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红色星期四”换来了一个“黑色星期五”,几番沉浮之后,5000点大关还是失守。在指数的起起落落间,我们来观察一个现象:一边是中国平安等中资机构想逢低吸纳国际性金融机构的股份,而另一边则是大鳄在二级市场逢高减磅中资股。这种情形下,此前进入中国的PE们的下一步动向又会是怎样呢?
一、中资机构往外冲
近期,趁美国次贷风波机会低吸国际金融机构的股权成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投资。这种情况下,中国平安成了中资机构的一只领头羊,其11月29日公告,已通过二级市场购入富通集团9,501万股股份,占其已发行股本的4.18%,成为富通集团第一大单一股东,总代价为18.1亿欧元。这一收购意味着中国保险公司首度投资全球性金融机构,也是继今年7月国开行入资巴克莱银行以来,中国金融企业入资国际金融企业的第二大项目。这是平安保险在短短一个月内,第二次入股中国境外的基金管理公司。就在本月初,香港基金管理公司惠理集团(香港交易所代码:0806)作为第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平安作为惟一战略投资者,购买惠理集团1.44亿股,占惠理集团发行后9%股份,涉及资金约11亿港元。
二、中资股被减持风潮
相形之下,中资股在香港市场上被大鳄们减持的风潮,则令人无奈:(1)淡马锡的退出。11月27日,新加坡淡马锡在香港减持了中国银行10.82亿股,套现约45亿港元;11月28日,继续在香港市场出售中国建设银行总价2.55亿美元股份;近日,淡马锡控股再度抛售8000万股中国远洋H股(统计显示,这已经是淡马锡第7次抛售中国远洋),套现21.6亿港币。淡马锡一周内通过三次抛售港股中资股,套现已达86亿港币;(2)巴菲特减持中石油:今年8、9月份,巴菲特曾经连续7次减持中石油股权。巴菲特2003年在美国及香港证券市场大笔买入中石油股份,持股比例曾高达11.05%,为中石油最大的外资股东。但是到今年9月底,巴菲特持有中石油H股股权已经下降到3.1%;(3)从9月到10月短短一个月时间内,亚洲首富李嘉诚也连续7次大手笔抛售南方航空(行情,股吧)股份,11月8日更是第8次减持580万股南方航空。而从11月7日到11月12日,长和系还减持了5400多万股中国远洋股份,其持股量已降至7.34%。另外,李嘉诚还通过长和系于11月7日及9日共减持7026.9万股中海集运股份,持股量由13%降至10.75%。
三 、外资PE意欲何往
面对新潮流,此前进入中国的外资PE们,近期似乎有些低调。以凯雷与黑石为例,久拖未决的凯雷收购徐工案依然没有结果,凯雷有关人士表示,“我们仍在等待商务部的审批,我们没有放弃。” 9月11日,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旗下三家上市公司蓝星清洗、沈阳化工和星新材料(行情,股吧)曾同时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蓝星集团将引进全球最大私募股权基金——黑石为战略投资者,增资最高达6亿美元认购蓝星集团20%的股份。此后,双方的合作也一直很低调,沈阳化工(000698)一度有过定向增发的议案,后来也于10月31日公告表示:延长非公开发行股票决议有效期限及变更股票定价基准日。
中国是流动性过剩,西方则是流动性紧张;同时,中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严重不足,而西方则供给过剩。这恰是达成“双赢”的好时机,许多机会由此诞生。
(东方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