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经典著作《股票作手回忆录》中说:“我知道可能还会跌,但这是一个牛市,我不能失去我的仓位。”既然是大牛市中的一个间歇,为什么不多投入时间和精力,储备好正确的仓位,为下一轮牛市做准备呢。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数据显示,2006年底,沪深两市的账户总数为7854万户,2008年1月这一数字变为11462万户,这期间新增3608万户———2007年一年的开户数,已经接近过去17年开户总数的50%。如果将2007年以后入市的人称之为新股民,其占投资者总数已经超过了1/3,这的确是一个惊人的比例。
然而,在2007年看似波澜壮阔的大牛市下,竟有超过半数的投资者处于亏损,跑赢大盘指数的投资者仅7.26%。冷静分析,亏损的大多数人应该属于追涨杀跌的那一群人。
牛市中的亏损
投资不仅仅需要高超的技术,有时候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是在市场大幅度下挫的时候。投资者在被套之后,通常会有这样的两种反应:一是死守,坚信总有解套之日;二是割肉,迅速了断。两种反应并无绝对的对错之分,重点在于对自己所持股票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新股民常犯的错误是,在买入一只股票时对其相当看好,结果因为长时间不涨甚至下跌,就变得无法忍受而决定卖出。最常见的情况是,卖出之后股价很快就飙升了。如果只是因为忍受不了长期的盘整和下跌而决定卖出,那么在卖出股票之前,试着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手上不是持有股票而是持有现金,这只股票跌到这个价位后,我会不会买进?如果答案是买进,那么你自然不应该卖出了。
事实上,A股历史上不乏大跌,如果不考虑市场早期不成熟阶段的表现,从2000年之后,A股市场能定义为熊市的有两个阶段:第一次是2001年6月至2003年11月,上证指数从2245点下跌至1307点,跌幅42%,持续时间2年零5个月;第二次是2004年4月至2005年7月,上证指数从1783点下跌至1000点,跌幅44%,持续时间1年零3个月。而无论当时的行情有多么糟糕,当指数上涨到6100点时,坚守到底的投资者都笑到了最后,即使是在当时的熊市中,其间也有过几次较大幅度的反弹,并非一路单边下跌。
牛市第三阶段
A股市场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上蹿下跳看似混沌,其实有很清晰的运行脉络,概括起来就是两轮制造泡沫和消灭泡沫的过程。第一阶段是新股民们初生牛犊不怕虎;第二阶段是机构们不甘落于散户之后,制造出大盘蓝筹股泡沫;现在的调整显然已经较为充分,随时准备进入牛市的第三阶段。
业绩、资金和信心构成了牛市的三大要素。首先,上市公司的业绩并不缺乏,在经过2007年超过40%的高速增长之后,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在2008年还将继续增长。
在流动性泛滥的市场,从来不会缺乏资金。现在市场对流动性的担忧主要来自这些方面:一是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否会造成流动性枯竭;二是A股市场今年面临大量的大小非解禁,增加了市场的供给;三是上市公司开始频频涌现出天量融资的圈钱行为,是否将会演化成市场的主流。对于从紧的货币政策,其实投资者有些反应过度,这只是一个基调,并非意味着和过去相比会收缩很多。限售股的解禁会形成一定冲击,但是没有想象中可怕。。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解禁只是表示可以卖出,但不等于一定卖出,如果“大小非”们认为公司股价目前低估的话,自然不会急于卖出。
对目前的市场而言,唯一缺乏的就是信心。将近5个月的连续下跌,已经使得很多投资者,尤其是新股民们的信心丧失殆尽,而市场的反转往往就在大部分人都已经绝望之时。
解套方法论
解套的唯一目的就是赚回初始投资的成本,有的投资者抱定“不熟不买”的原则在一只股票上频繁操作以降低损失,直至盈利,而更富进取性的方法则是换股,寻找熊市中的强势股票,在上涨而非反弹中获取更大的利润。这样做没有壮士断腕的心胸难以做到,但熊市里赢钱,非有此等气魄不可。
其实,解套操作和股票操作并无两样,不同的仅仅是心态。股票一旦被套,资金日渐消乏,投资者心情一般都不会好,或怨天尤人,或唉声叹气,不良心态的影响下,投资者极容易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正确认识自己的个性,采取适合自己的对策才是最好的解套之策。通常的5种解套方法针对的也正是不同个性而设定,五种方法中,第一种是“止损”,最干脆,是一了百了的方法;其次是“换股”,对于不看好的股票,长痛不如短痛,转移精力到更有前途的企业;第三种是“倒做差价”,先卖出,再在更低的价位买回,这样做首先要有经验,而针对的股票则是长线看好的股票,越跌越买,向下降低持仓成本,直至抄到大底;如果心里没底,怕踏空,则应该运用第四种“向下摊平”的操作方法,也是越跌越买,不同的只是不卖出;至于最后一种方法“赔本则不卖”,最适合经验不足的投资者了。
股谚有云,“涨势赚钱,跌势赚股”,对于深跌了的绩优股,现在正是抄底补仓,摊低成本的好机会。(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