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7月4日,在广东东凌集团旗下的华南粮食交易中心,技术人员正在进行紧张的准备工作,以利用周末对公司的电子交易系统进行技术调试,来适应即将实施的《大宗农产品(000061,股吧)进口报告和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办法》”)。
该《办法》将从8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商务部首次就大宗农产品的进口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该《办法》的实施,可以帮助国家相关部门及时掌握农产品的进口信息,从而随时跟踪市场,及时进行调控。
化解企业压力
“新办法的实施,对我们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们能够利用公开的信息,综合研判,从而及时调整我们的交易计划,进而最大可能地跳开外商的套利区间。”东凌集团的专业经理人侯勋田在接受本报记者的电话采访时表示,对于一家年粮食期货交易将达2000万吨的企业来说,“这个法案来的正是时候”,而他本人也接到通知,不日将赴京接受商务部的业务培训。
据侯勋田介绍,在目前国际大宗商品暴涨和国内通胀压力下,国际市场上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对国内市场都有可能形成威逼之势。他对记者回顾了4年前的那场“大豆风波”。
2004年3月,中国大豆采购代表团即将从美国采购进口大豆。受国际炒家的哄抬,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期货的价格,每吨从先前的约220美元暴涨到391美元。然而,就在中国企业签下高价进口合同离开美国之后,整个国际市场大豆价格随即暴跌,最高下跌了125美元/吨,最终造成参加采购的各家中国企业损失惨重。
侯勋田告诉记者,等这一制度完全实施之后,各家企业的采购信息经商务部备案,对整个行业来说,等于是有据可查。假如再有类似的“大豆之战”,中国企业可以利用这一信息平台,及时做出综合预判,完全可以放弃美国,转赴阿根廷、巴西等国,采购大宗的同类农产品。
“加强进口监测预警工作,及时掌握国内供给缺口和国际市场价格走势,有利于指导企业掌握进口节奏,既保证国内市场供应,又将有利于避免高价进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张新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为缓解国内部分农产品的供求矛盾,我国农产品进口大幅度增加。然而,在国际市场石油、粮食、食用植物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输入型通胀压力明显。在专家看来,商务部此时出台这个政策,可谓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阻遏价格传导
根据《办法》,我国近期将主要对大豆、油菜籽、豆油、棕榈油、菜子油、豆粕等6种产品实行进口监测和信息报备。对此,北京中期期货公司高级分析师丁丁表示,这6种农产品可归油脂油料类,而我国正是油脂油料的生产大国、消费大国,也是进口大国。
据介绍,去年我国大豆、豆油、棕榈油进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至此,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进口量占国际市场贸易量的1/3,而大豆进口却呈量减价扬趋势,主要原因是商业信息严重不对称。
由于对国际市场行情缺乏准确的把握,国内大豆加工和贸易企业在做决策时,往往主要参考美国农业部或外商提供的市场数据。同时,国际粮商和芝加哥农产品期货市场,对中国何时进口多少大豆、何时在芝加哥结价,却掌握得一清二楚,这就给某些国际粮商及投机基金操纵价格、套取高额利润提供了可乘之机。相反,中国的企业对此却束手无策。
“《办法》的颁行,便于政府针对进口的大宗农产品,在行业库存—企业需求—市场供应—产品价格之间,开展有效调控。”北京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温晓红表示。
各自为政、各立山头的农产品贸易,不仅使企业容易遭受不当损失,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国内的通胀压力。张新民还是以大豆为例分析,我国近期的大米、小麦等基础农产品价格平稳,供求关系基本平衡,但大豆价格却一直上涨过快,主要原因是我国65%的大豆需进口,由于对国际市场有较高的依存度。这样,国际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投机性交易的增大,以及由此引发的农产品价格的波动,都直接传导到我国。而《办法》的实施,将会掐断这一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