。”为了跟踪基金净值走势,张阿姨订阅了《上海证券报》,她每天观看第一财经频道,甚至还定制了短信套餐,以了解实时信息。银行营业部也成了张阿姨经常驻足的地方。她在那里交流信息,查阅公告。

    终于受不了过山车般的震荡走势,股市大跌时,张阿姨赎回了部分基金。“再跌时就全部赎回。”她如此向记者表示。

    尽管如此,张阿姨对这一投资的整体收益还算满意。“以后也会继续关注基金产品,有了好的机会也会继续购买,我对中国经济有信心。”张阿姨称自己要求不高,只要跑赢银行利息就可以了。

  “储蓄性”投资

    口诉人:张先生

    年龄:36岁

    职业:大学教授

    正当盛年的张先生把自己的“投基”经历戏称为“储蓄性投资”。作为复旦大学人文学院的教授,“高知”人士张先生在投资方面可谓后知后觉。

    大约是2006年下半年的某日,张先生打算去工行存一笔一万元的定期。工作人员告诉他,如今银行利息这么低,存定期还不如买基金。

    “我隐约听说当时股市开始走好了,有些朋友发财了,很感慨自己没有财运。了解到有这一理财产品,于是就买入了。”待到一年后,2007年5月,张先生有了第二笔钱去银行时,他赫然发现自己的基金产品已经番了一倍多。激动之余,他便走上了“投基”之路。

    张先生如今每个月投资4000元到定投帐户,有了整笔的闲钱也会择机买入基金产品。他称自己倾向选择大公司的优质老基金。尽管2007年10月后买入的基金产品赢利不多,张先生对近30%的整体收益已非常满意。“毕竟,我对此没有花任何心力。”

    他表示,目前的震荡不会影响投资心情。“首先,中国经济短期内不会走坏;其次,我选择的都是业内知名的基金公司,目前来看,也不至于倒闭。更重要的是,我也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张先生表示。

    在问及何时会赎回基金时,张先生称:“等我需要用钱时才会考虑。”他笑言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把买入各种基金产品当成了储蓄的替代品,是“储蓄性投资”。

    抄底QDII

  口述人:王先生

    年龄:34岁

    职业:财经记者

    王先生供职于某财经媒体,尽管年龄不大,却在这市场里已摸爬滚打了近10年。他自然是个聪明人,借着这轮牛市的东风,已成功实现了财富的裂变与某种意义的财务自由。

    王先生的“投基思路”有些另类。他在今年二月间买入了人生的第一只基金产品:股票型QDII基金。其时,这批于去年下半年出海的QDII产品已亏损了20%多。与前期的狂热追捧相比,新QDII的发行也遭遇了卖不出去的难堪。

    也许是多年的股市历练养成了王先生的逆向思维。他所推崇的巴菲特老先生有句名言:“在众人贪婪时恐惧,在众人恐惧时贪婪”。当大家避QDII而不及时,王先生却觉得或许机会来了。

    他的分析如下:首先,港股等海外市场本来估值就比A股便宜,而前期跌幅又超过A股,尤其像H股,同一个公司,股价便宜的肯定安全性高,未来获益的可能性大;其次,从亚太等新兴市场来看,仍然机会不少,特别是那些在行业内有突出地位的龙头公司;最后,尽管美国三月份仍有敏感数据要出台,但市场在这段揣测和恐惧期,或提供了买点。

    于是,王先生从获利颇丰的A股市场中转移了部分资产,投入了一只定位于亚太市场的主动管理型QDII产品。他决定分批买入QDII产品。

    王先生的这一决定目前还难做评价。但对于这样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人士而言,如此逆向操作,倒也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新基民很受伤

    口述人:宗先生

    年龄:54岁

    职业:工程师

    相比上述投资人而言,宗先生就没如此幸运了。当股市行情一片大好时,宗先生眼看着周围的朋友买基金都赚了不少钱,心里十分艳羡。奈何这市场就像坐上了火箭,似乎已去不回头。好容易等到去年10月股市开始回调,老法师们都说“购基”良机到也,于是,宗先生毅然加入了基民的行业。

    谁曾想这市场一调整起来竟然没完没了,宗先生以为自己买在了低位,但转眼被“新低”替代了。“当时真是担惊受怕啊,一个月内就亏了20%。我对大盘走势也一点没有信心,更家人商量后,就咬牙把基金赎回了。”宗先生说。

    在问及2008年是否会投资基金时,宗先生给予了否定的答复。“大盘一直震荡,我可不想过那种担惊受怕的日子,我宁愿选择把钱存入银行。”(郑焰 周宏 徐婧婧)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781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