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不能简单地把价值理解为价格
——访美国奥本海墨基金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山泉
-红周刊记者 张宇 任洪剑
一篇名为《我不是华尔街的中国“财神”》(参见2006年第39期《红周刊》“人物故事”),让更多的中国投资者结识了李山泉——一位纵横美国资本市场的华裔基金经理。此后,由李山泉执笔的“华尔街之声”更是以全球的视野以及成熟市场的经验,传递给国内投资者更为理性的投资理念。在2007年末进行的读者调查问卷中,李山泉以高人气当选《红周刊》年度优秀作者。
当美国次级债的影响波澜迭起,中国A股沉沦不能自拔的时刻,李山泉应邀回国,让读者能够近距离聆听来自华尔街的声音。在凤凰网的直播现场,《红周刊》对李山泉先生进行了专访。
美国市场正接近底部区域
《红周刊》:美国住房市场成交量本月有所放大,这是否预示着次贷危机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
李山泉:也不能说最糟糕的时候过去了,而只能说联储局和联邦政府采取的措施都在慢慢地起作用了。这些措施在时间上有个滞后,究竟什么时候作用能够完全显现,那就不知道了。如果再过3~5个月还没有显现,美国经济就麻烦大了。至于说美国股市见没见底,现在没有人能够判断。
对股票市场而言,除了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之外,投资者的心理因素也有重要影响。再者说,还有很多外在客观条件的相互影响。如果在这期间爆发一个突发事件,可能会成为一个诱发的trigger(意为“枪栓”),造成一种市场预期——见底了,然后美股市场才会大幅反弹。如果这个事件是负面的因素,又trigger了,则将引发市场继续往下走。这些因素都非常难判断。
《红周刊》:JP摩根最近发布报告说,最近4年大型金融企业破产后,第二年标准普尔往往上涨10%。现在贝尔斯登破产了,您认为标普未来会上涨吗?
李山泉:这是美国市场的一种理论,西方尤其是美国相信自己的这套制度,相信市场的魅力。实际上,一些公司该破产就得破产。为什么不让它破产呢?虽然破产会造成市场动荡,带来很多痛苦,但这个痛苦的过程本身就是为了更健康地发展,这正是市场的魅力所在。越有问题你还越捂着、盖着,那是不行的。回想当年中国的“三角债”,为了保住企业,结果是大家谁也活不好,谁也死不了。破产一方面表明企业的发展跟不上潮流,另一方面也使这个机体本身更健康。现在贝尔斯登破产、雷曼兄弟陷入困境,也可以说美股有见底的迹象了,市场正在接近底部区域了。
《红周刊》:在这时候,美政府的退税政策对民众消费信心应该有不小的刺激作用吧?毕竟美国人每人口袋里多了600美元啊。另外,人民币升值后,美国人还愿意买中国货吗?
李山泉:联邦政府的那个退税措施很没劲儿,这只是对穷人退税,对有钱人来说就没资格享受这600美元的退税优惠,不要说太有钱的人,就是普通有钱人,像我就没法享受这样的好事儿(大笑)。
如果美国经济衰退,中国的出口肯定会受到影响,比如说纺织品受到的影响就很大。一方面,这个行业跟国际时尚潮流联系紧密,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很多竞争,中国货尽管便宜,但别的国家生产成本可能更低,所以纺织品的需求弹性还是挺大的。相对来说,像医药、必要的食品、能源等生产生活必需的要素,需求则呈现刚性。
人民币不断升值,可能在某个时点,突然间中国出口企业日子不好过了。升值对原材料进口有好处,但是企业面临的出口压力更大。目前,印度、泰国、越南等国家也加入到对美国市场的竞争中,中国以前是以价格取胜,现在你卖得贵一点点试试,说不定你销售额马上就不好了,市场份额很快被其他国家蚕食掉了。现在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又没有自主品牌,因此,很难保持长期的竞争力,据说珠三角、长三角一些外贸型小企业已经倒闭了。
投资者对各种理念要心中有数
《红周刊》:如今中国投资者也担心整体经济下滑、企业盈利下降,这加剧了目前A股市场的跌势。从去年10月到现在,沪指已经跌去45%,您对当前的A股有何评价?
李山泉:我没有专门研究过A股市场,不好发表评论。任何判断经过时间检验才能知道正确与否,在此之前容易造成一堆蒙人的东西,所以我现在就是说A股能上2万点,听起来很鼓舞士气,但是怎么证明A股一定能上2万点?什么时候能上2万点?你永远无法准确判断市场。《货币战争》在国内非常流行,但是里面的某些论点我认为是错误的,中国老百姓现在不知道这些东西不对,还奉为圭臬。在投资领域也是这样的,张三讲一个理念,李四讲一个理念,不知道谁对谁错。吉姆•罗杰斯经常说中国将来如何厉害,要赶紧买入中国的期货,还请保姆教女儿学中文。他说的没错啊,但是中国究竟有多厉害,在什么时候变得厉害,他就不管这些了。对这些各种各样的理念,投资者最好自己心里有数。
《红周刊》:价值投资理念一度很流行,有些人不断地在下跌中补仓中国石油,因为他听说这是亚洲最赚钱的公司,没想到却被高位套牢了。
李山泉:这完全是误解了巴菲特。what’s value?从表面上看,价值只不过是两个字,但是每个人对价值的理解不一样。中国石油从48元跌到20元,就算是有价值了?我看这个说法有问题。如果说中国石油跌了50%多就有价值了,那价值投资也就太简单了。有些人学巴菲特,但他的东西你没有真正学到,便宜就叫价值吗?几分钱的股票就有价值吗?如果把价值简单理解为价格,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对企业的估值方法有很多种,最主要是用总资产减去总负债,但是对资产和负债的估计各人有各人的方法,有人考虑了市场折价因素,也有人不考虑折价,这取决于你投资的谨慎程度。我也赞同“好公司随时买”的方法,因为好公司买入的机会不多。可是也不能笼统地认为市场回撤了就是好机会,具体企业要具体分析。以丰田汽车为例,技术的先进性、市场竞争力、企业的专利项目等都是一马当先,这就是我认为的好公司。
《红周刊》:那您在投资好公司时,参考像PE等这些技术指标吗?
李山泉:投资并不纯粹是市盈率的问题,我问你一个问题,如果有两大公司,A公司5倍的PE,B公司PE正无穷大,你会买哪家公司?
《红周刊》:当然是买A公司了。
李山泉:错。这是我们公司对竞聘分析师的博士和CFA们的面试题。其实,你答A错,答B也不对,任何一个答案都可以举出很多反例来。如果A公司属于周期性行业,那么它市盈率最低的时候,可能是它盈利的高峰。因为市场上抛压使得股价往下掉,而这时候盈利并没有改变,就使得它的市盈率变得非常之低。周期性行业要在市盈率最高的时候买,市盈率最低的时候卖(暗含的前提是周期性公司盈利增速大于股价增速——记者注)。再回到B公司,它的收益率是零,一分钱不赚,难道它就没有价值了吗?假设我家的矿业公司突然发现后院山坡上全是金矿,我就坐在金矿上,你说这个市盈率是高还是低?
《红周刊》:您家乡的山东黄金就是去年的大牛股,可是在本轮调整中也下挫了近50%,您在美国主要投资贵金属,给我们讲讲投资技巧吧?
李山泉:我管理的基金主要投资贵金属矿采选类的公司,像黄金、白银还有铀矿等,这些行业都属于资源稀缺行业,而稀缺创造了价值。投资黄金企业要随时分析世界黄金生产情况及各种政治、经济因素对金价的影响。比如说前几年黄金价格持续走低的两大因素:欧元流通后,欧洲中央银行黄金储备小于欧盟各国抛售的黄金,而用堆积法对黄金尾矿的开采又增加了市场供应,短期内造成市场供应非常充裕导致价格下跌。最近黄金期货的下跌则更多是因为前期涨幅过大,做股票的人关注黄金期货的走势,但并非一定要以它为决策依据。
即便黄金价格从每盎司900美元跌到300美元,也照样有盈利的企业。因为这取决于金矿的富足程度,如果这个矿很富足,开采的成本仅70多美元的话,它照样能够赚钱。如果分析金加工企业又不一样了,同样1盎司的黄金,不同的企业加工后,有的卖2000美元,有的卖1万美元,这其中包含着品牌和艺术价值。投资是知识水平的竞赛,真正的投资大师出于投资实践。
监管应有震慑力
《红周刊》:在这场竞赛中也存有内幕交易,对个人投资者很不公平。现在基民很担心专户理财发生利益输送,这项业务美国发展得早,美国证监会是如何进行监管的?
李山泉:专户理财和公募基金间的利益输送,在美国很难发生。首先是美国SEC要求每笔交易都要披露,其次是这种非法交易被查出来后就要严厉处罚。美国的基金公司都有非常强大的法务部,并且监管机制还制度化、计算机化。如果进行内幕交易就根本下不了单。像A股暴露出的这些“老鼠仓”,在美国更是门儿都没有,我太太说你是做这个的,我跟着你炒不就行了,我反复跟她解释这不行的。因为,她下单前要通知我们公司,对她准备买的股票,公司要看看自己90多只基金里有没有基金过去20天内买卖过该股票,现在有没有基金持有该股票,未来10天有没有基金准备买入该股票。等这些繁琐的审批完了后,股票最佳的买入点也已经过了。另外,美国的联邦调查局可以以第三方的身份进行调查,这对基金经理的内幕交易很有震慑力。
《红周刊》:目前管理层对A股市场的监管也在加强,我们相信A股市场将慢慢步入成熟。
李山泉:从新兴市场来看,从不知道股票为何物到发展强大的资本市场,总要经历不成熟的阶段,从业人员的短期利益行为不可避免,但主要问题是政府监管水平不足。中国应按照大国资本市场的思路来设计,而不能仅仅以香港为榜样。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交易不征印花税,只征收资本利得税。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税率不同,如果投资者赚了20%,但税后利润就减少很多,这样,投资者就会考虑长期持有,减少很多短期行为。对基金的短期炒作,管理层更征收惩罚性资本利得,使市场秩序马上确立。而印花税无论投资者赚钱、赔钱都要交税,不太合理。不过,它对财政收入贡献较大,短期内很难改变。
要通过打仗学习打仗
《红周刊》:中国的资本市场很年轻,还要交学费。不说印花税,QDII的出师不利也引起了投资者的很多诟病。
李山泉:QDII的基金经理国外投资经验较少,在与国外接轨中交了学费。但是不能只盯住这一点,而要从中国长期的战略看。中国过去的投资局限在国内,现在中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外汇增长也很快,这就有了对外投资的需求。但我们没有合适的产品,而且也没有这方面的人才,怎么办?那要开始做这事情,要通过打仗学习打仗。我认为一定要放长远来看QDII,不要为了眼下跌破了发行价,或者没赚到钱而否定出海的意义。刚开始时,我觉得QDII肯定要栽些跟头,但是如果坚持下来,对中国应该是非常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