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斑马消费
作者 陈晓京
前几天,天邦股份(8.510, -0.01, -0.12%)从余姚跑到260公里外的淳安县,做了一次大买卖。
这笔在千岛湖边做成的买卖是这样的:天邦股份花1.15亿元从外国人威廉姆手里,买下所持鲟龙科技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鲟龙科技是养鲟鱼的,汉莎航空和欧洲多家米其林餐厅都用它的鱼子酱产品。天邦股份专给鲟龙科技供应饲料多年,从供货商摇身一变成公司第一大股东。
天邦股份这次收购节点也掐的比较准,正值鲟龙科技在1月份第3次IPO被否后,外资股东着急抛完股份撤退,天邦股份只花了溢价9倍价格拿下。
对于鲟龙科技说,委身天邦股份(002124.SZ)也是3次IPO失利后,无可奈何的一个选择。
最好的结果是天邦股份继续收购鲟龙科技股东的股份,完成对公司的控制,不过,对这两年增收不增利的天邦股份来说,有没有能力持续收购,大家都看着呢。
外资大股东受“打击”大撤退?
原本以为鲟龙科技上市能赚个盆满钵丰,没想到连续3次冲击IPO都败兴而归。
作为财务投资人、持股最多的股东,威廉姆•豪斯顿坐在美国办公室里一脸懵逼:提了12年的这个竹篮,终究是打水一场空。
2003年4月,鲟龙科技创立,持股5%的原股东汤姆斯•古利亚斯是唯一外资股东,2006年7月,汤姆斯将所持股股权全部转让给威廉姆•豪斯顿。
其后,威廉姆•豪斯顿又投入等值于337.6万元人民币的美元增加注册资本306.9万元,成为鲟龙科技第一大股东。
算算这12年里,威廉姆•豪斯顿先后三次对鲟龙科技出资,耗费投资成本1125.65万元,他不参与公司日常生产经营,只是一位单纯的财务投资人,应该最希望看到手里持有的股份,能在上市后一夜暴增。
可是,他可能并不知道,国内监管层对于农业企业的审核越来越严苛,上市门槛已经越来越高。
斑马消费注意到,最近几年来,农业企业在国内上市被否成为常态,最近就有云南神龙被否,如意情和安佑生物也是命运悲惨。
鲟龙科技的命运也是如此,从2012年到今年,先后3次拟上市融资,第一次被曝关联交易、财务造假等戛然而止,后面两次也因诸多不确定性惨遭“滑铁卢”。
要说鲟龙科技产品鱼子酱确实很赚钱,去年的产品毛利率高达75%。
威廉姆•豪斯顿显然失去了信心,他将所持公司23.80%股份,以1.15亿元转给天邦股份。
从行业惯例来说,此次转让方的股权增值率 918.31%(不包含分红),这笔交易价格不算很高,结合在今年1月公司再次IPO被否不久后就着急抛售,说明威廉姆•豪斯顿对这笔12年的财务投资早已疲惫。
天邦股份入主“接盘”打啥算盘?
斑马消费曾接触过一家鲟鱼养殖企业,企业主告诉我,在鲟鱼养殖领域,最大的开销是饲料,每天必须投喂,每年根据可取卵鲟鱼的数量来确定鱼子酱生产量,投入大、周期长和见效慢,注定鲟鱼养殖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
这家企业主也因此背负各种银行贷和民间贷,每到账期临近就着急拆东墙补西墙。
从屡次拟上市融资的情况来看,鲟龙科技和上述这家企业的状况一致,如果没有资金可持续供应,很难说能扩大对海外的销售量,为股东们创造更多的利润。
招股书显示,2015年至2017年,鲟龙科技销售收入分别为 1.2 亿元、1.39 亿元和 1.54 亿元,同期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为4074万元、3947万元和5351万元,于此来看,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增长速度是比较慢的。
销售增长缓慢,寄予厚望的上市融资被否,可能正是这样的因素,做了10多年供应商的天邦股份选择此时出手。
天邦股份(002124.SZ)突然出手拿下公司第一大股东的位置,到底打的是什么算盘呢?
天邦股份在关于此宗收购案的公告中透露了两点信息:一是帮助鲟龙科技收并购以扩大规模,而是加快自身水产品及猪肉产品的销售。
这可能有点吹牛,因为鲟龙科技目前没有实控人,天邦股份如果不继续收购鲟龙科技的股份完成对董事会及管理层的控制,那都是纸上谈兵,而这需要花大价钱。因为公司的机构股东红苹果投资、新干线传媒和亿都创投等早已虎视眈眈。
然而,天邦股份最近两年业绩波动比较明显,2017年报显示, 2016年至2017年,其营收从23.70亿元增至30.61亿元,同比增加29.13%,但是,同期的扣非净利从3.37亿元跌至2.35亿元,下滑30.39%,增收不增利的状况比较明显。
在收购鲟龙科技23.8%股权之前,天邦股份曾斥资2亿元拟收购中国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20.4%股权引起宁波证监局的问询。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