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别管有多少人反对‘救市’,也别管反对救市的声音有多么义正辞严,头头是道,股市的单边下跌,正在伤害投资者,这才是‘最坏的结果’
4月的股票市场指数大跌,引发市场一片哗然。于是有“救市”与“不救市”之“争”——“政府到底能不能救市”、“中国股市到底着了什么魔了”,种种疑问,不但渐渐烤热财经媒体,而且就像一根不断抽打股市这只“陀螺”的鞭子,伤人,同时自伤——恰如波德莱尔的名句:“我是伤疤,又是匕首!我是耳光,也是脸皮!”
事实上,中国的股市从来就不是一个完善的市场,从任何角度来衡量,它都不是,至少,它不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股票市场。这可以从三个市场原则来给出判定。
首先,在我们国家,长期以来资本市场一直都没有独立的法治体系。从表面上看,地位似乎无可挑剔,但实际上脱离了《公司法》(《国资法》讨论了好多年,始终无法提交表决),一部《证券法》,外加一部《基金法》——对外,算不了数;对内,当不了家。当今世界,只有我国的现行法规还不能完全涵盖资本市场以及各种现有的证券投资品。
其次,中国股市仍是“卖方市场”,而非买方市场。换句话说,这是一个融资市场,而非投资市场;而且卖方只能是中央政府,或是中央政府指定的交易机构。但真正的市场,交易无一不是由卖方和买方所共同完成、共同参与的。股票本身只是种“提款权”,它是为了消耗并且创造特定的经济资源而形成一个交易体系的有价证券。因此,由政府机构完控证券交易的卖方,责任非同小可。
在中国股市,多年以来的缺陷,也无非就是它更看重的是卖方的利益与权力,却不重视保护买方利益与权利。几年前我曾经在本栏中分析过,在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着“规则性空头”。而现实利益使政府机构作为“参与者”之一,必须时时警惕股市上涨,由此“逼空”股市。这一现象,至今并未缓解。
如果中国股市必须健康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立市”的重点、“立市”的方向、“立市”的文化、“立市”的责任,转向买方——要为买方服务,让买方的意志决定市场的一切。
立市18年来,其实我们只建立了半个市场,市场越发展,风险越明显,而且风险越来越大,近期的“救市之争”,说到底就是“完善市场”之争。
中国人有一句损人的话,“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意思是事情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是见识过,略有了解。如果把中国股市比作成一块大肥肉,我敢说,的确还有不少人不但没吃过这块肉,他们甚至没有仔细想过,这头猪是怎么“跑起来”的。要想了解中国的股票市场,你必须亲自到这个市场中参与几年,从小股东的角度,去体会它的问题到底何在。
很多时候,真正驱动中国股市改革发展的力量,只有资金;大量的投资者,对投资只是略懂一点皮毛,但是他们有的是时间,所以当他们进入股市,最终的结果,就是成为市场中被永远沉淀的成本,为企业融资、券商佣金、印花税、基金管理费用计提……这些他们永远理解不了的极其高昂的交易成本“埋单”。当他们在股票二级市场不断亏损以后,才能体会到市场的残酷。
中小投资者很难过,而机构投资者同样如此。比如,受到“T+1”交易规则的限制,我国的股票类基金无论加仓或是减仓,根本没有对手盘,仅此所导致的“冲击成本”高得惊人。不少股票,一买就涨停,一卖就跌停,“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对于一个交易制度还不完善的市场而言,推进市场进步的任何办法,其实都是“救市”,都需要进一步深化交易制度的建设,改善市场投资主体的权利结构。
说点实际的,据业内统计,自2007年11月到2008年3月,连续5个月的市场回调,深沪两市市值共跌去12万亿元,其中,中小投资者的损失不算,其他机构的损失也不算,在申购与赎回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基金持仓的净值累计损失同样惨烈。
反思近两年的“大行情”,998点之下,我们不算;到6214点,再到3200点一线,A股涨升的真相是“涨五(千)跌三(千)”,暴涨,然后是暴跌。
在此期间,中国股市中的资本积累以及投资规模的积累,相当不易,对于股市来说是极为稀缺的资源,对于行业来说,是无数精英的心血。“十年之田,而不偿也”,难道就这样白白地跌没有了?或许几年以后,我们自己都不敢相信这都是真的。
资本市场的强大的基础,不仅仅是企业的贡献,也需要政府的贡献。要知道,“弱国无牛市”,“救市如救火”,只有真正保护好市场交易的成本,保护好所有参与者的资本利得,才能在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将要降临之际,让更多的民间资本生存下来……
别管有多少人反对“救市”,也别管反对救市的声音有多么义正辞严,头头是道,股市的单边下跌,正在伤害投资者,这才是“最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