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证监会发布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后,大小非上市受到了一定限制。但由于这不是法规性文件,因此未明确处罚原则,所以对大小非抛售缺少刚性约束。正由于此,才出现了宏达事件。尽管证监会已开始立案稽查,但可以预计,由于缺少法律依据,这种调查只能不了了之。
其实,宏达股东的行为并无多少可指责之处,不抓住机会及时抛售,不符合股东利益,对宏达这样天天跌停的股票,尤为如此。倒是交易所未对所有"大小非"账户进行技术锁定,是值得商榷的,宏达这两个"大小非"股东,犹如许霆碰到的那架ATM,是交易所的"ATM"先出错,才导致他们的违规行为能顺利实施。
大小非之所以让市场感到压力,是它增加了供应筹码,使股价只能不断向下寻求平衡。宏达股东当天抛售量占总股本比例分别高达1.40%和1.35%,对宏达股价压力可想而知。但令人奇怪的是,已连续7个跌停的宏达股价不仅结束了跌停,且迅速由绿翻红,直冲涨停。有大抛盘必有大买盘承接,否则只能躺在跌停板上,那么是谁勇敢地担当了这些巨量抛盘的接手呢?而且一个抛出,一个接下,不仅不让宏达股价下跌,而且要把它拉到逼近涨停。散户显然没那么大能量,这个有力的推手,非机构莫属。那么这些机构为什么能与那两个大小非股东如此默契,完成巨量股票易手,难道是纯粹的巧合?如果每个公司大小非抛售都能创造这样的奇迹,那证监会的限制完全是多此一举,减禁非但不可怕,相反倒是推动股价上行的大好事了。
事实上,在已出现的一些大小非减持中,随着股价拔高,经常可看到的是大小非的减持公告,投资者一次又一次上其老当。这说明,大小非减持与股价走势密切配合,其背后隐藏着大量内幕交易,存在着大量不可告人的利益输送。因此宏达事件中那两个大小非股东违规抛售股票要查,但更重要的应是结合当天股价走势,查清是谁接过了他们抛出的股票,请他们证明自己的清白。显然,只有抓住了这个要害,宏达事件才能得到妥善解决,大小非违规减持事件才能有效减少,投资者的利益才能真正得到保护。
□ 周俊生 新闻晨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