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打响“做空”第一枪
近几日,A股盘中再现大幅波动,投资者不免心生疑虑:难道保险机构又在减仓?投资者之所以如此敏感,正是因为对今年来保险机构的“神奇”操作感到心有余悸。
11月19日,大盘经过3个月的顽强反弹,站上3300点的整数关口。然而,就在此时,中国平安却陆续发出赎回基金的指令,从19日开始后的一周内,其手握的近100亿元规模的基金及股票资金悄然离场。市场解读为:中国平安打响了“做空”第一枪。
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时期,上证综指重新站上3300点整数关口,离3478的前期高点仅一步之遥。就在投资者期望大盘一鼓作气再创新高的时候,机构的减仓行为引发大盘动荡,11月24日,沪深股市突现近几个月少见的大跌,很多投资者始料不及。
有投资者留意到,这种情形犹如8月大跌的“情景再现”。当时的情形是:A股自年初起就一路小跑,呈现单边上扬态势,8月初便站到了3400点的高位,市场做多氛围日趋浓厚。
8月5日,大盘站上3478的年内高点后,开始出现调整,不少投资者都以为,大盘只是短暂停留喘喘气而已。但10日下午收盘后,某券商发出信息显示,当日保险资金出现大规模赎回,其中仅中国平安一家就赎回80亿元,中国人寿也有一定额度的赎回。紧随两家保险巨头,其他机构纷纷减仓。
这被市场解读为保险机构集体看空。大机构资金动向的示范效应,犹如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小机构、散户接到这个信号后,恐慌情绪上升,纷纷进行抛售,随后大盘一路直下。这一波调整贯穿了整个8月份,使得大盘元气大伤,直至今日,大盘几经努力也未能重返3478点高地。
但出乎意料的是,事后发现,在8月20日左右中国人寿又开始进场了,短短一周内,中国人寿分四批申购了规模约为200亿元的指数基金。而中国平安也在8月25日申购1亿份左右的偏股型基金。8月27日,媒体曝出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通过大规模申购指数型基金迅速抄底的消息。
暴跌时迅速逃顶,市场处于低谷时又果断抄底,保险机构的“先知先觉”,受到一些市场人士的顶礼膜拜,有人将其奉为“股市先行者”,精确地预测到了市场走势。但同时,也有大量投资者指责保险机构,利用自身在资金方面的优势左右市场,不顾散户死活。
精于波段操作
为何险资总能机敏逃顶而后率先抄底?面对各方议论,中国平安辩解称,这源于其波段操作策略。
事实上,早在今年8月,中国平安副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德贤在公司半年报发布后接受专访时就提醒说,需要关注海外经济出现反复。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让中国平安早在年初就制定好了投资策略,即“在2800点至3400点之间来回做波段”。陈德贤,这位曾在巴克莱、新鸿基、百富勤、渣打投资先后担任基金经理、投资总监等要职的投资高手,当时就对记者说,沪综指探到2800点区域相对合理,超过3400点相对偏高。事实上,今年8月初上演的机构撤退大戏,中国平安正是始作俑者之一。
由此看来,逢低点进场,高点逐步减仓,在2800-3400点间进行波段操作,也是中国平安投资策略的表现。
市场人士分析,今年上半年,市场以单边上涨为主,因此保险资金的主要动作是加大投资力度。而到了8月初,中国平安及时减仓,兑现部分收益,令其三季度收益颇丰。中国平安也表示,第三季度,国内股票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公司主动应对资本市场变化,较好地把握了投资时机和节奏,为公司利润做出积极贡献。
有券商金融行业分析师解读说,虽然保险资金作为长线投资,“买入并持有”是其最主要的操作方式,但从目前市场环境来看,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进行波段操作成为保险机构的不二之选。
不过,与8月的保险资金集中撤退不同的是,11月份的这次波段操作中,中国平安却唱了一出“独角戏”,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并未随其同行。从基金、券商的信息反馈来看,中国人寿、中国太保目前没有明显的赎回动作,持仓较为平稳。一位与保险机构常有沟通的资深保险研究员对记者说,从目前中国人寿较稳的持仓动态来看,说明保险资金并非真的看空市场。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沪综指11月24日下跌后又迅速出现反弹,随后展开震荡,而非复制今年8月的大跌行情了。
动态调整的“小动作”
那么,以中国平安为代表的保险资金又是如何进行波段操作的?
据业内人士透露说,保险公司的投资流程大致是:保险公司下设投资决策及资产负债匹配两大核心委员会,每逢年初定下一整年的投资战略,对每个投资组合(债券、基金、股票、银行存款等)设定大致的比例上下限。
而大多数保险公司对投资有内部考核标准,对权益类投资主要是依据基金指数和沪深300指数。这也是为何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保险巨头喜好偏股基金,尤其是高风险的ETF指数型基金。
“对于保险资金,如果一年能做对两次大的决定就够了,关键要看得比较准。”一家大型保险公司投资部负责人说,中长期看好经济复苏,但短期内会根据宏观经济指标、技术指标等,对投资组合进行动态调整。这也被业内称为“小动作”。
据了解,在具体波段操作上,中国平安等保险机构先行买入上证50指数成分股,建仓完成后,再申购指数基金。而指数基金必须被动大量买入权重股。此时,市场上形成做多氛围,指数开始上行,各路投资者开始购进股票参与做多。
随着大盘的上涨,当涨幅达到机构所预期的幅度,保险机构就开始逐渐减持手中股票。随后,他们又开始大规模赎回基金。在大额赎回压力下,指数基金被迫抛售股票。再加上大机构赎回股票本身就是看空信号,其他投资者纷纷跟随卖出,市场开始出现下跌。而等大盘调整到一定幅度,大机构再次进场抄底,又开始了下一轮的操作。
有媒体将这种操作方式形象地比喻为“割韭菜”,利用波段多次操作,其要点是绑上基金,通过申购和赎回基金时,使得基金在股市上被迫跟随操作。
当然,并非所有的保险资金都能精于此道,也有看走眼的。某保险公司就一贯主张保守策略。在今年一次内部会议上,该公司高管直言:宁可踏空,不可犯错,落袋为安。正是这十二个字的投资方针,让这家公司今年上半年权益类仓位最低控制在5%以内,“踏空”了行情。
(彭超 黄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