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两大软肋
基金公司在专户市场推出所谓“对冲基金”的热情正日渐高涨,但对于自己运作该类产品的软肋,多数公司选择了“视而不见”。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自去年开始‘一对多’专户产品在销售上遇到的巨大压力。”某基金公司专户总监告诉记者,“产品同质化和平均业绩的不如人意,加上券商集合理财等多种行业外产品大量发行的冲击,‘一对多’专户如果不能在产品设计上有所创新,很难销售出去。所以,一旦有了新的创意,大家就一窝蜂地模仿了。”
该专户总监同时指出,对于基金业而言,有两大软肋制约其在股指期货套利策略上的拓展:第一大软肋,就是人才。尽管基金公司去年招兵买马,引进了不少期货界投资专家,但很快他们发现,这些期货投资专家对A股不甚了解,完全无法实现基金公司利用股指期货和A股波动进行套利操作的预期。第二大软肋,便是股指期货套利策略中最重要的模型建立。虽然许多基金公司都宣称自己建立了完美的套利模型,但基本上都是根据过去某一年或者几年的市场变化设计,在波动性很大的A股市场,其未来的有效性无法验证,从而隐藏着巨大的投资风险。
而正是考虑两大软肋的存在,该专户总监所在的基金公司几经论证,最终放弃了对潮流的跟风,尽管这将在公司未来“一对多”产品营销上造成巨大压力。为此,该基金公司已经将“一对多”业务今年的发展定位为巩固现有的客户上。
需求仍旺
尽管基金业在运作所谓“对冲基金”上存在软肋,但来自客户的旺盛需求,依然推动他们不断推出该类产品。
以某基金公司为例,尽管其未主动推出包含股指期货投资策略的专户产品,但却有“一对一”的客户主动提出,要求他们为自己量身定做该类产品,并对股指期货套利的收益率抱有很大期望。无奈之下,该公司专户团队不得已设计了一款包括股指期货投资的“一对一”产品。
“在与客户的接触中我们常常发现,尽管他们知道股指期货投资风险很高,但他们的兴趣依然十分浓厚。尤其是国外对冲基金频频制造暴利的神话,让他们很期待中国也能推出这样一款产品。”某专户经理表示,“其实,这些客户并不了解股指期货套利的规则,他们往往把它想象成一个很容易谋取超额收益的方法。”
而事实上,应客户需求而生的所谓“对冲基金”,在实际运作中并未实现“对冲”。以前述“一对一”产品为例,成立后在股指期货市场一共只下过两单,为控制风险便不再涉足股指期货;而某打出股指期货套利牌的“一对多”产品,成立至今也不过在股指期货市场下过四五单而已,蜻蜓点水般的操作自然对产品业绩无法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