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收益为何成了“0”?

1楼
邮耗子 发表于:2008/3/5 12:48:00
  一向颇受大家信任、被认为安全保险的银行理财产品,近期爆发出一股“零收益”的风暴,一些预期收益30%最终变0……这些理财产品“零收益”的情形在各大理财论坛中一经投资者公布,就引来投资者一片抱怨之声。
  “零收益”理财产品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在不可控制的市场波动因素之外,这些糟糕收益背后的机制和问题是什么?又如何改进?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又该注意什么?

  商报记者王海平报道

  ■案例
  阿雯是一家公司的文员,去年1月份她购买了某银行“0702号”理财产品,今年2月19日到期后她才发现自己买的金母鸡实际上一个蛋也没下,银行说这款产品到期之后,根据市场情况来看,收益为零。到22日,她只从银行手里拿到原来的本金,阿雯感到疑惑,“你们之前不是说收益率是28%吗,怎么现在变成零了呢?”银行的解释最后让她如梦初醒,“小姐,这款产品说的预期最高收益率为28%”。当初购买时自己不怎么注意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原来是这么回事。
  但阿雯并不是惟一遭遇这种情况的银行客户。目前,“零收益率”像是一场瘟疫,在号称“安全保险”的银行理财产品中间蔓延,顺德一间银行的理财师告诉记者说,据他所知,目前全国不少银行的理财产品都存在“零收益”甚至“负收益”的情况。
  “零收益”的理财产品种类
  从各家银行的“零收益”理财产品来看,出现“零收益”的产品几乎都是投资或者挂钩海外市场的产品。由于收益糟糕,近期各个渠道的QDII产品都出现了滞销,也似乎从另一个层面证明了QDII产品所谓的“问题”。顺德有关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的“零收益”产品大体上可以分成三大类:
  第一类:挂钩海外市场。由于股票市场的大幅度下跌所造成的损失,挂钩海外基金以及股票的理财产品也被殃及,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最近被热炒的东亚银行“利财通”1号产品。东亚银行去年7月份发行的该产品,挂钩篮子股票分别为复星国际等,这是一款典型的“赌赢”的产品,而当时香港市场正处于“港股直通车”即将开通,大量资金南下的高度亢奋状态,但随后市场大幅度调整,该产品结算时还触发了挂钩表现最差的一只股票———复星国际,因此最终100美元投资本金的市值仅为36.82元,浮亏高达63.18%。
  类似产品还发生在汇丰、渣打等多家主流外资银行在中国推出的股票基金挂钩产品中,几乎都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亏损,只是幅度相比较小而已。
  第二类:产品收益率计算“独特”所致。这种情况是由于独特的产品设计,最终由于实现收益的条件没有满足,其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浦发银行F2理财计划,该产品挂钩4只港股,但并非挂钩其股票市场的升降,而是直接挂钩其最差表现股票股价和最好表现股票股价的差距,根据计算公式最终收益为零。
  第三类:对市场趋势判断完全错误。这一种就是更加普遍,也是最显明的造成低收益的产品,比如东亚银行美元6个月期汇率挂钩型产品,其投资收益与英镑兑美元汇率挂钩,但该产品别出心裁地赌美元兑英镑升值,其实整个市场中比较普遍的观点都认定美元将面临着一个单边下挫行情,其最终到期收益率为零。

  反思

  部分银行的做法值得商榷
  顺德有关业内人士指出,在销售这些“零收益”产品过程之中,银行的一些做法值得商榷:一是信息披露不透明。很多理财产品———尤其是挂钩海外市场的理财产品,不但结构复杂,其收益情况也常常不能及时获得,很多投资者经常是到了最后的结算日才发现投资收益为零。
  该业内人士表示,投资者有权清楚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一旦出现意外,投资者也应和基民一样享有提前赎回的权利。但是,目前我国在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方面仍缺乏明确政策规定。
  二是夸大“收益率”。业内人士指出,在收益率历史成绩上搞“换头术”是银行在产品设计上搞的一个花招。由于不同银行在市场上获得信息不一样,有些资金量小的银行为了吸引客户,就把银行某只理财产品头两期的成绩拿过来嫁接在现在要销售的这一期产品上,如头两期收益率为30%~40%,在对外宣传时则宣扬“此产品过往最佳成绩是30%~40%”,以迷惑客户,或者第一次推出某只理财产品,就把别的银行同类型产品的收益率拿过来直接安在这只产品头上。
  三是卖产品过于盲目。在同业竞争的压力之下,部分银行给下面的理财师施加过大的考核压力,造成一些理财师逢人就卖理财产品,为以后银行和客户之间的纠纷埋下祸根。

  莫陷入“预期收益”误区
  近年来,花样不断翻新的理财产品成为各家银行吸纳储蓄、争取客户的重要手段,因此,一些银行在销售中片面夸大产品收益、对风险提示不够或避而不谈的情况并不鲜见,由此引发的负面效应已经显现。为此,顺德有关理财专家提醒,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应仔细阅读各项条款,特别要了解实现高收益的限定条件,不要陷入“预期收益”误区。
  理财专家说,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尤其是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风险,投资者一般很难看出来,对产品的设计原理更难准确理解。这就需要银行销售人员多做说明解释工作,需要产品说明书以醒目的位置和字体提示风险。可是,不少理财产品说明书上最突出的部分都是产品的“优势”“预期收益率”之类的介绍,风险提示大都放在文尾或背面,且不醒目;银行销售人员在介绍和推销产品时,对产品的风险也多半是轻描淡写。
  为此,理财专家建议,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之前应仔细研究相关条款,并结合自己的资金状况、年龄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做好投资组合,不要陷入“预期收益”误区。首先,要明白预期收益不是实际收益;其次,银行的口头宣传不代表合同内容,合同才是对理财产品最规范的约定。最后,关注理财产品所募集资金的投资方向,即银行会把资金投向哪些方面,因为资金投入方向与理财产品收益率直接相关。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781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