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为什么保险监管机构在创业板初创不久,就要求险资对创业板股票“另眼相看”呢?
按理,对于截至2009年12月25日仅有36只创业板上市股票的创业板市场,险资应当大举入场。一方面,为确保创业板开市成功,率先遴选上市的股票都是人们所说的优中选优,从公司治理、行业前景到盈利能力都经过了发审委专家的认真审核、反复把关,高成长性更是这些创业板股票吸引市场的金字招牌;另一方面,创业板自2009年10月30日开市以来,迄今运行已近两个月,不少股票已经经历过市场大幅振荡的洗礼和考验,二级市场定位似乎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即便如此,创业板股票仍没有得到保险监管机构的垂青。那么,不允许险资购买创业板股票究竟说明了什么?
不允许险资购买创业板股票,说明了保险监管机构对目前以市场化为基础、不进行任何窗口指导、脱离公司内在价值的高市盈率新股发行价的不认可。创业板首批28只股票的平均发行价为25.425元,平均发行市盈率为56.7倍,而第二批8家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则高达83.59倍。这就是目前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后出现的惊心动魄的景象。之所以出现这种景象,一是大幅提高发行价对发行公司和承销商都好处多多,发行公司可以获得超募资金,比如创业板第五批6家公司实际募集资金总额约42.9亿元,超募比例达248.5%,刷新创业板新高,而承销商在完成计划募集资金数额之外,帮助发行人超募的资金越多,分档提取的承销费就越高;二是由于新股的遴选仍属垄断行为,计划方式的新股供应与市场化方式的发行定价,让新股定价机制出现扭曲,市场的价值杠杆无法对抗新股的计划供应,新股发行价畸高无可避免;三是由于新股的计划供应,使得一级市场上的新股仍属稀缺资源,数以千亿甚至上万亿申购资金“围剿”一只新股的现象屡见不鲜,低达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中签率,以及上市后仍有起码四五成以上涨幅的赚钱效应,意味着只要是新股就不愁发不出去,也意味着要想让发行价畸高的新股,在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以便通过“市场之手”校正高市盈率发行的格局,无异于痴人说梦。尽管当前这种发行市盈率逐浪走高的景象在资金充沛的情况下仍可持续,但一旦资金面趋紧,新股发行价上聚集的泡沫将会迅速破裂。或许正因为如此,保险监管机构才明令禁止保险资金购买创业板股票,这也是热衷“打新”的保险资金一直缺席创业板新股发行的重要原因。
不允许险资购买创业板股票,也说明保险监管机构对二级市场上的创业板股票投资价值的不认可。既然不允许保险资金参与创业板一级市场申购,当然也就更不会允许保险资金参与二级市场投资了。目前创业板二级市场究竟是怎样一种景象呢?截至12月25日,36家创业板股票的平均市盈率为103.05倍,而这些创业板股票中的大多数,与中小板股票本质上并无差异,只因为上市的“板”不同,就获得了远超中小板的非正常估值,这些股价普遍处于30元到70元区间、在发行价泡沫基础上继续泡沫化的股票,对险资而言已没有任何吸引力;与此同时,创业板市场操纵现象不断浮出水面,继深交所对涉嫌操纵吉峰农机(300022)的账户实施限制交易后,不久前又再度出手封杀涉嫌操纵网宿科技(300017)、银江股份(300020)的账户,创业板市场屡屡出现的操纵行为说明,规模小、盘子小的创业板市场,正在沦为一些炒家恣意炒作的疯狂场所和游资博傻的地方,市场弥漫的炽烈炒风不仅加重了繁荣表象下的危机,也使得投资创业板股票近乎刀口舐血;此外,整个创业板市场呈现出的齐涨共跌、暴涨暴跌的初创市场特征,也让保险监管机构不敢轻易放行险资进军创业板。
在2009年即将过去的岁末,保险监管机构要求险资对创业板股票“另眼相看”,这种鲜明的政策引导,对那些仍沉迷于创业板昏天黑地炒作中的投资者无疑是一个提醒:我们是否可以像保险监管机构监管保险资金那样,从安全第一的角度“监管”我们手中那点“血汗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