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来源:面包财经
说了这么长时间的减持,今天我们换一下口味,聊一下增持——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增持。
理论上,上市公司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增持,不仅可以加强内部激励、提高员工积极性,还可通过增持行为“顺便”进行市值管理,可谓一举两得。
现实中,员工持股计划亦可作为撬动杠杆的工具。比如,一些公司的高管通过员工持股计划放杠杆,“炒”自家股票。
这里的“炒”字是中性词,打引号的,就是正常买卖的意思。在大A股,用“炒股”这个词来代指买卖股票已经广为接受,也很传神,为通俗易懂起见,姑且用“炒”这个词吧。
今天要研究的公司——美年健康(26.350, 0.39, 1.50%)(002044.SZ),被券商称为“健康体检龙头”。公司的高管们通过员工持股计划买卖自家股票获利颇丰。先从K线图上,简单的感受一下运作轨迹:
这低吸高抛的技巧、娴熟的运作功底,堪称教科书级的操作。
通过员工持股计划杠杆资金,美年健康的高管们赚了多少? 毛估估大概几个亿吧。
资本高手:员工持股计划加杠杆买卖自家股票 董监高获利2亿?
已知:
2016年9月23日,美年健康2016年员工持股计划累计以大宗交易购买方式受让股东北京凯雷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7000万股,成交金额约9.275亿元,股票数量占公司当时总股本的2.89%,员工持股计划增持股票完成。
该项员工持股计划于2017年9月25日锁定期届满,届满后可以卖出所持公司股票。根据公告,截至2017年12月13日,公司2016年员工持股计划所持有的共计7000万股公司股票已全部出售完毕。
另外,根据公司2016年8月30日披露的《2016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11人合计出资额上限占持股计划的比例为33.6%,拟设立的集合资金信托优先级计划份额和劣后级计划份额的目标配比为不超过 1:1。
2016年9月23日至2017年12月13日,也就是公司2016年员工持股计划存续期内,美年健康股价涨幅约56.68%。
求解:
通过2016年员工持股计划的买卖,美年健康的董监高们获利多少?
假设高管们按出资上限比例出资,根据优先级及劣后级配比,估计高管们出资额约1.56亿。
公告中,并没有提及员工持股计划所持股票出售方式及具体时间,假如以届满日到出售完毕日,美年健康股价每日收盘价最低值以及平均值作为计算参考,不考虑相关手续费,有以下参考计算结果:
1)以期间每日收盘价最低值作为计算参考,高管们获利金额约2.4亿;
2)以期间每日收盘价平均值作为计算参考,高管们获利金额约3亿。
也就是说,2016年员工持股计划存续期间,不到15个月,上市公司股价涨幅约56.68%。同时,高管们通过员工持股计划杠杆资金理论上的获利数额可能超过2亿,获益数倍。
再接再厉:加大杠杆,19亿员工持股计划横空出世
在2016年员工持股计划获利了结之后,美年健康开启了新一期的员工持股计划。
根据公告,截至2018年1月3日,公司2017年员工持股计划(云南信托-云起3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股份购买已实施完毕,以大宗交易方式累计购买公司股票1亿股,购买金额约19.09亿元,股票数量占当时公司总股本的3.844%。
以下为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的2017年员工持股计划增持明细:
另外,根据公司2017年11月15日披露的《2017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此次员工持股计划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14人合计出资额上限占持股计划的比例为19.77%,优先级计划份额和劣后级计划份额的的目标配比为1.5:1。
对比以上两次员工持股计划,2017年员工持股计划有非常明显的几个变化:
1)杠杆更大,优先级计划份额和劣后级计划份额的目标配比由1:1增加至1.5:1;
2)规模翻倍,由9亿增加至19亿;
3)高管们出资上限占比明显下降,由33.6%下降至19.77%;
4)参加对象中,除董监高以外的其他公司员工人数增加2倍多。
有员工持股计划资金频繁加持,2017年初以来,美年健康股价涨幅超过1倍。以当前股价估算,美年健康2017年员工持股计划所持股票,5个月内增值约36%。
同理估算一下,假设高管们按出资上限比例出资,根据优先级及劣后级配比,估计高管出资额约1.51亿,与上一次相差无几。但由于杠杆更高,高管们的出资金额参考计算结果已增值约3.62亿,很有可能已经超过上一次的获利数额。
公司股价持续上涨,包括董监高在内的员工持股计划获利颇丰,目前还是双赢的局面。
但今天只讲了美年健康员工持股计划在二级市场的操作,那么核心的问题是美年健康这家公司质地究竟如何?
截止2018年4月23日,美年健康市盈率(TTM)为110倍,市净率为10.39倍,总市值为675亿。
当前一百多倍的市盈率是否被高估?6.14亿元的归母净利润是否能支撑公司当前675亿的市值?此前公司多次进行大额收购,2017年底账面商誉余额高达40.46亿元,这些并购是否货真价实?未来是否有可能出现商誉减值?……
这些问题可以留待以后慢慢研究。(YYL/JW)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