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申万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
桂浩明
自从12月4日权重股出现一波像样的启动行情以来,有关市场风格是否出现转换的讨论就一直很激烈。虽然上周股市连续下跌让那些坚信大市值股票将取代中小市值股票成为市场热点的投资者倍感沮丧,但出现在本周一的权重股再度启动,又一次提振了他们的信心。
不过,刚启动的权重股在周二又再度走弱,这不仅令这次具有风格转换特征的行情戛然而止,也使得更多的投资者陷入了沉思——为什么市场风格就是转换不了呢?
其实就风格转换而言,简单说就是市场热点的切换。今年以来,中小市值股票一直表现较好,而大市值股票的走势则相对弱很多。表现在市场风格上,就是权重股滞涨而迷你型小股票持续活跃。
这种局面,在过去也是很常见的,只是一般它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一段时间后热门品种与冷门品种就会出现变化。在2007年的时候,中小市值股票一度表现十分强悍,个股行情令人目不暇接,但“5·30”过后,此类股票的走势明显转弱,而大市值股票则强势崛起,并且延续到了当年的10月份。
应该说,在多年的实践中,投资者也已经习惯了这种个股与板块间的风格轮换。但是到了今年,似乎一直是中小市值股票比较活跃,大市值股票则相对滞涨。在7月份的时候,大市值股票曾经有过一次发力,当时很多人也认为这就是今年市场风格转换开始了,可是不久之后股市持续大跌,大市值股票也普遍大幅调整。10月份以后,中小市值股票又慢慢活跃起来,但大市值股票却还是难见起色。出现在12月份的两次权重股上涨,尽管也被寄予厚望,但结果仍被证明只是“一日游”。
实际上,今年市场之所以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风格转换,最根本的原因并不在于中小市值股票行情太强,而是大市值股票走势太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格局?简单分析一下,原因可能有这样几个:
首先,今年虽然股市总体表现不错,但驱动股指上行的主要动力,不是上市公司表现出来的良好业绩,而是投资者基于宏观面与政策面而对未来持有的良好预期。这样的背景,也就决定了市场操作的重点更多集中在业绩复苏及成长性突出的品种上,而经营稳健、业绩起伏较小的品种,则相对不那么受主流资金青睐。由于权重股多数属于这类稳定增长的股票,一方面,它们现在的业绩较2007年高峰时有一定的下降,同时它们当前在经营上又不具备很好的弹性,这就难以带来题材,也就无法让投资者产生想象空间。也就是说,当下大市值股票的弱势,与整个市场环境有关。
其次,从今年各路资金的市场表现来看,机构资金还是相对比较谨慎的,这恐怕与它们认真汲取了去年的经验教训有关,但正是这种谨慎,也导致了它们操作上进取心不足。且不说上半年因为机构明显缺位于中小市值股票行情而导致业绩整体落后大盘的局面,即便是到了下半年,机构在对权重股的操作上也是更多地体现了平稳的一面。而与此同时,因为今年市场题材多,加上到四季度创业板开市,中小市值股票中不断跑出黑马,形成了明显的财富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人们看到了权重股所拥有的估值优势,但是因为缺乏财富效应,也就难以激发资金的参与热情。应该说,真正意义上的风格转换,只有在市场对后市持十分积极的态度时才会出现的,这个时候大家都想着找那些还没有上涨的股票。但现在,不少持有巨额资金的机构的谨慎心态,使得风格转换只能停留在想象中而缺乏实质性的推动力。
最后还有一点,随着创业板的高价发行以及上市后持续遭受爆炒,在某种角度上可以说市场出现了“股价分置”的局面,即中小盘股票的市盈率被公认为可以而且应该远远超过大市值股票。同样是高市盈率发行,招商证券[30.81 0.00%]上市不久就破发,而吉峰农机[66.05 -5.29%]则可以翻番。在这种看似不合理的现象背后,是“中小盘股票溢价、大盘股折价”这一模式的再确认。虽然大家都清楚依据这种模式来买卖股票是不理性的,但只要它能够存在,就有其存在的理由。而这样的氛围,显然是不利于大市值股票启动的。于是,市场风格转换也就变得更加不容易了。
当然,从一个比较长的周期来看,市场出现风格转换是必然的,但是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这种转换的出现又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关注风格转换是必要的,但不应该过于强调风格转换。
事实上,大家还是要多研究当前市场的特点,看清风格转换之所以困难的原因,从而更好地来把握行情运行的脉络,不因为错失投资机会而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