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9月中金所成立以来,沪深股市就经常拿股指期货说事。“5·30”以后大盘蓝筹领涨更是被冠以“股指期货抢筹行情”的美誉。10月18日以来的指数下跌也被认为是股指期货推迟上市惹的祸。股指期货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
笔者并不否认股指期货对HS300走势具有短期影响,但不应过分夸大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力。
让我们回顾一下2007年的股市行情。年初到“5·30 ”之前是一波重组信息满天飞的低价股行情,大盘蓝筹股的涨幅显著弱于指数,并未显现出股指期货对于指数上涨的推动力。
始于“5·30 ”的一波调整行情的导火线是股票交易印花税的上提。从市场自身的情况看,连续快速上涨后的调整也是必要的,这与股指期货没有必然联系。这段时间,前期被爆炒的中低价股大幅下跌,而基金净值表现出良好的抗跌性。经受了风险教育的股民大量地转为基民,直接导致了“5·30 ”以后的蓝筹行情。
“5·30 ”以后大盘蓝筹股集体高歌猛进,被誉为“大象起舞”。财富效应迅速壮大了新基民的队伍,基金经理们不得不“理性地参与到群众运动当中去”,直至两市平均市盈率接近60倍。这轮上涨与其说是股指期货抢筹行情,不如说是资金推动型蓝筹泡沫行情。
2007年8月,美国的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引起中国领导人对国内资产泡沫的关注。2007年9—10月,温总理两次直接谈论股市,提出要防止资产泡沫,也要防止价格大起大落。10月18日,机构投资者的资金流出主导了一轮下调行情。连续3个月中,没有一只新基金获准发行,老基金持续申购暂停,以红筹回归为代表的新股密集发行。失血的股市终于掉转了方向。这一过程清晰地显示出,是股指期货以外的因素主导了HS300的调整。
2007年11月底,HS300指标股平均动态市盈率降至27倍,而主流券商对2008年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增长的预期为30%,PEG低于1,市场估值已回到合理水平。2007年12月,指数在政策面回暖的背景下止跌回升。
总之,本轮牛市行情根源于经济增长和股价低估。我国本轮经济增长周期自2000年启动,2003年以后GDP增速持续高于10%。而沪深股市在2001年7月后进入漫长的5年熊市,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长期严重低估。2006年以来的牛市行情是价值回归的恢复性上涨。
此外,根据笔者电话沟通和当面访谈的情况来看,基金、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上市公司等阳光下的金融机构,在股指期货推出初期并不打算大举介入,因此也不需要掌握大量“筹码”。同时,HS300覆盖的市值过于庞大,任何机构都没有操纵它的实力(据测算,使HS300变动1个点,需要600亿元的资金量)。
投资者可能会问,那基金公司为什么普遍重仓持有HS300权重股?基金之意不在抢筹。入选HS300指标股的都是流动性好的大盘绩优股,正合基金公司的心意。根据国外的经验,入选指标股的股票其长期业绩和涨幅均远胜于非指标股(如美国的漂亮50)。同时,大盘股也更适合规模庞大的基金公司进出(冲击成本小)。2007年第四季度,基金公司普遍根据对明年的预期进行仓位调整(业界称为“冬播”),这也说明了基金公司并不是按HS300的权重来配置资产的。
根据日、韩、台湾、香港等市场的历史经验,股指期货的推出不会改变股市运作的长期趋势,而在短期中股市会呈现出前涨后跌的走势。为防止股市因股指期货的推出而大起大落,主管部门将会适时推出组合拳,使股指期货上市前的资金面偏紧,而上市后的资金面较宽松,以此来缓和市场的过度波动。我国主管部门的调控手段逐渐多样化,调控时机更具前瞻性,调控力度也更温和。可以预计,2008年的中国股市将呈现温和盘升的慢牛行情,股指期货作为其中一个小插曲,其对股市的影响不会超过创业板推出、奥运会和港股直通车等重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