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七成而退

1楼
震荡上行 发表于:2008/3/15 12:45:00
  张志雄

  2008年1月下旬,我的一位老朋友(称之为Z吧)卖光了所有的股票,休息去了。Z在2005年大熊市的底部买了几只股票,一直拿住,经过两年半后,在2007年11月初,市值达到最大。Z告诉我,那时他已觉得升值得过分了,想清仓,却仍想一搏,利用巨大的投机力量再下一城。所以,当市场开始调整时,Z不以为然,反而觉得有利于蓄势冲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紧缩政策日趋严厉和外围股市恶化,事情不妙了。

  2007年年底没法脱身,对于2008年,Z可不那么乐观。2006年人们是看多做多,2007年人们是看空做多(表面上十分谨慎小心,实际行动却信心十足),而2008年人们是看多做空(表面上信心十足,真正行动却是见好就收)。这就如一帮人走夜路,见坟场星星点点,鬼火处处,大家只能齐声高喊不怕鬼,真的谁叫一声鬼来了,大家一定吓得趴下了。

  Z觉得2006年和2007年中国股市如此高收益,上证指数从1,000点涨到5,000点甚至6,000点,已是奇迹,2008年要保持下去,是奇迹中的奇迹,可能性已很小。2008年1月初,股市稍有反弹后迅速下跌,Z的市值从2007年11月的最高点下跌了三成,他不顾一切地抛掉股票,离开了市场。

  Z告诉我,他在两年内赚了8倍至10倍的钱(当然是指算术意义上的倍数),现在重要的是保住成果。在11月份的时候,Z已设计了“逃生路线图”,也就是如果市值损失了30%,一定清仓。因为一旦超出这个比例,Z认为自己极有可能彻底“麻木”,等到再损失个20%,也就是最后市值损失过半,就很不好玩了。

  “我已不能抱侥幸心理了,我最担心自己哪儿出了错却不自知,只能用极端的斩仓来自救。” Z说,即使股市又大升,回到11月的最大市值,他也不后悔,毕竟这几年的收益已知足了,不必锦上添花。

  让Z最终决定的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那就是一年过后,现在抛得再低的价位,届时也应该是高的。Z不在意一时之得失,因为现在一定是高估值的。

  Z在中国股市里已有十八年,前十年他自己不炒股,在证券机构工作,拿着一份不错的薪水,心满意足。Z看到过许多股民赚了大把银子又输回去的事例,1993年左右的“认购证”,让老投资者财富大增,可接着的1994年和1995年,市场不好,加上透支(也就是融资炒股)盛行,他们大多被消灭了。1996年股市大涨,1997年不错,1998年又乱了。直至1999年“5·19”行情,人们才乐不可支。2000年尚可,从2001年年中到2005年年中则是一场大熊市,证券公司的大户们可能有一半甚至三分之二被打发走了,剩下的大多损失不少。Z问:“凭什么我这么运气,能在2008年和2009年不被击败?”

  Z不想高估自己的能力,他对巴菲特的两个思想很感兴趣,一个是巴菲特说只愿意跨越极低的栏杆,“我开始以为是巴菲特谦虚哩,后来觉得他不是这个意思。”

  Z认为,我们往往由于低估了股市的复杂性,因而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比如,一说2008年股市向好的理由,就是中国经济继续不错,问题是2001年至2005年,中国经济也不错啊,为什么股市不涨反跌呢?又比如,说到某只股票不错,就是它的基本面没变坏,可是不管2005年如何低估,不少股票的基本面真的出现了十倍的增长?

  至于估值,更是件困难之至的事。高市盈率未必不好,低市盈率也未必好,PEG的用处多大,都是问题。Z说他没这个本事对2008年的股票估值,难度太大了,但对2005年和2006年的公司价值却有一定的信心:“尤其是2005年,我们认为像万科与招行今后每年的股价至少有30%的成长,这基本上是确定的。”大概这就是巴菲特只愿意跨过极低的栏杆的意思吧。

  Z对肯尼斯·费雪的《如何在股市中逃顶》很感兴趣(见《Value》2008年1月封面故事)。Z向作者学习,至少离开股市1年半,平时主要是认购新股,2008年能有8%的收益也不错(当然能像2007年的15%更好)。

  这与Z喜欢巴菲特的第二个思想的理由很相似。巴菲特认为,如果我们一生只允许作20个理财决策,那一定会做得很好,因为强迫你深思熟虑嘛。

  对于宏观形势,Z对CPI指数的上扬也不乐观。通货膨胀是股市的最大敌人,尽管2007年央行屡次加息,一年多来我们面对的仍是负利率,这是对居民财富的掠夺,央行也许有千万条理由不加息,但必须加息。如果听之任之,那就是学格林斯潘,最后房市和股市还是一起完蛋,只是时间拖长而已。

  Z先生决定2009年年中才考虑进入股市,虽然届时买不买股票还要研究。在此之前,Z认定股市不管如何折腾,都与他无关。

  “这是我们个人投资者的幸运处,可以‘歇业’一大段日子”,Z说。

  而那些资产管理者由于有信托责任,必须继续面对不确定奋力拼搏,祝他们好运。

  说来潇洒,真正放弃日思夜想的股票,Z还是挺痛苦的。这与金钱无关,这几年不管股票大涨还是大跌,Z都要陷入长长的思考,久而久之,Z与股票已有了深深的情感,现在要放弃它们至少一年半,情何以堪。

  Z有个朋友,也挺有投资能力,他在12月的一天抛完了股票,把电脑里的自选股全部删去,想彻底了断。但他失眠了,又被股价的上涨催逼,结果在两天后又把股票全部买了回来(相同的股票,相同的数量)。

  我很能理解这位朋友,不投入,何以收获?当股票成了你的老朋友或情人,有一天你却主动抛弃它们,难度可能不亚于戒烟吧。

  更困难的是,几乎没有谁能在“最高价”(相对)抛掉股票。明天,它涨了,后天又涨了,再后天还涨,这简直是对离场者最大的羞辱。它每天提醒你,你错了,快浪子回头吧,我会原谅你的。

  好在不管是这位朋友还是Z,都有自己的一份事业,他们不妨把本职工作做好,等待另一个大机会来临,尽管这个机会的来临也许是一年半甚至更久。

  我祝愿他们成功,也祝愿在股市中搏击的朋友幸运。这看似矛盾,不过,作为《Value》杂志的主编,也可理解。我希望Z及离场的朋友将《Value》作为纸上谈兵的阵地继续操练,这样凯旋归来(如果可能的话)仍能保持状态。而对Z的行为不以为然,仍想努力战胜市场的人,也继续读《Value》吧,作为清醒剂也未尝不可。

  也许有读者会问我,“主编先生,你一向直言不讳,此时却两面‘讨好’,为什么?”

  其实到了这个地步,大家要考虑各自跨栏的能力了。那些不愿像Z那样做的人,不妨读读本期的封面故事《股市再平衡》,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耶鲁基金经理大卫·史云生,说得很系统很理性。

  再次祝愿《Value》的读者心想事成——尽管,“心想事成”在股市中极有可能是个巨大的陷阱,“事与愿违”倒是股市中经常发生的。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093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