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ll]
完整版
[Rss]
订阅
[Xml]
无图版
[Xhtml]
无图版
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
炒邮网论坛
→
期货投资大家谈
→
战“豆”英雄还是烈士,中国大豆定价权战争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战“豆”英雄还是烈士,中国大豆定价权战争
1楼
小棋子
发表于:2007/12/30 12:15:00
开篇
大豆,实在是那么的不起眼,但自古以来却从未因其小而被忽视。
《小雅·小宛》吟道:“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而《诗经·豳风·七月》则饶有兴致地歌颂:“七月烹葵及菽”的生活。
古名“菽”的大豆5000年前起源于中国黄河中下游及东北地区栽培,而后传入西方,西方语言中关于大豆的发音,都留下了来自东方的痕迹,如英语中的大豆酱油(Soy),听起来就像“菽”。
作为大豆原产地的中国,产量一度超过世界的总和。目前中国大豆产量居世界第四位,而进口量则是世界第一位。
但在决定大豆命运的主战场中,在众多网线交织传达买卖指令形成的期货市场上,中国却没有发言权。几年来,中国大豆产业链似乎已经习惯了“美国打喷嚏,中国重感冒”的状态。
让人困惑的是:如果说石油、铁矿石、铜这些主产区在国外的资源中国没有定价权还不难理解的话,那么起源于中国,并且中国也是生产大国和进口大国的大豆,我们定价权又是在哪里丢失的呢?
因为没有定价权,整个产业变得危机四伏。尽管目前的这波大豆期货牛市中许多人赚的盆满钵满。但期货业的老人却分明嗅出了一些血腥的味道,而这种的味道又是那么的似曾相识。
国内大豆多空战
在2007年下半年的期货场中,“姓豆”的——无论是大豆、豆粕还是豆油,也无论是哪个月份的合约,几乎一直都是明星,其中最耀眼的是大豆。
“10%的保证金,30%的涨幅,纯粹根据这些数字,投入资金可望收获两倍收益”,北京中期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母润昌如是描述最近几个月的大豆期货涨幅。
实际上,期货通常是多次交易,很少是通过开仓之后一直持仓获利。“对于农产品期货来说,行情来的时候收不住,如果一系列交易方向大致准确的话,赚到你吓一跳”,一位曾经在红小豆中获得巨大收益的袁姓期货操盘手说。
“期货市场的价格,一个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先发的因素。种植户会根据价格信号来决定增产还是减产,上下游产业会根据价格信号,来预估自己产品将要面临的景气程度。而经过这些年,现在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影响是很大的”,一位曾经到东北调研的社科院学者告诉记者。
这位学者说:“农产品的价格,历来都是政府最关心的,近年更是如此。但现在两个市场(期货与现货)关联度这么高,要对价格有影响,必是同时影响两个市场。”
此种观点在市场中颇有代表性。不少期货专业人士认为,近期玉米、小麦期货价格出现的阶段性下跌与国储局连续拍卖国储小麦、玉米不无关系。
从见诸报端的消息来看,从11月底起,国家粮食部门明显开始加大了抛储小麦强度。11月28日,国储小麦的单周拍卖计划突然提高至250万吨——而在此前一周,国储小麦的计划拍卖数量仅为72万吨;力度更大的抛储行动还在后面,12月初,国储小麦的拍卖时间从一天增加至两天,计划拍卖的数量也猛增至350万吨——在国庆节后,中央储备粮公司通过公开竞卖方式投向市场的国储小麦数量非常稳定,单周计划数从未超过150万吨。
“近期农产品期货正面临宏观调控的严峻考验”,多位期货中人认为,大豆将成为整个农产品的风向标。这个观点某种程度上确实与近期的走势合拍。12月7日,美盘大豆1月合约再创历史新高,小麦期货则全线涨停。在此激励下,12月10日的豆类期货强劲上涨,而豆油期货低开高走更是增添了棕榈油从底部反弹的热情。受大豆、豆粕和豆油大幅度上涨刺激,当日的大连棕榈油期货小幅低开后快速拉升。
在2007年下半年的期货场中,“姓豆”的——无论是大豆、豆粕还是豆油,也无论是哪个月份的合约,几乎一直都是明星,其中最耀眼的是大豆。“这一段做得好的话,可以赚几倍”,某期货公司负责交易的姜隆(化名)说,“现在走势略微有点坏了”。
“现阶段的农产品期货出现一定的高位属性”,中粮期货高级分析师王林认为,需要有一个作为支撑的品种,而大豆是比较有希望的。
“国内做多的主要是浙江系”,姜隆根据同行之间交流的信息判断,“而做空的基本上都是有现货背景的,比如中粮集团和中粮期货。”他根据中粮系开始做空的3000多元价位判断,“目前盘面亏损应该在6-7亿元,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真的亏钱。”
事实上,坊间观点与姜隆近似,认为以中粮期货为代表的政府势力做空玉米、小麦之后,带来这两种期货产品的价格双双下降的人不在少数。11月28日的大连商品交易所a0809合约成交和持仓排行榜显示,持买仓最多的是河南万达、国际期货、浙江永安,期间增持最多的是浙江永安、汇鑫期货、吉林金昌,而持卖仓最多的则是中粮期货、中粮集团与中国饲料。其中中粮期货与中粮集团的持卖仓合计超过86000张合约,接近前几位多头的总数。
“你别看这些买卖仓,投进去的保证金也就几个亿人民币,考虑到10%的保证金,输赢起来都是大数目”,姜隆说。
“挂在中粮期货名下的持卖仓未必是中粮期货的”,王林反驳了上述看法,“通过中粮期货出单隐蔽性比较好,所以很多客户喜欢在我们这边做,你看铜之类的品种,我们有时候在多空两边都是排行靠前的。”
美国大豆“反客为主”
“这一波大豆牛市行情使整个产业链皆大欢喜,”有12年行业经验山东嘉益国际贸易公司总经理石金柱看到,通过现货或期货市场今年赚了几千万元的企业比比皆是,但石金柱从现在的市场状况中嗅到一种与2004年非常相似的“气味”。
姜隆之所以认为保持大量持卖仓的中粮系最后未必会亏损,来自他在2004年的体会。“当时中粮是从3300点位开始抛空的,一直抛到4300点,一度盘面亏损也有6、7个亿,换成别的人家早就爆掉了,但中粮有钱,加仓成本3800左右,最后还获利1亿元左右。”
与姜隆类似,对于期货业的老人来说,2004年前后的大豆期货价格巨幅波动是他们心中难以抹去的记忆。
“有些人管那次叫‘大豆地震’”,一位曾经历过2004年大豆危机的期货界人士说。但那场“大豆地震”的前奏其实在价格冲锋号吹响前的数年就已经开始。对于一些浸淫大豆产业多年的人士来说,那场“地震”远不止是大豆期货的多空搏杀,伴随着的有大豆产业上下游的洗牌,还有国外转基因大豆对中国非转基因大豆的“逼宫”。
1999年即执掌黑龙江九三油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田仁礼最近撰写了一篇回顾过去数年产业发展的文章——《关于中国大豆产业失窃的思考》。文中回忆道:2001年以前,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基本属于一个自主程度很高的产业,当时国内的大豆年综合压榨能力在2500万吨左右,其中国内产量在1500万吨左右,缺口部分由国外进口大约1000多万吨。
但此后建立的压榨企业迅速地打破了产出与压榨的平衡。2001年到2002年底之间出现了大批日加工能力在1000吨以上的中大型压榨企业。根据公开信息,其中仅黑龙江、吉林、山东、福建等省份的10家企业所增加的压榨能力就超过300万吨,到2003年时总产能已超过5000万吨,“在国内大豆压榨能力大肆扩张的时候,世界大豆的总体生产水平则处于下降的趋势之中,于是就出现了众多的压榨企业相互竞争,到处抢原材料的局面。虽然大家都拼了命到处收购,可是由于整体的产能过剩,因此开工率相当低。”
2002年一开始,国际、国内大豆价格就出现了普遍的上涨。以美国为例,2002年初,大豆价格约为430美分/蒲士耳(一种定量容器,象我国旧时的斗、升等,在美国,一蒲式耳相当于35.238升);而到了2002年底,价格上涨到570美分/蒲士耳,累计涨幅达到32.6%。
价格上涨之后,更多的压榨企业转而倚重进口大豆。田仁礼写道:“从一般情况来看,美国大豆的出油率大概在21-22%,而传统的国产大豆则在19%左右。另外,美国大豆生产采用的是机械化统一操作,因此成本相对低廉;而中国大豆大部分都是小户种植,时刻面临种植成本上升、天灾、病虫害等威胁,不仅达不到规模经济的水平,同时产量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国际大豆价格的剧烈波动无疑会对这些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正是由于国际市场大豆价格的剧烈波动,因此,这些被动接受国际价格的企业无一例外全部暴露在风险之下。
国内压榨企业的相互竞争中,从国外进口的大豆——尤其是美国的转基因大豆,越来越多。一位曾经历过2004年大豆危机的期货界人士说:“1995年以前,中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2000年中国大豆年进口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从那之后这个数字就再没低过。”2000-2004年,我国国产大豆产量一直维持在1550-1750万吨的水平,进口则从2000年的1042万吨猛增到2004年的2023万吨,增幅超过94%。
在此转变之中,进口大豆在国内的比重从2000年时的不到一半迅速地“反客为主”。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夏友富说,自己带的几个研究生去超市买了些豆制品,委托国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结果发现20多个样品中,有7个含有转基因成分,“有的还是国内比较著名的品牌”。
“这就是China Price”,姜隆说:“你这么高的进口比例,价格怎么可能不看人家的脸色呢?”而上述期货界人士也说:“当时我们认为,有这种基本面,做多怎么可能有错?”
2004 “战豆英雄”倒在高地
大豆危机以后,以ADM、邦吉(Bunge)、嘉吉(Cargill)、路易·达孚(LouisDreyfus)四大粮商为首的外资在国内大豆压榨市场一路攻城略地,基本上形成了垄断布局。
2002年5月28日,大连商品交易所5月大豆合约顺利完成76.5万吨的实物交割,创下了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有史以来的最大交割量,现货商在0305合约上的逼仓成功,将大豆期货价格拉高超过3000元/吨。
2003年大连大豆在经历8月之前的宽幅振荡之后,开始展开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一直到11月初都没有出现明显的调整,直至11月3日的3499元/吨。
2003年8月份,美国大豆产区天气干旱,其后美国农业部的月度供需报告的出台,对行情形成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04年初至4月5日的最后上冲阶段,其间美盘创出近16年的新高1064美分,同期大连期交所的大豆409合约创出4100元的历史纪录。
此时正值美国对中国纺织品限制,为缓和中美经贸关系,中国向美国派出农产品采购团采购了150万吨大豆,中国代表团在4100元左右的价格上签下订单。此后,美国农业部突然调高产量数据, 国际基金随即反手做空,导致大豆价格从每吨4000多元降至2000多元,跌幅高达50%。许多企业损失惨重。
石金柱至今仍对04年的行业惨状记忆犹新,“山东依靠进口大豆的企业几乎全军覆没,大连华农、三河汇福等一批国内大型油脂企业也元气大伤。”
在那次“豆争”中,受伤害的远不是大型油脂企业,国内大豆种植业也遭受重创。
种植面积连年锐减掀起新一轮题材炒作,豆价再度攀升,同时也加深了国内市场对进口的依赖。
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国内原本就比较薄弱的产业链被完全割裂,从而造成了产区销售不畅,销区只能大量进口的局面。产区销售不畅,极大的打压了豆农生产的积极性;而销区的大量进口最后演变成长期的依赖。田仁礼的结论是,“这两种情况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越来越恶劣,最终导致国内整个大豆产业受控于人。一个关于国家经济安全,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充分的暴露出来。”
田仁礼所认为的“受控”并非只是杞人忧天,一些征兆确实已呈现出来。
从种植看:2006年国内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已经比2005年减少了25%,而2007年黑龙江省的大豆种植面积又比上年减少了600万亩,总产量也由130亿斤降至92亿斤。
大豆危机以后,以ADM、邦吉(Bunge)、嘉吉(Cargill)、路易·达孚(LouisDreyfus)四大粮商为首的外资在国内大豆压榨市场一路攻城略地,基本上形成了垄断布局。其中,美国的ADM收购了华农集团湛江油脂厂,新加坡的丰益集团在山海关和青岛新建了年加工150万吨和120万吨大豆的油脂厂,还有嘉吉收购了华农集团东莞油脂厂、广东阳江丰缘集团等,邦吉收购了山东日照油脂厂、菏泽油脂厂等,来宝收购了广西钦州大洋油脂厂等大公司。中国大豆产业面临的”拉美化“危险日益放大,不仅成为受境外资本挤压的产业“样板”,民族大豆加工业更是面临全军覆没。
2007年 “英雄”还是“烈士”?
“3年前美国人在高价位上把大豆塞给中国,让你狠跌3年,跌得你种植面积萎缩了,现在美国人又趁势再拉高,再逼你高位吃进,再让你狠跌,我们可能被人家玩于股掌之上。”一位观察大豆市场3年的分析人士说。
2002年至2004年的这次波澜壮阔的“战豆”,是中国成为大豆世界最大进口国以来对定价权的第一次努力。
2004年“大豆地震”的结果是,2007年的中国依然是世界上大豆最大的生产国之一,但同时也是最大的进口国,主导国内市场的产品是国外出产的转基因大豆,主导国内进口和压榨的是外商独资或合资的企业。
一些业者认为,如此一来,中国在大豆定价上更没有发言权——尤其表现在期货市场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常清和金鹏期货公司副总经理喻猛国认为,期货市场定价权的丧失,使得大宗商品,如原油、铜和大豆等领域,都出现了炒作中国因素的事件,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只能被动地接受国际原材料价格,在国际市场上“高买低卖”。
“我只看美盘”,姜隆告诉记者,自己根本不关心国内的情况,“你看所有的商品,只要是中国出口的,价格都是越来越低,而中国需要进口的,必是大涨。”
2007年的美盘期货持续做多,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依然是来灾泄C拦┮挡抗嫉淖钚率菹允荆刂?1月15日之前的两周时间内,美国大豆周出口量分别为129.63万吨和180.76万吨,而中国的进口量则是支撑美国大豆加速出口的重要因素,在11月8日之前的一周内中国进口了91.64万吨大豆;而在11月15日之前的一周内,中国更是进口了119.62万吨大豆。
权威油籽杂志《油世界》11月28日的报告则指出,中国在中短期内仍需要进行额外的大量采购,以弥补国内产量损失所带来的供需缺口,同时也为了抑制国内高企的大豆价格。该杂志预计,中国在2007/2008年度的大豆进口量将从2006/2007年度2872万吨增至3400万吨。而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的数据,截至11月15日,中国已经购买美国新豆(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825.59万吨,去年同期为646.55万吨。
“过去这个时候,我们一般买到明年的2月,但今年这个时候,我们已经买到了明年9月份的豆”,王林说。
但王林相信,过去的悲剧不会重演。他认为,2004年“战豆”的惨败主要来自参与者的风险控制经验匮乏,一些交易根本未作任何套期保值处理。
“国际基金炒作中国因素,中国人自己却被边缘化。全世界都在分享中国经济带来的好处,而我们自己被边缘化”,常清为此扼腕,但他相信,在2007年4月《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推出之后会有很大改观。他在年中的一篇评论中写道:“《条例》将建成亚洲时区的定价中心,作为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目标,这意味着我国期货市场必将得到快速地发展;意味着我国成为国际性的商品定价中心,甚至成为金融资产的定价中心,已经为时不远了。”
对于类似于姜隆这样的交易一线的“豆士(斗士)”来说,宏观的逻辑对于现实的交易判断没有帮助。
在2005年底的“国储铜”兵败伦敦市场的过程中,姜隆原本做多,但眼见国储局不断抛铜,反手做空,“做期货跟股票不同,做期货永远不会闲着,你不做多就会做空,我想投资还是要跟着政府走,这次国储局态度这么坚决,会不会跟过去有所不同?”
姜隆改变习惯做法的结果是,“先前的利润都不够赔,还伤到了本金。”这次失败经历使得姜在此后的操作中把国外掌握定价权作为所有品种操作的思考基点。“美国打喷嚏,中国就重感冒”,姜隆说。
“冲高后维持高位震荡整理,连豆今日上涨一如昨日跌势,风卷残云,速战速决,从这一点可以证明市场有很大一部分资金已经沉默了许久,就等机会出现,”天琪期货的赵强分析说:“当前连豆市场不缺乏利好,只是过多的题外利空让市场有些措手不及。”
国际市场的做多以及国内的往低调控,让“战豆英雄”们难辨未来方向。对比11月底的持仓情况,12月10日的最新持仓显示,持买仓的前几位依然是国际期货、河南万达等几家老面孔,但作为坊间认为“做空大本营”的中粮期货,其持卖量却大幅减少,以7000余张持卖退到了第五的位置。
看多的气氛又一次开始聚集,但石金柱生怕如今的“战豆英雄”成为“烈士”,“现在的市场状况和2004年大豆危机前非常相似,我真担心那次事件会重演。”
大豆等大宗农产品定价权一旦丧失,对国内宏观政经大局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大豆物件虽小,用途却大。传统的制品就有:腐乳、臭豆腐、豆瓣酱、酱油、豆腐、卤制豆制品、油炸豆制品、熏制豆制品,其籽粒及其加工的副产品如豆粕、豆渣、秸秆、荚壳、青株,是畜禽良好的精饲料,其他的下游产品分布在多个产业,如豆油(用于食品)、大豆卵磷脂(用于糖果食品工业、医药、造纸和制革)、甘油(火药、医药和造纸的原料)、氧化豆油(可替代润滑油,供汽车、轮船、机械等使用)等等。
“农民在本轮农产品涨价中确实获益,”统计专家梁达说,“但另一面也给城镇居民特别是部分低收入市民和困难群体的生活带来较大影响。”
美国大豆减产和国际大豆期货价格上扬都将导致食用油价格大涨。大豆也是饲料蛋白豆粕的来源,大豆产业的稳定直接影响城乡农副产品的价格稳定。
大豆价格波动影响的不止是种植户或压榨企业,由于挂钩的因素涉及CPI、汇率等,豆价震荡将可能波及到更为广大的范围。
现行大豆定价机制
现行国际大豆贸易主要由美国为主的粮商控制,形成了“南美种大豆、中国用大豆、美国卖大豆并决定价格”的局面;大豆交易价格以更多反映美国国内行情、而并不能全面反映国际供求关系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价格为基准;价格需要合同来保证,但目前进口合同采用由美国粮商提供的合同文本,其条款充分保护出口商利益而不利于买方。
2楼
西门丁丁
发表于:2007/12/30 13:19:00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7813 s, 2 queries.
[Full]
完整版
[Rss]
订阅
[Xml]
无图版
[Xhtml]
无图版